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偶遇龚大美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李同志,记得来看我演出啊

李清风没谦虚,他真不是什么作家,唯一在杂志期刊上发表的几篇作品,还是发布在了《革命故事会》上。

(《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7月为双月刊,1974年3月,改刊名为《革命故事会》,属于通俗性文学刊物,不被文学圈认同)

关于“作家”的定义相对比较灵活,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有所变化。

按照现在的文学环境下,作家的定义是在报纸,文学类期刊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并且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得到读者和文学界的关注。

很明显,在《故事会》上发表作品,并不属于作家这一行列,撑死了是一个作者,还是不入流的那种。

听到李清风再次强调自己是农民,认为李清风是在防备自己,龚雪皱起了秀气的鼻子,微微提高了自己说话的音量质问道:

“同志,你的话里有很大的漏洞,如果你是农民,那为什么会说是出版社邀请你来的呢?农民和出版社明显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单位”

“额,我确实发表了几个故事,不过是在《故事会》上”看到姑娘有些生气,李清风摸了摸鼻子,说出了否认作家身份的原因。

“哦,那确实是我误会了,你的确不是作家”

“龚同志,你这话挺伤人的”

“但是我说的是实话,你不也这么认为吗?”

“......”

李清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只感觉这姑娘长得确实挺漂亮的,可惜啊,就是长了张嘴。

看到李清风郁闷的表情,龚雪噗嗤一笑,看着李清风,眼神中带着一丝俏皮:“别这么郁闷嘛,能在《故事会》上发表作品,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人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呢”

“谢谢”

李清风抿了抿嘴,冲着龚雪微微一笑,简单的道了声谢。

看着情绪依旧不佳的李清风,龚雪觉得自己刚刚的那个玩笑好像有些过了。

思索了一下,龚雪从包里拿出了一张小卡片递了过去:“李同志,我回魔都探亲,会在魔都话剧团帮忙演几场话剧,这是我的演出门票,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来看我演出”

“不好意思,我来魔都是有.....”

不等李清风把话说完,龚雪就将门票塞到了李清风手里,冒着小了很多的濛濛细雨冲出了雨棚。

“车来了,我要走了,李同志,记得来看我演出啊”

在李清风反应过来时,龚雪那纤细的背影已经消失在了濛濛细雨之中。

看着站在公交车里面冲着自己挥手的龚雪,李清风笑了笑,握着门票的手同样用力的朝着对方挥了挥。

郑重的将门票收进包袱里,等天空放晴后,在路边的报亭里花两毛钱买了份魔都的城市交通简图。

在没有电子导航的年代,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手里没有地图,那将寸步难行。

一边向路过的行人问路,李清风一边对照着城市交通简图,总算是确定了本次前往目的地的路线。

花了两毛钱的车费上了公交车,问售票员要了本次乘车的发票,李清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出神的看着窗外的景色与行人。

“魔都不愧是魔都,农村的穿衣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这边城市居民的衣服上竟然连个补丁都没有”

感叹了一句后,李清风收回了目光,闭上眼睛,陷入了回忆。

李清风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不,这幅身体确实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身体内的灵魂却已经换了一个。

这具身体出生在豫北农村独身一人的小青年,出生于1956年,今年二十二岁。

灵魂却是来自后世豫某省属企业一级子公司的副总,出生于1977年,在47岁那年,自己分管的部门在某项重大项目的决策上出现了失误,导致项目面临巨额亏损。

正常情况应该是领导之过下属担,这次却是反了过来。

负责本次项目的下属背景很深,履历上不能有污点,作为分管领导的李清风‘主动’站出来,稳稳的接住了这口天降大锅。

项目亏损太大,李清风被解除了职务,从原本风光的副总位置上跌落下来,被调到后勤上养老。

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了,谁知道在自己47岁生日那天出了车祸,再次睁开眼时,竟然来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成为了一个在地里刨食的农村小伙。

将近三十年没做过农活的李清风,哪受的了重新来一遍的苦。

在重新体验过一次麦收后,累坏了的李清风,想到还要再经历一次秋收才能参加高考后,就开始发动起了年轻的小脑筋,思索起了怎么才能逃避劳动。

投机倒把这玩意的风险太高,而且赚到的钱来路不正,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来。

想办法去工厂当临时工也不现实,县里那么多吃商品粮的适龄青年都还找不到工作呢,哪能轮得上你一个农村娃?

思来想去之下,李清风想到了写稿子赚稿费这个路子。

只是这年头大风刚停,很多期刊杂志还没有复刊,李清风找来找去,只有《故事会》能接受自己的投稿。

尝试着模仿后世少年时看到的故事会里的内容,李清风写了一篇符合这个年代观点的小故事,将稿子投了过去。

第一次投稿,《故事会》确实收了李清风的稿子,但是在稿费问题上,却是将李清风气了个半死。

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四千字大稿,竟然只得了一本破书和两只铅笔,至于稿费,则是一毛钱都没有。

在收到编辑的回信,李清风这才知道此时国内的稿费制度早已停了十年了。

在这十年间一直是零稿酬制度,能拿到样书已经不错了,很多人一个表彰信就给打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