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会计前沿问题研究: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202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互联网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吗(1)

王傲雪

摘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发展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影响,以及外部市场化水平、内部企业能力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水平从整体上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高、企业内部信息技术能力越强,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应越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互联网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成本,但对财务成本和税收成本无显著降低作用;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影响互联网与成本的关系,研发投入越多,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果越好。上述结论在变更样本范围、更换核心变量和滞后一期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本文从企业内外部成本统一性的角度,研究互联网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果,为中国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以缓解实体经济企业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互联网;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作者简介:王傲雪(1998—),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一、引言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形势的变革要求实体经济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高质量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市场规律及发展趋势。然而,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增长放缓、抗压能力较弱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负担过重导致盈利能力变差,竞争力不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更多的资本流向虚拟经济,造成实体经济资金严重不足,企业难以实现筹资、运营和投资活动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尚无法有效改变市场供需状况的经营环境下,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是帮助实体经济企业提升竞争力、吸引资本流入以走出发展困境的有效手段。2016年,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降成本”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宏观环境来看,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过高既与中国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有关,也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到位的体制改革有关。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人工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的上升与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相吻合。而较高的销售、管理、融资、物流等成本本质上是交易成本的过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等,2017)。从企业微观个体来看,不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落后的技术手段,造成了资源配置失调,这增加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必要成本。一些企业因为缺乏消化和应用技术的主动性,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投入过少,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降本增效的能力差。

互联网作为信息化时代变革中的重要发明(王可、李连燕,2018),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从企业外部生存环境来看,互联网发展水平作为企业生存的重要外生变量直接影响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与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打通企业与外部市场的信息沟通渠道,提升企业信息利用效率,促进信息沟通。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缓解将有效降低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交易成本。从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来看,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提升信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用效率,有利于企业构建购产销一体化平台,减少企业在生产或外购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例如,联想公司通过建立联想大数据企业级分析平台(Lenovo Enterprise Analytics Platform,LEAP)帮助钢铁制造企业的库存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2.2%以上,有效降低库存成本数千万元。同时,互联网能够通过竞争效应加速技术的溢出,帮助企业改进、完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内外部的双向影响链条,降低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空间。

综合上文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可以发现,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帮助企业改进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那么,互联网在降低中国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实际作用到底如何,这种作用在何种情境下能够更好地发挥,能否帮助改善中国实体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的困境?

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水平从整体上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且这种效应同时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随着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其自身内部能力增强,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应显著提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互联网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成本,但对财务成本和税收成本无显著降低作用;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影响互联网与成本的关系,研发投入越多,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果越好。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有三个。第一,本文基于企业内部生产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统一性,从企业内外部因素方面综合分析了互联网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有助于厘清内在机制,从企业微观视角全面地认识和利用互联网的经济价值。第二,本文从经验证据上发现互联网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成本,但对财务成本和税收成本无显著作用,这验证了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的内在机制。在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正处于降本增效、寻求增长新动能的背景下,这对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有着现实意义。第三,本文发现更好的外部市场化水平以及更高的内部技术能力能够放大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效应,这在政策上启发政府和企业应该分别通过健全市场机制或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等方式,在降成本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理论分析

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改变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其带来的资源会冲击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Ehret and Wirtz, 2017;Ho,Kauffman and Liang, 2011),迫使企业边界向扩大、缩小或融合等不同方向变化,以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企业因此会发生深刻变革,这些变革将会影响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具体来说,互联网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两条路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1.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以降低企业成本的机制分析

互联网作为最具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其突破时空限制,实时交换信息的特征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扩展了市场参与群体,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提升了交易效率从而缩减了交易成本。

