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与经验层面考察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同时揭示资本账户开放对风险投资活动“数量”和“效益”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提出风险投资的异质效应假设,从区域层面考察外资、国有和民营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效率差异;第二,如果异质效应假设成立,则继续探讨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进一步验证路径依赖假设是否成立;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风险投资活动强度的影响,并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出发点,构建资本账户开放与风险投资交互项,揭示其对风险投资边际效益的潜在影响。具体章节安排如下所述。
第1章是绪论。首先,介绍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明确相关研究前沿进展与不足之处;其次,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设定研究目标,阐述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最后,提出研究内容和模型方法,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全要素生产率、风险投资和资本账户开放等概念的内涵及相关测度方法,回顾熊彼特创新理论、资本账户开放争论等相关知识,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支撑。同时,针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做了系统梳理,重点关注理论前沿进展,为后续提出研究假设寻找理论依据。
第3章“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演变研究”主要估算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重点考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内容如下:第一,基于研究目的和数据可得性,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第二,利用HP滤波法和分布动态法,分析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短期波动以及收敛动态,明确发展趋势;第三,在趋势分析基础上,考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与潜在约束。
第4章“中国风险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效应检验”主要从区域层面探讨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效率差异,内容如下:第一,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阐述风险投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提出异质效应理论假设;第二,设计变量指标,确定样本来源,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利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法,估计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第三,解释回归结果,验证异质效应假设是否成立;第四,提出研究结论和相关启示。
第5章“中国风险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路径考察”主要从区域层面探讨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路径,内容如下:第一,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框架下,阐述风险投资影响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理论机制,提出路径依赖理论假设;第二,设计变量指标,确定样本来源,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利用贝叶斯法设定空间计量模型,估计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三,解释回归结果,验证路径依赖假设是否成立;第四,提出研究结论和相关启示。
第6章“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风险投资:增量提效分析”主要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风险投资活动强度与边际效益的影响,内容如下:第一,在金融自由化理论框架下,阐述资本账户开放影响风险投资活动的理论机制,提出增量提效理论假设;第二,设计变量指标,确定样本来源,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利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法,首先估计资本账户开放对风险投资活动强度的影响,然后构造交互项检验其对风险投资边际效益的影响;第三,解释回归结果,验证增量提效假设是否成立;第四,提出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7章“结论与展望”对全书进行系统总结:首先,立足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规律,依据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风险投资结构质量和区域配置的政策建议;其次,依据现有资本账户开放政策成效,明确未来改革和调整方向;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