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儿童阅读发展报告
第一章 我国儿童阅读发展背景与趋势
一、阅读与阅读能力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塑造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阅读的定义为:“一种能够从书本上获取意义和知识的心理过程就是阅读,此外其还是一种基础性的智力技能,这关乎其是否能够取得学业成功,阅读是这一系列的过程以及行为构成的总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践稿)》对于阅读的定义是:“阅读能够进行信息搜集以及处理,同时对于人们提升思维以及认识世界具有很大帮助,此外还能够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阅读教学同样重要,它是教师和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全部过程。”康吉民将阅读定义为:“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对阅读材料或视听资料的认知与理解的心智过程。”
阅读心理学认定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读者的受教育水平、价值观念等因素对阅读活动都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我们普遍认为,阅读者运用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和知识经验去完成阅读活动,这就是所谓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要素。
认读能力,是一种对于文字符号的辨识能力。它是阅读的基础,仅仅需要一些识字能力来依托。这不是说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即可,而是要求学生对自己所阅读的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理解能力,是阅读最基础的能力之一,流利阅读不是良好阅读能力的唯一表现,还要充分并且更加准确地把握阅读内容。简单而言,就是抽象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领悟揣摩能力都包含其中,此外鉴赏评价能力也属于这一范畴。
鉴赏能力,就是阅读者具备对作品做出自身理解和欣赏的能力,对阅读内容进行欣赏以及文章写作思路的理性分析都属于这一范畴,此外,还包括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识别记忆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自己的理解在不借助他人指导的情况下自身所具备的阅读能力。举例而言:能够合理地使用辅助工具,对于不同的文章体裁,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步骤;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将所阅读内容进行合理的理解。
二、儿童阅读推广的起源与概念
1.起源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通过对千名儿童的追踪分析,提出著名的假设:若假设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那么儿童4岁时就已发展了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则是在9~17岁的九年间获得的。由此,教育专家们提出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儿童阅读兴趣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越早越好。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将儿童阅读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积极实施儿童出生即阅读的各种推广活动。
儿童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世纪初的前七年,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处于起步阶段,比如儿童阅读推广人的从无到有、民间儿童阅读推广组织的成立、儿童阅读推广专业论坛的举办、阅读推广书籍的引进与出版、提倡全民阅读等。社会各领域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陆续展开,拉开了我国新世纪儿童阅读推广运动的序幕。
国内学术界在2008年前后开始广泛关注儿童阅读推广。戴网生(2018)(1)认为除管理缺失、情感孤独等问题外,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也较贫乏,提出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王建杭(2018)(2)在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应加强农村图书馆(室)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图书阅览服务,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将阅读服务对象瞄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我国儿童阅读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2.概念
儿童这一概念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界定,社会各界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了相关界定。本书对儿童的概念界定主要采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说法,“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的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
对于儿童阅读推广的概念,阅读推广人阿甲指出,所谓儿童阅读推广,是指基于阅读对儿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儿童阅读的正确理念和科学规律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向儿童和有引导能力的成年人介绍优秀阅读素材、阅读指导方法和阅读理念,带动儿童阅读,逐步引导儿童爱上阅读,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帮助儿童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并同时改善儿童阅读环境的过程。陈蔚(3)(2012)认为儿童阅读推广是推动和促进儿童阅读的一系列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理论体系和组织形式也逐步走向成熟。儿童阅读推广的主要任务是让儿童尽早接触阅读、习惯阅读、爱上阅读,并发挥引导作用。它的核心理念是:鼓励儿童阅读经典作品,同时尊重儿童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积极引导儿童进入书本的世界。儿童文学作家漪然认为,“阅读推广很简单,就是在孩子需要一本书的时候,将那本书放在他面前;在孩子需要一个朋友的时候,去做他的朋友;在孩子需要一点爱的时候,给予我们所有的爱”。
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的总结,儿童阅读推广的概念可以从阅读推广主体、阅读推广客体、儿童读物推广的目标和方式、阅读推广对象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儿童阅读推广系统如图1-1所示。儿童阅读推广的主体是指所有参与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和相关管理人员;儿童的阅读推广客体包括了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适宜的读物与所选择的阅读形式四个层面,通常表现为这四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儿童阅读推广的方式是指向目标群体进行推广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儿童阅读推广的对象,不仅指儿童,也包括成年人,如家长、老师等。
图1-1 儿童阅读推广系统
综上所述,儿童阅读推广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基于阅读对儿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秉持儿童阅读的正确理念,相关组织或者个人通过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信息资源、介绍优秀阅读指导方法和阅读理念、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按照儿童不同成长年龄阶段的智力和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程度来为其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并注重阅读教育与引领指导,以有效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帮助儿童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的活动。
