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逝者安息,毋致嚎啕
急急风,也叫打闹台。
其实吧,就是给观众打招呼。
戏要开始了,都麻利来看!
讲究一个“快”,要催得“急”,不拘你在干什么,哪怕正在婆娘身上耍威风呢,你也得赶快玩事儿,跑过来看戏。
人不看戏,那都不叫人。
所以技巧不多,都在一个“急”上。
沈四狗没有着急发威,一直等郝大锤耍够了威风,才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鼓箭后端一寸尾部,拇指按箭在上,指与鼓箭方向,食指中指托箭在下,五指自然握拢,成标准双手持箭式,手扣双箭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要断,手一松,反弹得溜直的鼓箭顺势击落。
也不急,时急时缓、时轻时重。
于是,在郝大锤那乱糟糟鼓音中,突然就冲出一种脆、亮的鼓音,不紧不慢,但却每一响都在点上,异常清晰。
那奇怪女孩眼睛立时就亮了。
本抱臂仰坐的姿态立散,身体前倾,手扶前排椅背,异常的关注起来。
其实沈四狗那鼓点不止清晰,还有妙用,郝大锤首当其冲被针对,难受极了。
他那对鼓槌本就选料不精,保养又不经心,鼓也类似遭遇,声音不如沈四狗清脆、透亮也算正常,可连节奏也被压制、带动,那可就难受了。凡练过长跑过的大约都知道,节奏被带乱时的无奈与焦灼,郝大锤却还被压制了。
好比潜海,本就气儿不足了,想浮出水面喘一口,可就是压住你,刚喘半口气儿就给你塞水里,想想那感受吧。
刑讯里那贴纸一说,大约如此。
正烦闷欲吐,沈四狗节奏忽变,小鼓槌落速加快,抡得那叫一个欢实,敲得那叫一个快,如暴雨击打房瓦,又如热锅炒爆黄豆,没任何过渡似的,一对鼓槌瞬间就变成了俩喇叭筒子,纹丝不动了,板鼓发出炸膛脆响,瞬间燃爆剧场,郝大锤追呀追呀,可就追不动呀。
观众嘘声四起,堪堪就要脆败。
沈四狗却并没有就此痛打落水狗。
而是忽而又缓了节奏。
像是高手对垒,一阵疾风暴雨,晓以对手利害后,肃手示意,“你继续”。
竟让出主动权,再次给予了对方上手机会,剧场立时一片倒抽凉气声音。
打人要打个服,这娃妖精吗?
这次,知道利害的郝大锤终于收起轻视心态,开始慎重对待了,似乎知道鼓技对不上赢不了,竟立马改变策略。
鼓音一变。
“急急风”转为“慢长锤”,继而“四击头”,随之威风锣鼓上场,竟欺负沈四狗年龄小,见识少,不要脸的玩起了锣鼓经,气得胡三元破口大骂:“瓜怂!”
板鼓又名单皮、班鼓。唐时称“节鼓”,清代称“搭鼓”,文献载“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
规格上有大鼓膛、中鼓膛和小鼓膛之分,鼓面大的音低,小的音高,各有不同作用。另外,不仅鼓心、鼓边发音高低有别,演奏时用点箭或满箭,发出音响也不同,还有双打、单打、闷打等技法的不同,再结合力度轻重,鼓点疏密缓急,不知能生出多少变化出来。
于是,就有了锣鼓经。
锣鼓经,是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称为“锣经”。
鼓师需要锣鼓经熟练击打技术,准确掌握演出板眼节奏;演员需要锣鼓经掌握表演节奏,在锣鼓点的配合中完成特定身段动作,掌握唱念的速度节奏。
米兰常被人说“凉皮”,就是身段动作跟不上鼓点,总是让人感觉缺点啥。
要不,她也不会跑去招惹那个胡三元,惹胡彩香不快,喊她“米妖精”了,没办法,好敲鼓佬他能给角儿喂戏呀。
锣鼓经多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
老沈头儿常拿小棍儿比划,就是在熟悉锣鼓经;胡三元时不时总想敲他两下,没鼓槌拿指头也敲,原因也一样。
沈四狗才多大?就算打娘胎里起就背锣鼓经,能背多少?能记多少?