首先,互联网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作为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工具,衍生了如阿里巴巴批发网、震坤行工业超市网等各类网络平台,将个体紧密相连,极大地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企业因此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在上至供应商、下至消费者的供应链条中通过互联网扩展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并迅速、精准地加以传递,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沟通成本,提升了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王可、李连燕,2018)。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足不出户地浏览商品实时信息,比对价格、共享信息,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相关、及时的信息,这相当于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时间,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成本(Ghose,Goldfarb and Han, 2013)。互联网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在整体上缓解了供应端和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其次,互联网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在减少交易中间环节的同时,扩展了市场参与群体,提升了交易效率。企业通过互联网既可以提供实时在线的服务给消费者与潜在客户,也可将由此获得的实时信息用于企业决策,这提升了企业动态经营的能力,将传统制造业的“先产后销”转变为“以销定产”,甚至是产销一体,减少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非增值环节,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由于互联网可以跨越地理限制传递信息,贸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体地理空间,厂商与消费者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借助互联网实时沟通谈判,这减少了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时间损耗,降低了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将互联网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更加放大。例如,依托于互联网兴起的网络购物平台,具有较高的聚集效应,这些平台将大量的商品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会集在一起,形成网络虚拟交易市场。生产者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与经销商甚至是消费者沟通,减少中间环节,节约物流交易成本。

再次,互联网的联结性和认证性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互联网开放的架构打破了不同组织、机构与个体之间的樊篱,使得市场参与者之间产生了彼此相互连接的特性,其对信息的实时传递保证了企业、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强化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相较于传统交易,应用互联网技术或者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交易,能够通过电子程序有效地控制交易流程,使得一切交易都有迹可循,这减少了交易双方之间的不信任与怀疑,从而降低了缔约过程中的非必要成本。交易与数据的认证程度越高,越能减少交易双方的投机行为,避免由于环境不确定性或复杂性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与之相关的缔约成本和执行成本等交易成本都将得以缩减。

最后,互联网强化了对企业行为的监督,降低了交易后的监督成本。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独立性媒体,其传播覆盖面广,传播效率高,既包含了正式的官方和非官方媒体信息,也包含了社会舆情,公众参与性也更强。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个体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主地发布消息,这扩大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范围,降低了信息在规模较小、知名度较低的企业中的不对称性,提高了舆论监督的效率,降低了交易后的监督成本。于企业自身而言,网络媒体的关注会促使其提高自身内部控制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朱孟楠、梁裕珩、吴增明,2020),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2.互联网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机制分析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能够通过技术效应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配置;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社会化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作为一种外部冲击因素能够扩散竞争效应,促使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首先,互联网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错配,提高生产效率。实体经济企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将网络、计算与物理环境深度融合,搭建起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已普遍较高,截至2020年6月,全国应用“两化”(工业化和数字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数量突破2.8万家,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1.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1.1%,这帮助企业实现了从原材料、物流到生产运作等各环节的集成,缓解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错配,从本质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如前文所述,互联网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扩展市场参与主体、促进技术发展、降低交易不确定性及监督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所有者或使用者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产的专用性,抑制了企业成本黏性(Can et al.,2020),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研发、创新、管理与营销等核心环节上(张新民、陈德球,2020),进而快捷高效地联结和重组生产要素,实现要素的有序流动,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其次,互联网的外部性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社会化生产,产生规模经济,提升生产效率。根据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的增长倍数几乎等于网络节点数量增长倍数的平方,这意味着互联网具有外部性,个体通过互联网得到的效用伴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互联网因此可以分布式创造价值,这模糊了作为生产主体的企业与作为消费主体的用户之间的界限。用户将作为价值提供者进入价值网络创新体系,这不仅能够通过市场的作用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活动,也能借助互联网通过开源社区、众包等方式与企业协作创新,直接参与到企业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让企业生产活动呈现社会化趋势(李晓华,2016)。企业获取资源并按需使用的能力得以提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根据产业关联理论,由于产业之间存在前、后向关联效应,这种外部性也会在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中扩散,企业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成本得以降低。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过程中,企业能够进一步地开放平台与共享资源,传统行业集群将不受地域的限制,在网络上集聚,形成“在线产业带”(刘蕾、鄢章华,2016),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得竞争效应扩散,促使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随着“网络2.0时代”的发展,数据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深刻影响着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信息链。产业业态因此不断创新,呈现出跨界融合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李晓华,2016),传统的封闭式生产向开放式生产转变,大大提升了制造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石喜爱、季良玉、程中华,2017),由此引发了实体经济的变革。在互联网对产业业态和生产方式的双重冲击下,企业面临着对于利润的追逐和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双重矛盾,低效率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生存,经营风险大大增加,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加剧,竞争效应得以扩散(陈淑云、陶云清,2019),这将促使企业为抵御外部冲击,借助互联网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升级和合理化转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王娟,2016)。