三、儿童阅读推广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推广理念
16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儿童的教育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遵循量力性原则。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福禄贝尔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们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使其自然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使人的天赋才能得到和谐发展。我们应该要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中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20世纪初期,杜威秉承此观点,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成长,就是理想所在。他批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无视儿童内部本能和倾向的主张,提出儿童应成为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教育的一切措施应围绕儿童转动,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革命”。“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它要求教师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儿童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受杜威人文精神的影响,鲁迅形成了“幼者本位”论,认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自有其卓然独立的规律,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此应先行了解和研究,并且使社会的一切“设施”都围绕着儿童而转动。自此,人们的儿童观才开始逐渐发生了转变。儿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其内在精神、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逐渐得到了肯定。
21世纪的儿童阅读推广是以尊重儿童为思想内核的,认为儿童就是儿童,儿童不应该是缩微型的大人。引导儿童进行阅读不应该带有功利性的目的,不应该站在适合成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为儿童建立标准与框架,而应该充分地观察和寻找适合儿童发展的路径,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阅读的机会,并且要尊重他们的思想和需求。
儿童是尚未成熟的人,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将儿童本位理念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突破与完善,也是对儿童天性潜能最大限度的解放,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及人格独立。在理解、尊重儿童心理情智发展的前提下,从儿童立场出发,重视阅读在儿童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儿童为中心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比如分级阅读理念的推广,在阅读推广中会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层面的需求,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最适合的读物;在公共图书馆推广儿童读书活动,考察相关活动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能否激发儿童的自主创造力、能否给儿童带来审美享受等,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段推荐引导其阅读不同的书目、创造和装饰不同的阅览区域,给儿童提供适宜的阅读环境;在文化教育界,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倡文学阅读,让儿童接受美的教育。社会各界不断创新阅读形式、丰富阅读活动,并注重收集儿童的阅读反馈,给予儿童更丰富、更完整的情感体验。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满足儿童的全面需求,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21世纪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一个重要特点。
2.儿童阅读推广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一是儿童阅读推广人队伍的逐步专业化。由于儿童阅读的重要性,近年来出现了大批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阅读推广人大多是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比较精通、声望比较高的人。这些儿童阅读推广人,广泛宣传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推广儿童读物。丁琪(4)(2019)将儿童阅读推广人主要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知名童书作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民间阅读机构的工作人员(公益与私营机构)、出版社的童书编辑和发行营销人员;此外还包括爱好阅读的普通家长以及推广阅读的其他社会名人。
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也不断推动阅读推广人队伍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阅读推广人的培训工作以及相应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2012年,深圳市政府起草制定了《深圳市阅读推广人管理办法》,对阅读推广人的资格界定、宗旨、业务范围等做出了相关的管理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的阅读推广人管理制度。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宣布开展阅读推广人培训活动。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组织与培养专业的阅读推广人,例如通过对乡村社区图书室的管理员、乡村书屋的管理员开展阅读专业技能培训、举办讲座等多种方式增强其专业性。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我国民间的阅读推广组织还是在政府层面,都在努力建设和构造更加专业的阅读推广人才队伍。培育和发展专业的阅读推广人才队伍,激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提升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使阅读推广工作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是阅读推广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进入21世纪以来,以“儿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文献和学术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新阅读领读者大会、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交流论坛等,参会人员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儿童文学研究者、教师、阅读推广人等,研究团队庞大,研究内容涉及儿童阅读现状、儿童阅读心理研究、童书出版、阅读推广模式等多个领域,为促进和推广儿童阅读汇聚了专业力量。此外,阅读推广专业化、阅读推广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还体现在阅读推广教材的出版上,比如王余光和霍瑞娟主编的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南京大学徐雁教授主编的阅读推广系列教材等。
总之,关于儿童阅读和阅读推广的研究工作与活动越来越多,儿童阅读推广人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教育发展和阅读推广提供了创新路径。
