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诗词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昔游诗(选三)1

其一2

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3。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4。我舟度其中,晃晃惊我神5。朝发黄陵祠6,暮至赤沙曲7。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8。青芦望不尽,明月耿如烛9。湾湾无人家,只就芦边宿。


1 这是一组五古,共十五首,皆写早岁游历,多有奇句。诗前小序云:“夔蚤岁孤贫,奔走川陆。数年以来,始获宁处。秋日无谓,追述旧游可喜可愕者,吟为五字古句。时欲展阅,自省生平,不足以为诗也。”组诗的写作时间,夏承焘、孙玄常皆系于嘉泰元年辛酉(1201),作者时年四十七。

2 本篇追忆早年游湘,舟过洞庭所见。夏承焘《姜白石系年》“淳熙十三年丙午(一一八六),三十二岁”条:“《昔游诗》‘洞庭八百里’‘放舟龙阳县’‘九山如马首’‘萧萧湘阴县’‘昔游桃源山’‘昔游衡山下’‘昔游衡山上’‘衡山为真宫’诸首,皆游湘作。”

3 玉盘:形容洞庭湖。水银:形容湖水。

4 长虹:彩虹。这两句是雨后之景,彩虹与其倒影相接,合成五彩的巨轮。

5 晃晃:形容明亮。这两句是说,船只正从五彩巨轮中穿过,长虹的光彩令人目眩神惊。

6 黄陵祠:即二妃庙。《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径黄陵亭西,右合黄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湖水西流,径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湘阴县北有黄陵庙,舜二妃庙也,庙北即白沙戍。”

7 赤沙:赤沙湖。曲:水道弯曲处。《水经注·澧水》:“澧水又东与赤沙湖水会,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谓之沙口。”《读史方舆纪要》:“赤沙湖,在(华容)县西南,亦谓之赤湖,接巴陵安乡县及常德府龙阳、沅江二县界。”

8 湾:水曲。三十六:言其多,非实指。姜夔《过湘阴寄千岩》:“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湾秋月明。”

9 耿:明亮。

姜夔诗初学江西诗派,此数首则脱弃故常,不太运用典故成语,资书以为诗,而是采用白描写生的笔法。但这种笔法,仍然是受到黄庭坚、陈师道那些纪行诗的影响,同时也吸取了苏轼表现雄奇景象之作的影响。

这一首诗,开头几句写洞庭湖上出现长虹的景象,形容得十分壮观。其写景物的主题在“惊”,即诗中所说的“晃晃惊我神”。从“明发黄陵祠”开始,是写由洞庭湖转入三十六湾,这里的景色,则是以幽深曲折为特点的,一片蔽天的青芦之上,明月耿耿如烛光。这一带特别的荒僻,每一湾中都不见村落人家,所以作者的船儿,只能依在芦苇塘宿夜了。

其四1

萧萧湘阴县2,寂寂黄陵祠。乔木荫楼殿3,画壁半倾攲4。芦洲雨中淡5,渔网烟外归。重华不可见6,但见江鸥飞。假令无恨事,过此亦依依7


1 本篇乃追忆淳熙十三年(1186)游湘阴县黄陵祠之作。

2 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湘阴县:《读史方舆纪要》:“湘阴县,春秋时罗国地。秦置罗县,汉属长沙国,刘宋为湘阴县地。”

3 乔木:高大的树木。

4 倾攲(qī):倾斜。攲,亦作“欹”,倾斜不正。

5 芦洲:芦苇洲。鲍照《还都道中作》:“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

6 重华:即虞舜。《尚书·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伪孔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一说,舜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张守节正义:“(舜)目重瞳子,故曰重华。”陶渊明《咏贫士》:“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7 依依:恋恋不舍。《楚辞·九思·伤时》:“志恋恋兮依依。”

这首写湘阴黄陵祠一带的荒凉景象,风格疏淡。

开头两句,“萧萧”“寂寂”,还有刻意点出景物特点的作法;至“乔木”这两句,则完全采用客观的浮现的画法。“芦洲”这两句,又写出烟雨中迷离的景象。我们发现,虽然都是在描写,但笔法是不断变化的。后面“重华不可见”四句,则转为抒写感叹。因此地原是舜帝重华曾游的地方,所以经过此地,就算是自己此刻心中没有什么恨事,也会产生依依的情调。这是一种淡淡的思古之幽情。

此诗能出境界。诗境妙处在静,此诗可谓一片静境,如画而出。

其十 三1

既离湖口县2,未到落星湾3。舟中两三程,程程见庐山4。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5。朝看金叠叠6,暮看紫巉巉7。瀑布在山半,髣髴认一斑8。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


1 本篇追忆淳熙十三年(1181)诗人渡扬子江东下事。夏承焘《姜白石系年》:“淳熙十三年丙午(一一八六),三十二岁。发汉阳……度扬子。姜《谱》《昔游诗》‘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又‘既离湖口县,未到落星湾。舟中两三程,程程见庐山’,正尔时事。”

2 湖口县: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东部,长江南岸。《读史方舆纪要》:“汉彭泽县之鄡(qiāo)阳镇。刘宋时,为湖口戍。齐梁至陈,亦皆置戍于此。隋属湓城县。唐武德五年,置湖口镇,属寻阳县。南唐保大中,升为湖口县,属江州。宋元因之。”

3 落星湾:彭蠡湖中水湾名。黄庭坚《题落星寺》:“星宫游空何时落。”史容注:“《寰宇记》:‘落星石在江州庐山东,周回一百五步,高丈许。’《图经》:‘昔有星坠水,当彭蠡湾中,俗呼为落星湾。’”

4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以南。《水经注·庐江水》:“王彪之《庐山赋·叙》曰:‘庐山,彭泽之山也。虽非五岳之数,穹窿嵯峨,实峻极之名山也。’”

5 五老:即五老峰。为庐山最高峰,形如五老,故名。李白《登庐山五老峰》杨齐贤注引《浔阳记》:“北山有五峰,于庐山为最峻极,其形势如河中虞乡县前五老之形,故名。”黄庭坚《学元翁作女儿浦口诗》:“五老峰前万顷江,女儿浦口鸳鸯双。”云为冠:形容五老峰顶云雾缭绕,就好像五老戴着云冠。

6 金叠叠:形容山峦重叠,朝阳下其色如金。“叠叠”或本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又李白《登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组诗其十四“雪霁下扬子”首也有类似的写法:“山山如白玉,日照金孱颜。”孱(chán)颜,险峻貌。

7 巉(chán)巉:形容山势险峻。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紫巉巉:黄昏时山色变紫。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宋人赵长卿《临江仙》:“日欲低时江景好,暮山紫翠重重。”

8 一斑: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典出《晋书·王献之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蒱,曰:‘南风不竞。’门生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这里指庐山的一部分。

此诗写彭蠡湖之游,从湖口县到落星湾的途中所见庐山景色。诗人在舟船行进中看庐山,这个角度是比较特殊的,与从陆地上静止地看,或者入山中去,又有不同。诗的好处也正在这里。他又把重点放在写云中五老峰,以及依稀可见的庐山瀑布。最后写云雨遮没了整个庐山。可见作者是不断地转变角度,来写舟中见庐山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