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路径
关于有效衔接路径的现有研究,大多是从精准脱贫的“五个一批”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下简称“二十字方针”)出发,探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衔接路径,也有从政策转型、贫困治理体系和体制机制方面衔接进行的大量探索。
从复合路径的探讨来看,庄天慧等(2018)最先从时序性和空间维度层面对两者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梳理与讨论,并提出了在2018—2020年两大战略的三年重合期中,有必要对乡村振兴进行提前谋划,并将精准理念逐步融入乡村振兴中来以及充分借鉴和用好脱贫攻坚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等衔接路径。冯丹萌(2019)借鉴国内外乡村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对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一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两者在经济、环境、文化、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均具有衔接的可能性及可行路径,并尝试从产业、环境、人才等维度构建融合机制。陈文胜(2020)基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战略重点转变,提出了阶段性攻坚体制与构建长效脱贫机制有效衔接、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衔接、普惠保障制度与特惠帮扶政策衔接等实践路径。王永生(2020)通过对乡村构成要素和复合系统进行分析,从人、气、水、土、生等要素出发构建了贫困农村地区推进有效衔接的逻辑框架,结合扶贫成效分析和经验总结,对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等方面提出振兴建议,并从国家、省、县、村四个层面讨论了推进有效衔接的各项展望和措施。
在政策衔接方面,高强(2019)认为,促进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直接体现在微观政策的转移接续,需要识别两者的共同着力点。他在对政策体系共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2020年后需要对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退出、延续、转化的思路进行统筹。邢成举(2020)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贫困治理的转型分析,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重点是实现政策覆盖从“特惠”向“普惠”转变,需要做好不同阶段帮扶政策与乡村发展政策的衔接,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对缓解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治理相对贫困的功能。曾恒源、高强(2021)基于无缝对接、统筹推进、梯度升级三项基本原则,对两大战略政策衔接重点进行聚焦,分别从扶贫产业、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生活保障四类政策入手,探讨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缓解多维贫困、相对贫困的政策取向和长效机制构建。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和重要衔接点。2021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建档立卡以来,受益于产业帮扶的贫困户达到了1465.8万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98.9%。产业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顺利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朱海波、聂凤英(2020)通过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发现,推进可持续的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促进由“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和有效衔接的重要着力点。他们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理论论证了产业发展逻辑的合理性和实践路径。刘明月、汪三贵(2020)认为,农村产业发展的衔接和升级直接关系到两大战略的衔接成效,通过对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目标要求异同和差距分析,针对现有产业扶贫项目中主要存在短期化、同质化、链条较短、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分别从顶层设计规划、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给出促进产业衔接的路径设想。
乡村治理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孔祥智,2019),也被认为是推进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鲁可荣(2019)认为,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载体,并基于禄劝县彝族苗族自治县村寨的案例研究,从摘帽村的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共同体文化三个层面对文化重塑和村落共同体重构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扶贫与振兴的共享共建机制、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和产业绿色发展结合、重构互助合作的村落共同体等推进有效衔接的具体实践路径。刘建生(2021)认为,从脱贫到振兴,面临着任务型向发展型治理逻辑转型,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通过治理理念与目标的转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也有学者从人力资本、生态宜居和体制机制等视角进行了相应探索。兰芳等(2021)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和河北省市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了扶贫与振兴的衔接机制。其研究表明,精准扶贫的实施对农村地区有着显著的振兴效应,扶贫政策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通过提高资金效率实现乡村振兴水平的提升。胡钰(2019)认为,我国贫困地区多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环境脆弱区,基于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推进有效衔接过程中,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用好生态资源、凸显“小农”生态优势等路径,协同推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左停等(2019)对推进两者的衔接提出了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的思路,认为我国在脱贫攻坚期间进行了大量探索和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县到村到户的全面考核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动员机制,均可借鉴延续到乡村振兴中来起到积极的作用。陆益龙(2021)认为,借鉴脱贫攻坚阶段的成功经验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他通过对精准扶贫经验的梳理总结,强调做好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需要延续精准理念和工作机制,对乡村自然禀赋、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进行精准评估和建档立卡,推进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并提出了依法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协同振兴、融合发展三条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