3.儿童阅读推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是阅读推广渠道和活动形式的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各界针对儿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分级阅读、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班级阅读、图画书阅读、经典阅读、书香校园的特色阅读等。其中分级阅读是21世纪初期开始出现的影响力较大的一种阅读推广形式,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智为其提供不同的读物和科学的阅读计划,是真正以儿童为主体的一种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活动是21世纪以来儿童阅读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亲子阅读就是由父母或其他长辈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对于增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有着重要意义;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班级阅读成为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现已作为一种成功的阅读经验得到推广。这些种类丰富的阅读活动形式对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有着深刻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是阅读推广主体和媒介的多元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儿童的阅读推广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卖书、读书会、举办讲座等传统的形式,出版社、书店、民间阅读组织等推广主体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多种媒介,线上推荐与线下活动并行,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这些多元化的儿童阅读推广服务,有效激发了儿童阅读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儿童阅读推广的效率。
4.儿童阅读覆盖面扩大,社会各界逐步参与
纵观20世纪以来我国儿童阅读推广的变迁与发展,其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儿童阅读推广日益呈现品牌化、专业化的趋势,不仅涌现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儿童阅读推广人,还出现了以阅读服务为主要核心业务的社会机构与民间组织,如“第二书房”“亲近母语”等。这些民间组织机构在积极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例如,悠贝亲子图书馆以亲子式阅读教育培训活动为主,每年都会对阅读推广人进行相关培训。“亲近母语”在我国中小学阅读教育培训体系中成功培养“点灯人”。公益性的阅读推广与营利性的阅读推广两者交织,源源不断地为儿童阅读注入新力量。近年来,以儿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论坛和聚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度;政府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举办大型品牌阅读活动、出台阅读政策、经费支持等举措推进阅读的发展;儿童读物极其丰富,儿童阅读的指南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陪孩子学习,越来越多的孩子热爱读书。经过20余年的发展,社会各界逐步参与,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理论和实践成果日益增多。从起步到不断发展与成熟,儿童阅读逐渐成为社会聚焦点,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实际课外阅读数量、时间和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普遍缺少家长的参与和陪伴……重视儿童阅读推广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儿童阅读推广还任重道远。
四、国家政策背景
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同城镇一样是人类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具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同时包含了生产、生活、生态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特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需要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乡村的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已刻不容缓。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会议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次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文件中明确提出,“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这些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文化的重视,对乡村振兴的决心。
2.全民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这对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阅读能力作为人类高级认知能力的代表,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国从政策上倡导全民阅读始于2006年。2006年,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0年,为倡导全民阅读,中央文明办、原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提出“让阅读成为常态化”的意见。随即“读更多的书”“读有质量的书”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单位、走进乡镇,掀起全民阅读风潮。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留守儿童阅读的基础设施出发,提出通过增加基层图书馆的数量,为儿童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儿童积极主动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正式启动全民阅读立法计划。2014年3月,时任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6年12月发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也对留守儿童的阅读资源提出了要求,即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农家书屋中儿童阅读资源的配备比例,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阅读提供坚实的保障。
截至2019年,“全民阅读”连续六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伴随着全民阅读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各界对阅读的认识更加深刻,儿童阅读及推广工作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2014年以来,我国儿童阅读推广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阅读推广政策达到新高度、媒介融合趋势下儿童阅读推广的方式更加多元、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农村儿童的阅读问题这三个方面。
除了政策上的倡导,政府也致力于在实践中推广阅读。201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要增加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切实保证农村地区图书和报刊的供应,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地方人民政府构建乡村图书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乡村延伸。在国家的倡导下,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地展开,可以看出政府对全民阅读尤其是乡村阅读的重视。乡村阅读推广是提高乡村人口素质、推动乡村全面协调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在乡村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
(1)戴网生.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1):1.
(2)王建杭.为农村留守童提供图书阅览服务[Z].浙江省图书馆学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08.
(3)陈蔚.基于绘本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D].南京大学,2012.DOI:CNKI:CDMD: 2.1012.375965.
(4)丁琪.儿童阅读推广人研究[D].南京大学,2019.DOI: 10.27235/d.cnki.gnjiu.2019.0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