综合以上分析,互联网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从整体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二)外部市场化水平对互联网降低成本效应的影响分析

在一个经济体内,科学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会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能够扩大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应,从而调节互联网影响企业成本的效应。

第一,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发挥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的效应,扩大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效应。首先,市场化水平高意味着市场主导配置资源、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较少的政府干预,意味着生产要素能够在市场中合理流动。在此外部环境下,互联网能够挖掘、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进一步缓解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市场化增加了产权激励的强度,能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创新活动,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物联网等平台和网络文化理念改进、创新企业组织方式与管理方法,提高企业沟通协作能力,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发挥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的效应,扩大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效应。首先,外溢的本质是信息传递,较高的市场化水平保障了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技术的溢出效应因此扩大。身处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互联网的正外部性,实现社会化生产,产生规模经济,提升生产效率。其次,较高的市场化水平降低了行政垄断与地区市场的分割程度,强化了市场竞争,与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相比,有着更大的动力和压力,亟须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维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和市场份额,互联网通过竞争效应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效应得以扩大。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相对于身处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更能通过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三)内部企业能力对互联网降低成本效应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其作用的发挥除了与外部市场化水平有关以外,还与内部企业能力息息相关。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中的企业能力主要是指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乃至技术创新,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不同于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无差异的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能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替代性,能够帮助企业整合资源以快速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扩大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应,从而调节互联网影响企业成本的效应。

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了企业外部协同管理技术资源、显性知识以及诸多无形资源的能力,也反映出企业内部职能层面配置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张辽、吴耸杰,2020)。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力通过提升企业外部沟通协调效率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实体经济企业处于上至供应商、下至消费者等不同成员组成的供应链条中,要在供应链上下游关系方面进行大量的资源协调工作。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在外部资源的挖掘、使用、整合过程中,能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进行各类信息的整合,协同管理技术资源与其他资源,并通过技术手段促进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提升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协调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这将有效降低企业与竞争者、企业与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强化企业内在资源配置能力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企业筹资、运营和投资活动本质上是配置资源的过程。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收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协调企业拥有的各类生产要素,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错配,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具有高质量的信息系统,这将有助于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改善服务水平从而间接地提升生产效率(Gu and Jung, 2013)。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相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越强的企业越能通过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为研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了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交易状态异常(ST、PT)公司、研究数据缺失公司,最终得到10年合计24887个样本观测值。此外,本文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分位数的缩尾处理以剔除极端值的影响。

本文的数据来源如下:①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②上市公司数据和其他地区层面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CCER)、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

(二)变量设定

1.因变量:实体经济企业总成本

实体经济的概念多与虚拟经济相伴而生,大多数观点认为实体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销售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形成的经济活动,与之相对应,非物质生产活动则是虚拟经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体经济也涵盖生产精神产品、销售以及服务,指出实体经济即“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因此本文将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扣除金融业的服务业作为实体经济。本文的解释变量是实体经济企业总成本,记为T_COST,是实体经济企业当期经营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税收成本之和占总收入的比例。

