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学会学习:善用AI新工具10倍提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知识体系:种下一棵知识树

让我们仔细看看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在不同场景有不同含义:它可以指人类的所有知识,大型图书馆就是这样层次的知识体系的有形展示;它可以指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它也可以指一个人全部的知识体系,即一个人在学校教育、工作实践、业余爱好中学到的一切。

在本书中,知识体系是指一个单一主题或细分领域的知识框架。这个定义有两个关键词:细分领域和知识框架。我们在谈知识体系时,前面其实都有一个定语,即“关于某一主题或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的最优形式是层级式大纲,因而我们也称其为知识大纲。

在说到学习时,我们也常用“认知”这个词,例如,“经过学习,我的认知得到了提升”“他的认知水平很高,我要向他学习”。认知是一个不错的表述,但人们常有一个小小的困扰:认知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这里不用“认知”这个说法而用“知识体系”,是试图将学习的内容固定到一个容易界定的名词上,并且,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接受这个名词上,还要再试着让它更具体一些。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关于知识,有一个广为人知的DIKW分类框架: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数据是未经处理的原始资料;数据经过处理之后变成信息;信息经过分析总结后变成知识;智慧则是对知识的洞察与运用。

人们用各种方式来理解这个框架,其中一种有趣的分析如图1-3所示,它分别展示了信息、知识、智慧和新增加的作用(Impact)。其中,知识是发现信息之间的连接;智慧是知道运用什么知识及如何运用;人类的行动应该发挥作用或者产生影响。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为例,信息是课本上的内容,知识是你学到脑中的内容,智慧是你理解的内容,作用是考试时你能正确作答的内容(以及你的分数)。

图1-3 信息、知识、智慧、作用——知识框架

资料来源:根据Gapingvoid的图示重绘,原图包括数据、信息、知识、洞见、智慧、作用六个层次。

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键区别是图1-3中那些点下面用线条表示的知识框架。让我们拉近镜头,仔细看一看知识框架。

每个主题领域的知识都可以组织成如图1-4所示的树形结构。从下往上看,信息被总结梳理成知识点,知识点又被组织成更大的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框架。最终,它们集合起来有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通常意味着一些核心概念与原则,图中我们称之为这个主题的“知识核心”。

图1-4 知识框架的树形结构

你或许认为,学习就应该掌握知识核心。它们的确很重要,但这么学有一个小问题。回想一下,我们在学每一门知识的最开始时都会被告知一些重要概念与原则,但如果没有深入学习,你会发现,它们似乎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你也许记得住,但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则是模糊的,更不要说运用了。

务实的学习者的做法是,抓住中间的那个部分,即图中“知识框架”的部分。它包括那些大的知识点,也包括它们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了这些之后,我们才会发现,每一个核心概念与原理原来是那么有用。掌握了知识框架,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回想一下,无论是线下的学校课程还是线上的视频课程,那些优秀的老师都会在很短的课程时间里尽量讲明白这部分,为我们将知识的脉络勾勒出来。不过,老师只能将外部的知识框架呈现给我们。将外部的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是每个学习者的责任。穿透学习法的各种方法都旨在帮助你快速且高效地将外部的知识体系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要聚焦知识体系,或者更具体地说,聚焦知识框架。让我们用形象的类比再看一看,这里将一个主题领域的知识看成一棵大树,如图1-5所示。

单个叶片是主题的具体知识点,它们数量庞大且易于获取;树上的果实是能直接应用的实用知识点,目的明确的学习者会迅速摘取食用。

站在巨大的树荫下,每一个叶片、每一颗果实都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不过,这些单独的叶片和果实虽然能让我们有收获,但要想真正学透,不能满足于此。

图1-5 将一个主题领域的知识比作一棵大树

我们要绘制出“树干”与“主枝”。大树的树干相当于这个主题的主要知识框架;主枝从树干延伸出来,代表子主题的知识框架。

隐藏在地下的根系则是这一主题的知识基础。它支撑着整棵树的生长,根越深,树越稳固。

严格来说,知识体系包括树干、主枝、叶片、果实和根系,而知识框架则仅包括树干与主枝。你已经了解了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的微妙区别,后面我们将不再细分两者,接下来说到知识体系时,通常仅指树干与主枝这两个部分。

用大树的比喻可形象地看到,我们可将学习的目标设定为深入理解树干与主枝,即一个主题的知识体系,用它来让自己更有条理地吸纳、整合和应用所学知识。

如果一开始猛学树根部分,我们会发现越学越深、越学越难,可能还没到主枝部分就半途而废了。一开始先尝点果实是好的,这可以让我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但如果只采果实,比如靠死记硬背学会了一些,就会有一个疑问一直困扰我们:遇到别的情况我还会吗?仅收集叶片更是糟糕的学习策略,因为要记忆的内容数量庞大,我们却无法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解。

相反,掌握了树干与主枝后,我们可能用10分钟就可以快速学会一个叶片。在信息时代,我们学会一个叶片需要的时间可能更短,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笔记、AI等工具都让我们能更快获得具体的知识点。

总之,聚焦树干与主枝是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了知识体系,你就能自信地运用这个主题领域的知识。聚焦于它们也让短期、集中去学透知识是可行的,一棵知识树会有很多叶片,但树干与主枝是明确的。在接下来穿透学习法的各种方法中你也会发现,知识体系是学习过程的主角。

在《轻松主义》中,格雷戈·麦吉沃恩也用了树干与主枝的比喻,他还将这种主要原则的学习方法形象地说成“种下一棵知识树”,本节标题就借鉴自他[3]。在创办航天公司SpaceX与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之前,埃隆·马斯克并没有这两方面的专业背景,他是如何快速学习这些知识的?马斯克说:“我认为大多数人能学到的东西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重点是要把知识看作一棵树,在你获取树叶也就是具体的知识点之前,确保你已经理解基本原理,也就是树干和主枝。要不然,树叶就无枝可依了。”

了解穿透学习法的思路是着眼于知识体系之后,现在让我们再一起看一看,穿透究竟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