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社会思潮评析的意义、原则与方法

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形形色色,其思想理论、观点主张各式各样,给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雾里看花之感,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实践辨真伪,结合效果量好坏,以免影响人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培养与树立,造成人们正确思想行为的动摇和偏颇,进而跟风随流、人云亦云、上当受骗,给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与全球治理带来干扰与影响。

一 评析社会思潮的意义

社会思潮作为社会变革时代兴起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潮流,它反映了变革时代社会利益与阶级、阶层结构的调整,代表了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变迁,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民众通过它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心理的倾向,政府通过它们可以观测出民众的利益诉求与愿望,政党和知识分子通过它们可以预判未来思想理论的走向。因此,科学评析社会思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了解变革时代社会民众的心理共情与心理倾向,进而认识社会变革的程度。众所周知,社会思潮的流行依赖于受众的心理呼应与共鸣,进而才能在一定人群中得到认同与传播。某一社会思潮要想被民众所接受和认同,就不仅要从理论上确实反映某一阶级、阶层民众的某种利益诉求,而且要在其心理上引发共情、共鸣,进而才能转化为追随者的思想和意愿。一般来说,社会变革力度愈大,其带来的利益调整和社会结构变革愈深,受影响的民众群体和社会集团涉及面愈广,人数愈多,由此诉诸心理、引发共鸣、调动情绪自然就会愈加强烈,就会诱发出社会思潮的大量涌现,并与主流意识形态激烈碰撞,加大社会动荡与变革的程度。如,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思潮同官方思想的冲突变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前奏;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思潮带来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其次,有助于我们了解变革社会中民众的利益诉求与现实需要,进而适时适度调整改革力度与速度。由于社会思潮所唤起的民众心理共情与共鸣在多数情况下与他们的个人利益诉求,特别是眼前的、局部的、现实的利益密切相连,与追随者狭隘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一旦涌现出一种能较好阐释其利益受损原因,提出能较好补偿和满足其利益诉求方案的社会思潮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就无法超越个体的角度去对之进行理性的考虑,更无法顾及国家、民族、社会的长远、根本利益去做出选择。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对普罗大众来说,他们往往更在意和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然而,对执政集团来说,就应该引起警觉。在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关系的同时,善于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思考隐藏在社会思潮背后的利益博弈和利益诉求法则,适时适度调整改革力度与速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与政策,满足利益受损者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

再次,有助于我们了解变革社会民众思想意识的动态与动向,进而探寻其理论实质与思想根源。社会思潮作为一套阐释和表达人们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意识形态,或多或少有其一套自圆其说的思想学说和理论主张。这套思想学说和理论主张要么事先出自少数具有时代敏锐性的思想家自己纯学术状态的、基础性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学说,因与变革社会的事实契合而直接被民众采纳;要么因世事变化、形势发展所需而在社会运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某种指导社会运动的思想学说和理论主张。前者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学说在欧洲开花,在美国结果;后者如保守主义思潮在法国大革命中的生成。无论是前者抑或后者,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满足了解释社会矛盾和改变人们生活境遇的诉求与愿望,进而引发部分民众的心理共鸣,影响其思想行为而使其参与其中。通过对社会思潮的科学评析,我们不仅能够把握当下变革社会民众思想意识的动态,并预测其未来走向,更能探寻出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实质与思想根源。

二 评析社会思潮的原则

社会思潮作为人类社会一定时期内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潮流,其潮起潮落无不打上时代性、历史性、阶级性和世界性的烙印。由此,要做到科学评价社会思潮,就需要遵循时代性、历史性、阶级性及区域性和世界性原则。

首先,评析社会思潮要遵循时代性原则。社会思潮作为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是时代变革在人们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反映。正如时势造英雄一样,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思潮。由于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境遇不同,由此产生的社会需求和利益诉求各异,人们对社会改革、调整的期望各不一样,而身处不同时代的民众自然难以产生心理共鸣,进而产生出相同的社会思潮。如,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民族主义出现在民族国家诞生和反帝反殖民主义时期;生态主义产生在全球工业化与核威慑时期;民粹主义复兴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同样,同一种思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出政治自由主义思潮,资本主义扩张时期产生出经济自由主义思潮,资本主义危机时期产生出现代自由主义思潮,经济全球化时期则产生出新自由主义思潮。与此同时,同一时代也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社会思潮流派。出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同一时代不同的人群会因其各自相同或相近利益诉求与期望产生共情与共鸣,进而追随不同的思想学说和理论主张,参与不同的思想流派,形成不同的思潮派系。因此,需要我们从时代条件、时代环境和时代矛盾中去认识和评价社会思潮。