2.自变量:互联网发展水平

在现有研究中,衡量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指标种类较多。在宏观层面,大多数使用单指标法,例如互联网普及率、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互联网发展指数等。然而,利用单一指标衡量互联网仅能反映某地区某一层面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缺乏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并不能揭示该地区企业真实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在微观层面,大多数研究运用企业报告中披露的互联网状况反映微观企业的互联网应用水平(杨德明、刘泳文,2018),但企业自身会出于资源获取动机、市值管理动机而披露失实的互联网应用信息进行策略性炒作(赵璨、陈仕华、曹伟,2020),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本文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互联网发展水平,采用综合指标法,使用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考虑互联网硬件设施、网络规模和应用程度综合指数三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衡量互联网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标记为INTERNET。具体基础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互联网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3.调节变量

(1)外部市场化水平(MAR)。本文分析的是外部市场环境对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关系的调节效应,采用樊纲编写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对各地区的市场环境加以评价。当前,该指标体系被广泛运用于文章中,存在一定的客观性与权威性。由于该指体系编制年份截至2016年,故本文借鉴马连福等(2015)的做法,以市场化指数的平均增长幅度作为预测依据,对2017—2020年市场化指数进行推测。将大于市场化指数中位数的样本赋值为1,代表市场化程度较高,外部市场环境较好;将其他样本赋值为0,代表市场化程度较低,外部市场环境较差。

(2)内部企业能力(TEC)。本文分析的是企业内部应用技术能力对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关系的调节效应,对处于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而言,其与互联网技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之相关的技术人才与知识经验使其具有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处于其他行业的企业则相对较弱。因此,本文将处于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赋值为1,代表内部企业能力较强;将处于其他行业的企业赋值为0,代表内部企业能力较弱。

4.控制变量

借鉴以往研究(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2019),本文主要控制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特征、治理特征和区域经济特征三个层面的变量。各个变量的详细定义和符号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定义及说明

续表

(三)模型设定

本文实证模型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检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影响;第二,检验外部市场化水平与内部企业能力对互联网影响企业成本效应的调节效应。

1.互联网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影响检验

本文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互联网发展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影响:

其中,T_COST为总成本,INTERNET表示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其余变量为企业层面变量(CONTROLS)以及行业和年度效应,其详细含义见表2。根据H1,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够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因此本文预测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系数α1显著为负。

2.外部市场化水平与内部企业能力调节互联网影响企业成本效应的检验

为检验外部市场化水平和内部企业能力的调节效应,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调节变量和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交乘项,构建回归模型(2):

其中,MODER为调节变量的指示变量,在具体回归分析中将以外部市场化水平(MAR)和内部企业能力(TEC)分别替换。当调节变量为内部企业能力(TEC)时,为消除多重共线性,在此模型中不控制行业效应,其他变量含义同模型(1)。根据H2H3,较高的外部市场化水平和内部企业能力会提升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效应(正向调节)。当模型(2)中互联网的系数α1为负,MODER代表外部市场化水平(MAR)时,预期交乘项(INTERNET×MAR)的系数α3显著为负,与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系数α1的符号保持一致,表明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能够扩大互联网降低企业成本的效应,支持了H2(相对于身处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更能通过互联网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外部市场化水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当模型(2)中互联网的系数α1为负,MODER代表内部企业能力(TEC)时,交乘项(INTERNET×TEC)的系数α3预期为负,与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系数α1的符号保持一致,表明较高的内部企业能力能够扩大互联网降低企业成本的效应,支持了H3(相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越强的企业越能通过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内部企业能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企业总成本(T_COST)的均值为92.100,中位数为92.420,标准差为14.870,中位数与均值相差不大,说明大多数企业面临着成本较高的问题。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均值为1.124,最小值为-5.489,最大值为3.242,标准差为1.246,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

表3 互联网影响成本模型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1.互联网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影响分析

