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莎士比亚早期写的那些剧本究竟是写给哪些剧团的,现在已经查无实据、无可稽考了。从1594年版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扉页看,有三个剧团演过这出戏。1592—1593年的大瘟疫黑死病以后,莎士比亚自己的剧团在大剧院和泰晤士河北岸的帷幕剧院表演他写的戏。伦敦市民们蜂拥而至,来看《亨利四世》上篇。剧团和地产人发生争端,他们就拆了大剧院,重新修建了环球剧院。这是泰晤士河南岸第一家由演员们自己修建的剧院。1599年秋,环球剧院开张,《裘力斯·凯撒》上演。1599年以后,莎士比亚大多数的伟大的剧作都是给环球剧院写的,其中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1603年“宫内大臣剧团”更名为“国王剧团”后,他们与新国王詹姆士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虽然演出记录不完整,但在1604年11月1日至1605年10月31日,国王剧团在宫廷演出了七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中包括两次《威尼斯商人》。1608年以后,他们于冬季和夏季分别在黑衣修士剧院和环球剧院室内演出。室内设置结合詹姆士一世时期流行的奢华假面舞会,使莎士比亚得以引入更为精致的舞台设置。比如,在《辛白林》的演出中,朱庇特下凡时,“电闪雷鸣,他骑在一只鹰上,发出一道闪光,鬼魂们跪在地上”。
莎士比亚剧团的演员包括著名的理查德·伯比奇、威尔·肯佩(Will Kemp)、亨利·康德尔和约翰·赫明斯。伯比奇在许多莎士比亚戏剧的第一场演出中扮演主角,其中包括《理查三世》《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流行的喜剧演员威尔·肯佩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扮演了男仆彼得,在《无事生非》中扮演了警吏道格培里,后来在1600年左右,他被罗伯特·阿明(Robert Armin)代替,后者在《皆大欢喜》中饰演试金石,在《李尔王》中饰演弄人。
1613年,亨利·伍顿爵士(Sir Henry Wotton)记录称,“在许多特殊的场合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推出了《亨利八世》。然而,一门大炮点燃了环球剧场房顶上的茅草,把剧院夷为平地,这起事件罕见地确定了莎士比亚一部戏剧演出的日期。
莎士比亚时代戏院的结构很有意思。剧场的前面是一块空地,看戏的可以只花一块钱(一便士)就站着看。这种人叫作“站客”。其他有钱的人,可以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他们往往是达官贵人。这样的结构可能让人想到,站着的人喜欢或只能欣赏粗俗的、插科打诨的段子,包厢里的人则需要一些雅致的台词。他们更有文化,可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莎士比亚的戏剧,从语言来说,在向口语方向进化,无韵诗这种半诗或准诗的形式也正利于雅俗共赏。人们认为,莎士比亚戏剧里的那些散文,在演员一方常常是给下层阶级的演员说的,在听众一方来说,实际上也是如此。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台词,往往会发现,人物角色和他们的身份、语言是对应的。这样一来,统一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诗歌体的说法就不周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大体是无韵诗,这种文体马洛先投入使用,第一个吃螃蟹,莎士比亚发现了甜头,用得尽善尽美。莎士比亚的戏剧的妙处,在于他不可能千人一面,更不可能千剧一面。他的笔下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角色,即使大体相同的话题也在细节上各有千秋。戏剧的文体也是如此。《暴风雨》里充满了音乐;《罗密欧与朱丽叶》彻头彻尾像一首诗,开场白是诗,收场白也是诗。多少戏剧都是无韵诗主打,可也有两个剧本,基本上全是散文。莎士比亚最大的能力是,不仅可以描写世上风雨沉浮、天下人间百态,同时满足各色人等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这一点,从莎士比亚时代的戏院结构也可以反映出来。
莎士比亚非常明白演出是怎么一回事,观众需要什么。当时盛行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传统的三一律,对此他多数时候是离经叛道的。后世的人极为不满,狗尾续貂,进行改写。到了萧伯纳,干脆彻底改写一番。萧伯纳还讽刺莎士比亚说,“什么万古长青,一个下午的一阵风就把他给吹跑了”(He was not for all time,but for an afternoon)。
莎士比亚大批评家萨缪尔·约翰逊的高徒和忘年交戴维·加里克(David Garrick),以演理查三世和哈姆雷特而出名。他在戏剧改革方面成效卓著,就连他的老师约翰逊对他都表扬有加。1764年为莎士比亚诞辰两百年庆祝之际,加里克殚精竭虑,延后五年的拜莎狂潮持续三天,京城伦敦都来人参加。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大游行,詹姆斯·鲍斯威尔都出现的假面舞会,演出、赛马、烟花爆竹,热闹非凡。其场面之盛大,空前绝后。其间暴雨倾盆,只有室内活动进行下来。幸好加里克有备无患,准备了现在皇家剧院旁可以容纳一千人的场地欢乐大厅(Jubilee Rotunda),他自己还表演了他的配乐《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镇建莎士比亚塑像赞歌》(An Ode upon Dedicating a Building,and Erecting a Statue,to Shakespeare,at Stratford-upon-Avon),所配音乐为托马斯·阿恩(Thomas Arne)所作。狂欢节吸引了来自欧陆的千万人,提高了莎士比亚的国际声誉,奠定了斯特拉特福镇的神圣地位。
总之,演出和莎士比亚相辅相成,两者都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直到今天,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也是一个万众参与的活动。一个莎士比亚的年会,必定是两面的,除开学术讨论,还有演出,成为莎士比亚年会的重头戏。不仅如此,还有从事演出培训的工作坊,也在大型莎士比亚活动或者学术年会举行演出。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里说,世界是个大舞台,实际上,也可以反过来说,舞台是一个大世界。莎士比亚的舞台生动地呈现了人间万象——人世的酸甜苦辣与冷暖兴衰。莎士比亚艺术的生命是舞台的,也是书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