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谈谈泻心汤证
// 1977.7.24
《伤寒论》著名方剂,为治疗心下痞硬的主方。所谓心下痞硬,简称痞证。究其成因,仍不离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误下之类,因各类泻心汤的组成皆系寒热并用,由此推之,痞证的病机当为寒热互结焉。《伤寒论》149条曰:“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可见痞证的主症是心下但满而不痛,半夏泻心汤为治疗痞证的主方。此方是将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变为黄连,生姜变为干姜。此一变化使调和少阳之平剂变成寒热并用,开寒凝、散热结之重剂。黄连之寒,干姜之热,使该方之性骤变矣!后人给此方的主症总结数字,颇为精当,即“呕而痞,雷鸣下利”。《伤寒论》中关于其余泻心汤的论述,如157条“心下痞硬,干噫食臭……生姜泻心汤主之”;158条“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主之”;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上述论述经历代医家整理形成如下结论:①半夏泻心汤:呕而痞,雷鸣下利,寒热互结,上热下寒。②生姜泻心汤:呕而痞,雷鸣下利,干噫食臭,半夏泻心汤证合食滞。③甘草泻心汤:呕而痞,雷鸣下利,干呕,心烦而不安,半夏泻心汤证合心脾两虚。④三黄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湿热结于心下,郁而成痞。⑤附子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汗出恶寒,二黄泻心汤证合阳虚。西医学认为,中医所称之痞证,当属热病后遗之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类。胃肠平滑肌因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紧张性增强),则可出现恶心、呕吐、下利、心下痞。另外,还有一部分慢性胃部疾患如溃疡病、胃炎等,皆属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