表4提供了H1的检验结果。其中,第(1)列未加入任何控制变量,第(2)列加入了企业特征、治理特征和区域经济特征三个层面的控制变量,第(3)列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控制了年度效应,第(4)列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控制了行业效应,第(5)列则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控制了时间与行业效应。由表4可知,两者负相关的结果在逐步增加控制变量、时间效应以及行业效应的实证结果中依然成立。在加入控制变量并同时控制时间与行业效应的情况下,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系数为-1.131,在1%的水平上显著,增强了实证结果的说服力。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与企业成本呈负向显著关系,即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够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由于企业成本是个集合概念,为进一步明晰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机制,本文将在后文中继续探讨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不同成本类型的影响差异。

表4 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回归分析

续表

注:小括号内为稳健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上显著。

2.外部市场化水平与内部企业能力调节互联网影响企业成本的效应检验

本文通过分组回归和交乘项回归两种方式来检验H2H3,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系数在第(1)列和第(2)列的分组回归结果中均显著为负,市场化水平较高组系数小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组系数(-1.414<-1.232),表明在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越能通过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第(3)列中交乘项(INTERNET×MAR)的系数显著为负,与分组回归的结果保持一致。综合上述结果发现,外部市场化水平确实影响了互联网降低成本的作用,较高的外部市场化水平扩大了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应,虽然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但由于技术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较小,互联网降低成本的作用不及前者,H2得到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表5中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系数在第(4)列和第(5)列的分组回归结果中均显著为负,且内部企业能力较强组系数小于内部企业能力较差组系数(-2.217<-1.032)。这表明在内部能力越强的企业中,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应也越强。第(6)列中交乘项(INTERNET×TEC)的系数显著为负,与分组回归的结果保持一致。这表明,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作用,企业内部能力也对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应产生了影响,在内部能力较强的企业中,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应更大,这支持了H3

表5 市场化水平与企业能力调节互联网影响企业成本的检验结果

注:小括号内为稳健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上显著。

五、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更换核心变量测量方法、调整样本范围和滞后一期解释变量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相关结论均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一)更换核心变量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节将引入企业层面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更全面地检验互联网对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作用。具体企业层面的基础指标包括期末使用计算机数自然对数、企业拥有网站数自然对数和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对于调节变量,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2017—2020年度市场化指数进行推测,同时,进一步扩充样本,将处于科学研究行业的企业纳入内部企业能力较强的样本中,赋值为1,重新回归调节效应模型。

本节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前三列为更换互联网发展水平测量后的回归结果,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和交乘项(INTERNET×MAR)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与上文结论一致。第(4)列为更换市场化水平测量后的回归结果,第(5)列为更换企业能力测量后的回归结果,交乘项(INTERNET×TEC)的回归结果均显著为负,与上文结果一致,这进一步支持了外部市场化水平和内部企业能力的调节效应。

表6 主效应与调节效应的稳健性检验:更换核心变量测量方法

注:小括号内为稳健t统计量;∗∗∗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二)调整样本范围、滞后一期解释变量

考虑到近年来房地产业显现出自我扩张和衍生膨胀的特点,甚至出现了“挤出”传统实体行业投资的现象(陈志刚、吴国维、张浩,2018),为保证实证结果稳健性,本文进一步剔除处于房地产行业的企业样本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7前三列所示,互联网依然在整体上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外部市场化水平和内部企业能力的回归结果与上文保持一致,这进一步表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作为微观层面的数据,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对上一层级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不存在重要影响,本文面临的内生性干扰并不严重。但是,本文依然采用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如表7后三列所示。所有核心变量的估计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支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表7 主效应与调节效应的稳健性检验:调整样本范围、滞后一期解释变量

注:小括号内为稳健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六、进一步分析

(一)企业成本异质性分析

由于企业成本是个集合概念,为进一步明晰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机制,本文将成本分解为经营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以及税收成本进行模型的拟合与分析,进一步分析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不同成本组成要素的影响差异。结果如表8所示,R_COSTS_COSTM_COSTF_COSTD_COST分别表示经营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和税收成本,均为各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

表8中,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对经营成本(R_COTS)、销售成本(S_COST)、管理成本(M_COST)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负,而相同条件下,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对财务成本(F_COST)与税收成本(D_COST)无显著降低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互联网发展水平可以降低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隐性交易成本,也可以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营业成本,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表8 互联网对企业不同成本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注:小括号内为稳健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二)研发投入分析

