第8章 枪手博弈:决胜负不一定靠实力
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模型——枪手博弈。模型的情境是这样的:甲、乙、丙三个枪手进行生死决斗,甲枪法最好,十发八中;乙枪法次之,十发六中;丙枪法最差,十发四中。假如三人同时开枪,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呢?你也许会认为是甲,因为他的枪法最准,但真实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枪法最糟糕的丙。
让我们用博弈学来分析一下各个枪手的策略。首先是枪手甲,对他来说,第一枪要瞄准的肯定是枪手乙,因为乙对甲的威胁最大,所以甲应该首先干掉乙,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同样的道理,枪手乙的最佳策略是第一枪瞄准甲。很明显,乙一旦干掉甲,如果他在这一轮活下来的话,下一轮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如果他先打丙,即使活到下一轮,他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显然,枪手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对甲开枪。因为不管怎么说,乙的枪法毕竟比甲差一些,如果他能干掉甲进入下一场对决的话,与乙对决存活下来的机会总比与甲对决大一些。于是乙与丙都把枪对准了甲,而乙此时也成为甲的目标。结果第一阵乱枪过后,甲、乙两人能活下来的机会少得可怜,而水平最差的丙存活的概率最高,因为没有人朝他开枪。
如果甲、乙两人中有谁幸运地在第一轮中活了下来,在下一轮对决中此人也并非十拿九稳,毕竟丙还有一定的机会。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丙在两轮过后的生存概率仍是最大的。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结果。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成为强者是每个人的追求,但枪手博弈却告诉我们:经过残酷的竞争,有时最后生存下来的并不是强者,反而是弱者。
在同一家公司中,有三个人格外突出,A销售业绩突出,连续三年打破了公司的销售纪录;B思维敏捷,公关能力强,总是能处理好突发事件;C做事认真负责,能及时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这三人都深受领导好评,但相对而言,A是这三个人中能力最强的,C的能力最弱。一次公司要进行人事变动,想要从这三人中挑选一位提拔为公司经理。此时所有同事都认为A最有希望获得提拔,而C的可能性最小。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恰恰是能力最差的C当选经理一职。
原来C一向不与人争,在众人面前和颜悦色,因此A和B都没有把C当成竞争对手,并忽略了他的存在。当A和B为争取经理一职斗得不可开交时,C却发挥出了超乎寻常的表现,这让昔日的领导对他刮目相看,尤其对C在这次职位竞选中的洒脱表现大为欣赏。因此,平日里看起来工作能力并不十分出色的C在关键时刻的超常发挥却促成了他最终的成功。
这个例子恰好证明了枪手博弈的规则:一个人在竞争中的胜出机会不仅取决于其能力的大小,还要看他在竞争格局中的微妙地位。如果威胁性太大,最好学会掩藏自己的实力。作为强者,不可忽视弱者的存在;作为弱者,要学会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待属于自己的时机。强者锋芒毕露,很容易成为别人首先攻击的靶子,如果不懂得掩盖自己的锋芒,当你对别人构成威胁时,别人肯定会将矛头指向你。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能力非凡、本领高强的功臣由于自身的能力和声誉威胁到了皇权,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汉朝的周亚夫即为此例。
一次,汉文帝到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慰劳将士,浩浩荡荡的皇帝车驾却在周亚夫的营前吃了闭门羹。守门的营军说:“军中只有将军的命令,不知有天子的诏书!”文帝只好派出使臣到军营中向周亚夫宣诏:“天子圣驾亲来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
入得营内,周亚夫也没向皇帝行大礼,只是躬身一揖,说:“军营之中,甲胄在身,请允许以军礼叩见!”威严的军纪让汉文帝大为赞叹:“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有这样的军队,谁能侵犯得了啊!”由于周亚夫治军严明,使得匈奴对汉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一朝天子一朝臣,汉景帝即位后,周亚夫虽屡立军功,却因坚持己见得罪了景帝的弟弟梁王,进而得罪了窦太后,这使景帝对其心存不满。随后,周亚夫因直言劝谏景帝废立太子,使景帝很没面子,又因他以宰相身份劝阻景帝随意封侯,汉景帝一怒之下便免了他的宰相职务。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并不是最强壮的物种可以生存,也不是最有智力的物种可以生存,而是对变化最具反应性的物种可以生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类。强与弱是相对的,唯有在多方制衡中洞悉自己的处境,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并行动,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枪手博弈的模型中,越是实力强大的枪手,能够活下来的概率越小,这显然是一个强者的悲剧。那么,强者在参与类似枪手博弈的竞争时,要如何才能扭转局面呢?
许多生活中的事例都证明,弱者在面对强大的威胁时,要想保住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同为弱者的另一方结成同盟。同样的道理,在强强对垒中,强者要想扭转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最好的办法也是与弱者结盟。
在中国历史上,蒙古联合南宋灭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南宋末年,处于北方的蒙古军事实力最强,金国次之,南宋最弱。本来对南宋来说和金国结盟帮助金国抵御蒙古的入侵才是上策,或者至少保持中立。但基于对金国灭亡北宋、俘虏徽钦二帝的仇恨,当时的南宋朝廷采取了和蒙古结盟的政策,先是稀里糊涂地同意了蒙古王子拖雷借道宋地伐金的要求,随后又与蒙古夹击金国。但金国灭亡之后,相同的命运很快就轮到了南宋。1279年,南宋灭亡于蒙古的铁蹄之下。如果南宋当时的执政者有战略眼光,能够摒弃前嫌与金国结盟对抗强大的蒙古,也许南宋和金国都不至于很快被灭亡。
上述故事中蒙古的执政者无疑是一个颇具博弈智慧的高手,他知道,如果仅凭蒙古的实力去攻打金国,不但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可能落得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局。唯有联合实力最弱的南宋,才能轻而易举地消灭金国,等回过头来再收拾弱小的南宋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从枪手博弈中我们看到,在一个有弱者、次强者、强者的三方对决中,如果次强者水平较高,弱者最好挑起强者之间的争斗,自己袖手旁观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次强者水平较低,那么弱者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就应当先帮助次强者一起对付强者。否则一旦让强者消灭了次强者,那么弱者也将自身难保。反之,强者为了避免弱者与次强者采取联盟的策略,更为了避免自己与次强者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就应该想方设法拉拢对自己威胁最小的一方,从而实现胜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