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初级·报表展现:信息的整理与固定展现
报表是数据分析的初级阶段,也是不可绕过、不可或缺的重要表达方式。只是很多企业的数据分析被报表展现所束缚,把它应用到了不恰当的业务场景,或者被它束缚忽视了更高的阶段。
报表展现以报表(Report)为展现形式,每个报表包含多个交叉表(Cross Table)及必要的解释说明,随着技术的进步也辅助以简单可视化图形或者交互功能。
报表展现的优点是信息密度高,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尽可能丰富的数据。图1-2所示为麦吉尔(McGill)大学2020年的招生情况报表,该报表中包含了多个筛选器,同时展示了多个维度、多个年度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筛选与之交互,甚至下载查询结果。
图1-2 2020年秋季,麦吉尔大学招生情况表[1](不完整截图)
报表展现强调单元格级别的精细化编辑,因此Excel是最常见的设计工具。如今,Excel依然是各级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中常见的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很多现代化的报表工具,也多以Excel的单元格编辑为核心理念,通过各种扩展增强了数据连接功能、可视化功能、定制化模板等,提供了更好的分析体验。其典型代表是微软报表SSRS、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2],它们虽已几近“香消玉殒”,却是同行模仿的榜样,催生出不少优秀的报表工具厂家,在很多数据生产力低下的行业和公司,推动了数据应用的发展。
但是,在报表分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交叉表的应用范围和边界。如果把报表的展现形式、展现逻辑扩展到业务分析中,就会与敏捷的业务分析精神背道而驰。
典型的歧路是过多地嵌套表头和增加复杂修饰,如图1-3所示。这种定制的复杂结构,将报表的“数据密度”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却很难识别业务风险或市场机遇,也难以成为决策假设的依据。同时,它的维护性低,不具有通用性,极易降低分析效率。
图1-3 典型的“复杂报表”结构一览
在企业发展阶段参差不齐的中国,很多人甚至为其冠上了“中国式报表”这样怪异的称呼。笔者看来,这类复杂报表是落后数据观念的残余,是敏捷分析的敌人,是生产力和企业效率的黑洞。
为了在报表分析的基础上兼容业务分析,不少报表公司推陈出新,发布了“类BI产品”,试图在报表展现和敏捷处理之中寻求平衡。但是,以报表展现为基因的BI公司,产品功能还是侧重于信息的整理与呈现,这里的BI更多是Business Information,而不是Business Intelligence。
真正的BI工具是面向业务的,从业务问题出发,追求敏捷灵活、交互迭代,直接辅助业务决策,它们才是商业智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