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和知识的主要源泉,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其作用的发挥与研发投入息息相关。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见表9,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系数在第(1)列和第(2)列的分组回归结果中均显著为负,第(3)列中交乘项(INTERNET×RD)的系数显著为负,即研发投入较少组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系数为-0.407,研发投入较多组互联网发展水平(INTERNET)的系数为-1.204(-0.407-0.797),与分组回归的结果保持一致,这表明研发投入越多的企业越能通过互联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表9 互联网对不同研发投入的企业成本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注:小括号内为稳健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上显著。

七、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企业内部生产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统一性,从企业内外部因素综合分析了互联网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中的作用,采用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水平从整体上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且这种效应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随着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其自身内部能力增强,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应显著提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互联网显著降低了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成本,但对财务成本和税收成本无降低作用。企业的研发投入会影响互联网与成本的关系,研发投入较多的公司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的效果更好。

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启示。

(1)传统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降低成本中的积极作用。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减少渠道、降低库存等传统方式来控制成本,还需要发挥新兴技术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要通过互联网协同管理供应链,充分发挥其作为信息平台的作用,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减少交易中间环节、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提升交易效率以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查漏补缺,实施更精准的成本控制。同时,企业要依托互联网充分挖掘各种信息,积极学习竞争对手,尤其是行业领先企业成本控制的先进手段与方法,缩小与行业领先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差距。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重视研发投入,保证互联网能够更好地发挥降低成本的作用。

(2)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要不断提高市场化水平。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行合理适度的政府干预,为新兴技术发挥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传统监管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信息监管和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支持企业利用新兴技术拓展市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Can Z, Wei C, Zhenye Y, et al. Will“Internet Plus”help to reduce the cost stickiness of enterprises? [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20, 46(4):33-47.

[2]Ehret M, Wirtz J. Unlocking value from machines: Business models and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7, 33(1-2): 111-130.

[3]Ghose A, Goldfarb A, Han S P. How is the mobile internet different? Search costs and local activitie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3, 24(3):613-631.

[4]Gu J, Jung H. The effects of is resources,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approach[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3, 50(2-3): 87-97.

[5]Ho S, Kauffman R J, Liang T. Internet-based selling technology and e-commerce growth: A hybrid growth theory approach with cross-model inference[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 12(4): 409-429.

[6]陈淑云,陶云清.“互联网+”、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及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4):17-24.

[7]陈志刚,吴国维,张浩.房地产泡沫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投资[J].财经科学,2018(3):93-106.

[8]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9]李晓华.“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J].经济纵横,2016(3):57-63.

[10]刘蕾,鄢章华.“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零边际成本”趋势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9):54-60.

[11]马连福,王丽丽,张琦.混合所有制的优序选择:市场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5(7):5-20.

[12]石喜爱,季良玉,程中华.“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64-71.

[13]王娟.“互联网+”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6(11):91-98.

[14]王可,李连燕.“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6):3-20.

[15]吴晓华,郭春丽,王元,等.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7):3-18.

[16]杨德明,刘泳文.“互联网+”为什么加出了业绩[J].中国工业经济,2018(5):80-98.

[17]张辽,吴耸杰.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增长效应”与“平滑效应”的比较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2):57-67.

[18]张新民,陈德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共创与治理风险:基于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5):74-86.

[19]赵璨,陈仕华,曹伟.“互联网+”信息披露:实质性陈述还是策略性炒作: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0(3):174-192.

[20]朱孟楠,梁裕珩,吴增明.互联网信息交互网络与股价崩盘风险:舆论监督还是非理性传染[J].中国工业经济,2020(10):81-99.


(1) 本文由韩少真副教授指导完成。韩少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电子邮箱:mailshaozhen@nwu.edu.cn。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JQ-74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D010);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2GL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