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一、正确识别情绪
(一)情绪概念
情绪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态度,从而所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情绪反应包括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内心体验、外部表现和内部生理变化。内心体验是指外界刺激引起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感受;外部表现是指与此同时,个体也会发生一系列外部表情和动作等,此外,还会出现心跳、呼吸和体温等生理状态的变化。
当人类遇到危险时,危险信号会传递到大脑皮质和杏仁核并产生恐惧等情绪反应,同时激活下丘脑和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体温上升、血压升高、汗液和唾液分泌增加,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能让人体迅速做好准备以应对危险处境。当危险解除之后,副交感神经系统会抑制这些活动,情绪恢复平静。
人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最好不要生气和低落。心理疾病的核心不在于出现负面情绪,而是强度、持续时间与刺激事件是否相称。健康的心理离不开情绪的两面性。情绪无好坏之分,觉察到异常,应及时寻求帮助,最终会平复。
(二)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人体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焦虑是物种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适度的紧张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得更出色。
(2)适度的焦虑能够提高的工作效率,有要求时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
(3)抑郁情绪像一个“刹车”,能够让人从过去总结经验教训,思考目前的局面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盲目做出选择。
(4)适度的抑郁情绪同样是一种保护,就像疼痛是在提醒身体“碰到了钉子快收回手”,抑郁是在告诉我们“偶尔遇到了事情,需要发泄”。
2.负面影响 长期的焦虑、抑郁会影响记忆力、注意力,让人感觉“头脑记忆不好”“无法耐心阅读材料”,还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胃肠疾病,甚至癌症。研究发现,一些常年处于应激状态的工种,如医师、警察等,其心血管病发病率较高。这时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若无法进行自我调整,就要及时寻求帮助或者就医。
二、情绪管理
(一)概念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养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方法
情绪管理的方式是用对的方法、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节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
1.心理暗示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使个体保持愉悦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充足的自信心。
2.注意力转移 指个体避开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者去从事其他活动,达到将不良情绪暂时搁置的目的,是一种情绪调整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外出散步、看电影、读书等。
3.适度宣泄 个体情绪的过分压抑,会使情绪困扰加重;适度宣泄,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因此,遇到不良情绪时,可以采取宣泄的办法。
4.自我安慰 遇到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承受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尝试寻找多种利于自身健康、符合内心需要的理由来宽慰自我。
5.交往调节 交往的过程,是在谈话交往中受到启发,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环境线索的作用。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能使个体获得友谊、抚慰、温暖、博爱和能量,还能获得他人的理解、支持和肯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6.情绪升华 化失败为动力,摆脱心理困境,做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