其次,评析社会思潮要遵循历史性原则。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这就告诉我们,在分析和评价社会思潮时,一定要遵循历史性原则,从社会思潮产生、形成、发展、更新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中去客观、科学、真实地考察和认识其运行轨迹,科学评析其在影响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利与弊、功与过。如,保守主义思潮诞生后之所以影响甚微,就在于其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目标、任务不同,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欲望和诉求相悖,因而显得不合时宜而偏居一隅;到20世纪70—80年代之所以粉墨登场、风头日盛,就在于现代自由主义失效而引发的滞胀危机所致。同样,民粹主义之所以在今天的欧美各国登堂入室、风靡一时,也在于其遇上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各国的内忧外患所致。遵循历史性原则,有利于我们在评析社会思潮时找到其历史的逻辑性和联系性。

再次,评析社会思潮要遵循阶级性原则。社会思潮只能产生于阶级社会,它是一定阶级、阶层的民众利益冲突的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潮将有相同立场和相同态度的人们聚集到自己的旗帜下,从而把社会成员按不同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区分开来。如,古典自由主义一开始是代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保守主义则是代表贵族和僧侣阶级阶层利益和主张的。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思潮的阶级性,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思潮都同特定的阶级有着对应关系,它的社会基础可以是一个阶级内部的,也可以是跨阶级的。如,茶党运动中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出场表明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而2016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获胜则表明其同时获取了左翼民粹主义底层白人民众的支持。总之,社会思潮同阶级冲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阶级冲突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脱离阶级利益和阶级冲突的社会思潮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评析社会思潮时,阶级观点和阶级方法不能丢。

最后,评析社会思潮要遵循地域性与世界性原则。在社会思潮类别划分时我们讲到了其国别性、地域(地区)性和世界性特征。由于各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目标和改革任务不一,加之社会制度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会滋生发展出不同种类的社会思潮,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现代新儒学思潮,其推广与流行基本上局限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即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曾经受到过较长时间儒家文化的影响;又如,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推广和流行也基本局限在中东、北非等地区的伊斯兰国家。与此同时,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伴随世界各国交流的逐渐增加,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交往关系的日益紧密,其世界性传播更加便捷,受到世界各国了解和关注的机会大大增加。某种社会思潮的思想学说与理论主张一旦契合他国情势,引发他国部分民众共情与共鸣,便会流行起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会逐渐发展成区域性、全球性的社会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广泛传播,到“1989年社会党国际十八大时,其成员上升到90个,党员达2000多万,选民1亿多”张志军:《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思潮及流派》,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第262页。。又如,生态主义思潮,成为一种世界性思潮,在世界各国都能见其踪影。今天,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我们在评析社会思潮时,既要有国别情怀,更要有区域眼光和全球视野。

三 评析社会思潮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这就告诉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思潮,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

一是唯物史观的方法。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或形态,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本身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严重异化的时代,反帝反殖民时代产生民族主义,全球化大工业大污染时代产生生态主义。同时,社会思潮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它不是毫无作为的,它亦会对政治上层建筑产生影响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使得资本主义进入改良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民族主义推动了反帝反殖民运动的发展,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生态主义引发了全球绿色环保运动,推动了全球大工业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因此,只有从社会思潮产生、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存在,即经济基础入手,我们才能认识其生发的规律、作用和影响。

二是矛盾分析法。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由于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并非所有的社会矛盾都能诱发产生出社会思潮,只有那些能引发民众共情、共鸣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才有可能生发出相应的社会思潮。正是因为社会思潮是变革时代人们的利益诉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要想透视社会思潮,就必须从诱发社会思潮产生与传播的社会矛盾入手,一开始就找准问题的根源。如,要了解2010年由美国白人右翼民粹主义发起的“茶党运动”,就需要从奥巴马上台后推行的全民医保方案对白人中产阶级负担加重所带来的矛盾分析入手;要了解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需要分析美国左翼劳工阵线和青年学生等弱势群体对华尔街金融大鳄及精英阶层的贪婪所引发的怒火。换言之,它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美国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表现,是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利益冲突的结果。同时,面对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评析社会思潮时,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分清诱发社会思潮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时要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社会思潮的真实诱因。

三是系统分析法。系统论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子系统组成,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而社会思潮的产生、传播和运行也必然会受到这个复杂的运行系统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评价社会思潮时采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即从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三个方面入手,运用联系的、运动的和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剖社会思潮,发现诱发、推动社会思潮的整个社会条件与时代境遇,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的匹配关系,社会思潮的内生性及其内部子系统与子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态势。如,2016年泛起的欧洲民粹主义思潮之所以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究其原因既有受到美国特朗普民粹主义的启发和影响,又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造成的欧洲各国经济低迷、民众收入普遍降低,更有北非、中东茉莉花革命之后内乱与动荡引发的移民潮对欧洲各国的冲击;民粹主义既同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甚至恐怖主义的联系,又内含传统的左翼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的排外主义与逆全球化派系因素。总之,只有坚持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在评析社会思潮时才不至于盲人摸象、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客观公正、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