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药膳以及食疗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食品行业已进入了以“营养与健康”为导向的深度转型期,急需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食品产业的健康转型升级。作为食品行业的新兴领域,食疗行业如何通过推动政产学研(政府、产业、学术和研究)的协同创新,将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将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药食同源”资源宝库,以普通食品的形式生产能够有效降低慢性病风险或调节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性食品,已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健康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进食疗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中药产业,以“药食同源”理论为基础的食疗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近年来,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我国药膳食疗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药膳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速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的提升让人们的观念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转变。2018年,中国药膳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699亿元,同比增长10.97%。近年来,药膳行业增长较好,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涉及药膳的企业约有7.86万家,主要分布在药膳餐饮、凉茶、药酒、固体药膏、中药冲剂、中成药保健品等行业。药膳、食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药膳培训机构、药膳餐厅纷纷建立,较多医院和康复中心也相继成立了药膳食疗科,国际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多。但总体来说,药膳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只有一线城市存在以药膳冠名的餐厅,药膳配送领域目前基本是空白。通过调研发现药膳在消费者心中的接受程度仅次于多休息。药膳的主要原料是中药和食物,它必须寓药于食,寓性于昧,融中药功效与食物美味于一体。消费者对食用的药膳不仅要解决饱腹的需求,还要滋补身体,相比于日常进食之外辅以保健品药剂来讲更节省费用。
(二)劣势
首先,食品与药品界限不明朗。在消费者看来,这些中药保健食品仍带有中药疗效的印记,仍会主观认为是带有中药属性的保健食品,因此虽然官方认定中药保健食品为食品,但是民众却会认为这些保健食品是“健康食品”,甚至误认为是“药品”。其次,市场准入高,监管困难。因无法将药品与食品区分开,故而政府监管极其困难,也是制约药膳发展的一大因素。从经营者角度看,《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的颁布明确了药膳从业人员和经营药膳餐厅的门槛,正是如此,普通商家由于没有经营药膳的资质,只能选择在菜名上涉及“滋”“补”。
(三)机会
国家战略是促进国内大循环,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药膳产业链不完善,市场需求量很大,中小型企业餐厅不需要变革就可以参与到药膳产业中来。2016年颁布的《药食同源药膳标准通则》规范了食用原则,提出了87种配方,为中小企业进入药膳市场提供依据。
(四)威胁
人们心理预期往往会高于药膳实际发挥作用的时间。药膳作为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理人的身体机能有重要作用,药膳强调“治未病”和温补,讲究潜移默化地滋补身体、改善身体状况。可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越来越追求效率,这点与药膳的缓慢发生作用相悖。中医药膳产业发展存在缺少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存在虚假宣传、从业人员资质认定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养生之药与味美之膳未充分融合等问题。
二、新兴食疗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食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我国“食药同源”传统文化来看,食疗是利用食物的“偏性”来养生保健、调理健康、防治疾病,强调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疗食品归属为普通食品管理,不能标示和宣传任何功能,也未明确适宜人群。因此,尽管食疗食品的需求侧急速增长,供给侧也跃跃欲试,但现行食品法律法规不利于食疗食品的推广,已成为制约食疗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食疗食品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有丰富的“食药同源”资源宝库,目前没能够充分发掘,无法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食药同源”新型营养功能因子的高效制备、稳态化保持及靶向递送技术有待突破,其营养和安全性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这些都是食疗产业发展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近年来,药膳相关的论文数量减少,特别是高水平论文较少。药膳研究的内容过于集中,涉及的疾病谱以及食物、药物不丰富。纯理论研究较多,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非常少,只回答“吃什么”,而没有解决“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没有与现代营养学理论联系,部分人群难以接受。学科知识较分散,系统性理论欠成熟,循证证据不足。
(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不足
我国食疗产业科研投入较低,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推广方面尚缺乏施之有效的平台和措施,导致技术成果与企业生产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如何建立有效的技术交流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在企业的无缝转化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助推新兴食疗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食疗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食疗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可借鉴国外在健康食品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构建一个全新、规范的食疗食品管理体系,并制定食疗食品功能目录。对于单方食疗食品可根据《药典》明确其功效,允许功效声称;复方食疗食品可按普通食品备案,再进行上市后的健康功效评价;在慢病调理过程中,已被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证明确实具有疗效且可长期食用的食疗产品,可考虑将其纳入医保范畴,既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规范药膳市场,严格资质认证,保障药膳质量安全。
(二)加强食疗食品基础研究
利用我国中医药理论优势,加大食疗新产品科研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快食疗食品研发创新,以普通食品为载体,开发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食疗食品。建立健全食疗食品生产、流通、产品质量和功能评价等方面独特的标准体系。中医药膳学需与现代营养学结合,深入挖掘古代药膳经验,采用现代科研思路探究药膳理论与组方应用,加强基础理论与知识推广,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三)强化食疗产业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食疗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科技支撑及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政府应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食疗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应重点支持优秀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食药同源”理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及人群功效试验,提高食疗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企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持续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养健康食疗食品,服务于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需求,助推我国新兴食疗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