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迭代:后消费时代的商业模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快餐业做大靠的是供应链

麦当劳要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必须带着它的产业链一起来而能够支撑这些产业链的市场必须具备基本的工业化水平。只有在目标市场建立起供应链体系,麦当劳的性价比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所以,麦当劳开在哪个国家,说明哪个国家已经迈进工业化的门槛。20世纪90年代初,肯德基、麦当劳前后脚进入中国,点儿卡得很准。

麦当劳每年售出数十亿份薯条,需要约四亿千克的土豆;售出数百亿个汉堡,需要数千万头肉牛,另外还需要大量的面粉、生菜、洋葱、番茄、油、酱、鱼、蛋、鸡肉等。没有数百家供应商的支持体系,很难想象麦当劳能在全球获得成功。在全球化之前美国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加工从包装物流到销售就完全实现了工业化这也是以麦当劳为代表的快餐业在20世纪50年代集中出现的前提

喜福就是最早和麦当劳合作并一起成长的供应链公司。雷·克洛克拿下麦当劳特许加盟权之后,把事业的落脚点放在了家乡伊利诺伊州,发家于伊利诺伊芝加哥的肉类加工企业喜福,成为麦当劳最早的供应商之一,1955年被选为麦当劳第一个牛肉饼供应商。

后来,麦当劳的店开在哪里,喜福的工厂就同步开在哪里。随着麦当劳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喜福也跟着麦当劳慢慢变大。麦当劳进入中国香港之后,喜福马上就把工厂开到那里,中国内地第一家店开在深圳就和喜福在中国香港的工厂有直接关系。

为了迎接麦当劳北上北京,1991年12月喜福在河北大厂的牛肉饼制造工厂就开张了,几乎与此同时,薯条的供应商美国辛普劳公司(以下简称辛普劳)的薯条加工厂也在中国落地。几年之后辛普劳在中国多地建立了土豆种植基地,辅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的方式,种植符合麦当劳要求的土豆品种。

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企业的到来,喜福、辛普劳、泰森、嘉吉等众多的供应商都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和工厂。随后,众多的中国本土企业也向这些跨国公司学习了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的技术和理念,不仅成为这些快餐企业的供应商,本身也逐渐成长为现代化工业企业。

麦当劳陆续进入世界各国大体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抢走一些人的饭碗同时也让这个国家的农业和食品工业以及服务业水平整体得到提升并给另外一些人提供了工作机会。以麦当劳为标志的全球化虽然一直被攻击,但给全球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正面效应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