要不胡三元咋骂郝大锤不要脸呢。
不想,郝大锤还是失算了。
威风锣鼓源自霍州、洪洞一带,相传唐王李世民大战刘武周时流传下来的威风锣鼓,特色就是“威风”,未见其形早闻其声,如雷贯耳,简直非同凡响。
可从“慢长锤”到“四击头”,沈四狗跟得上。到威风锣鼓时,郝大锤从“单刀赴会”、“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一直敲到“七擒孟获”,沈四狗依然跟得上,且还不疾不徐,就如两人赛轻功,无论你跑得再快,走步再妖娆,我总飘在你的前后左右,气死个人。郝大锤汗流得哗哗的。
于是,郝大锤鼓音再转太原锣鼓。
也是被逼得狠了,水准居然临阵突破了,缓时如潺潺流水,急时似大浪奔腾;轻敲鸾铃叮当,重击时霹雳轰鸣。
可沈四狗就是能跟得上。
转《老鼠娶亲》,再转《厦坡上滚核桃》,又转《小秦王乱点兵》、《唐王出城》,继而再转《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绛州鼓乐。
气势恢宏,场面震撼,仅靠板鼓是奏不出全貌的,但名器领袖地位依然不变,其纵横捭阖之意,依然尽显其中。
到这时,沈四狗不让了。
待郝大锤奏完“秦王破阵”,力竭技穷,再也难以为继的时候,鼓音一震,依然是《秦王破阵乐》,但已不是原来的《秦王破阵乐》,是《秦王点兵》。
《秦王点兵》是八十年代的新作。
在原《秦王破阵乐》基础上,摄取《汾南车鼓》、《花敲鼓》、《老虎磕牙》等鼓种曲牌,终成此杰作。融汇历史和当时,群众和专家、业余和专业的艺术结晶,出世震京华,再鼓震巴黎。
沈四狗从“引子”、“鼓边段”、“鼓心段”、“锣鼓段”、“华彩段”,一直完整的敲到“尾声”段,郝大锤根本跟不上了,节奏也乱得一塌糊涂,尤其鼓边段,沈四狗击鼓边,击鼓邦,击鼓环,击鼓钉,双箭使得出神入化,神出鬼没。
郝大锤跟无可跟,跟无从跟。
别说他,胡三元都傻眼,可又好听,勾得人痒痒,急得他抓三挠四。
还是胡彩香看不过去,骂道:“你急什么?四狗子他人又跑不了,想学鼓曲甚时不成,瞧你急得五脊六兽的。”
胡三元一想是呀,他有外甥女哩。
剧场众人已彻底傻了,个个嘴巴大张,仿佛在说:“快来看呀,神仙下凡咯……”
沈四狗这时已不是敲给郝大锤的,也不是敲给胡三元的,更不是敲给台下剧团观众的,他盯上那群来历不凡的。
所以。
他把《秦王点兵》给敲了个全活。
看郝大锤还在坚持,沈四狗转岳村瓜子,正击、轻击、边击、邦击……“天边积云”、“远处雷声”、“山雨欲来”、“乌云压顶”、“炸雷轰响”、“风雨交加”、“雨过天晴”、“田禾碧翠”、“人喜雀跃”……
继而再转花敲鼓。
革木干打,顷刻间打遍了鼓的所有部位,连鼓环、鼓钉都不放过,把鼓的优势、鼓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各种鼓技轮番使出,看得人眼花缭乱,听的人耳目一新,郝大锤索性把鼓槌一扔,老子汤姆的不敲了,去你娘的吧。
比赛成了沈四狗的独角戏。
见郝大锤放弃治疗,鼓音随即转为斤秤锣鼓,这种又称《斤秤歌》,以旧衡制十六两一斤与新衡制十两一斤的换算进行演奏的方法,宛如写在锣鼓曲牌上的对数表,复杂无比,整套锣鼓分十五遍,连续演奏,遍遍口诀不同。
既不能一鼓到底,也不能反复重叠,更不同于一般的曲牌连奏,完全按照“问斤求两”的规律:一是 625,二是125,三成1875,四转25……直到第十五遍的9375,十六一斤收尾,鼓点打法遍遍迥异,极端考验演奏者,必须娴熟斤秤歌口诀和锣鼓点数才成,这汤姆的根本就是数学,融知识趣味娱乐于一体。
纯纯是欺负郝大锤,也是炫技。
一早拿出来,郝大锤早就歇菜了。
“瞧见没,小爷本事你拍马难及。”
郝大锤气得连鼓架都蹬了。
不惜物,他敲不好鼓是有原因的。
沈四狗要把郝大锤心中的暴虐全引出来,鼓音再变,这回他还唱了出来。
随着一句:“逝者安息,毋致嚎啕,聊表丹诚,敬陈祭祀。”扬声祝颂结束,鼓、板联动,沈四狗高呼:“闲人闪避,凤凰还巢,沈知言来也!”
“日落西山故人归
众亲齐聚把家回
日夜长哭送离别
当求王母瑶池归
你为何要怕鬼那是谁家的亲呐
你一身正气你怕谁
敲锣打鼓我敬天良
我走的是正道我不后悔……”
郝大锤血灌瞳仁,一步窜下台子,发疯般猛冲向沈四狗,台下一阵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