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闭门造船
刘道规也凭借极大的勇气,过人的智慧,以少胜多,三战三胜,足矣激扬三军,名垂竹帛。
兄弟之间总是有无形的默契,就在刘道规击败徐道覆不久,好哥哥刘裕的援军抵达了江陵,上游和下游之间至此通联。
其实刘裕也十分担心江陵的局势,刚解建康之危,便派索邈率领的精锐骑兵去寻找弟弟,只是奈何被长生军阻隔,一时无法抵达。
杳无音讯的刘道规却坚信远在哥哥刘裕是不可战胜的,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全力阻击以策应建康的局势。
上阵亲兄弟,双方都为彼此感到挂心,以赤诚之心,相互扶持力挽狂澜。
卢循几经折腾之后,正如秋后的蚂蚱,起初闹的有多欢,现在叫的就有多惨。
随着时间线的推移,长生军在南塘再吃败仗,使得卢循彻底绝了反攻建康的念想,被迫于七月初十从蔡州退回寻阳。
七月十四日,刘裕派遣辅国将军王仲德、广川太守刘钟、河间内史兰陵人蒯恩、中军谘议参军孟怀玉等人带兵继续追击卢循。
有人会问为什么过了四天刘裕才派大军追击,战场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难道是天才的军事家刘裕也会“决策疲劳”而反应迟钝了么?
其实不然,从这里更加凸显出一位成熟的军事家的老辣。
刘裕能在敌众我寡的建康保卫战险胜,不仅仅是依靠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坚固的城防。
晋军若贸然出城追击,万一有所闪失,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追击多半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营造的一种长生军大败的错觉。
善战者,得于势。
所以,这一行为就是要给天下一种晋军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气势,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老辣的刘裕一眼便看出卢循是想掉头拿下荆、江二州,然后以此为根基再跟自己掰掰手腕。在担心弟弟之余,他命索邈派出最精锐的骑兵前去救援。
只不过令刘裕没有想到的事,自己的弟弟刘道规居然同样跟吃了恐龙鞭似的,多次奇迹般的击退了强劲的来犯之敌。
江陵保卫战获胜之后,刘裕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也彻底的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
……
造反这种事儿自古便是只有向前没有后退,后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卢循便是如此,想来打到建康已经用尽了所有运气,气数已尽的海贼就连江陵也无法拿下。
刘裕也在这段时间没有闲着,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大战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卢循的战舰给晋军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作为前线指挥官,刘裕太了解武器装备的重要性,这是牺牲了无数士兵的生命换来血的教训。
想当初,何无忌、刘毅这两位猛将之所以会败给卢循,多半就与武器性能存在因果关系。
武器的代差在任何时代都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走向,想要正面击败卢循,就必须在武器装备方面赶超上对方。
在刘裕的亲自督造之下,晋军仅用三个月就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一批高大威武的新式战舰如下饺子一般出厂列装了前线部队。
战舰交付之日,江面巨船舳舻相连,铺满了整个江面。
面对崭新的战船,刘裕也油然而生一股豪迈之情。
回想起与卢循交手的过往,与之步战无一败绩,但论及海战,却要避其锋芒。不过有了眼前这些装备,那么卢循军唯一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或许真正的胜利,就是要在你觉得优势的地方,彻底把你击败。
新的武器出炉,旧的武器势必会淘汰。
淘汰的战舰颇多,晋军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处理,有人提议转归民用,有人觉得应当就地销毁。
面对这般幸福的烦恼,刘裕则是笑而不语,他向来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主,旧的事物总是要发挥出最大的余热才肯罢休。
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显现在他的脑海当中,那便是利用这些战舰出长江口沿着东南海岸线偷袭卢循老巢番禺。
天才的军事家的想法就是天马行空,此想法一经说出,众人皆惊。
在当时那个年代,恐怕没几个人会领悟刘裕大迂回大纵深战略思想。
朝堂之上群臣极为困惑,毕竟海道艰远未知因素太多,更何况目前己方军队数量明显处于劣势,不宜分散现有的兵力。
刘裕心意已决、力排众议。
毕竟“偷家”这事儿想想都十分刺激,既然卢循能趁自己打南燕跑来偷家,他为何不可以这样做。
随即遣建威将军会稽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点兵三千自海道袭番禺。
刘裕对自己的计划极有信心,并且就像知道剧本了一般,在偷袭队伍出发之前就对孙、田二将耳提面命道:“我军在十二月差不多就搞定贼兵了,所以你们别着急,既然是偷家,也没必要太着急,省的番禺那边说你们不讲武德。”
“誓不辱命”。孙、田二将连连点头,他俩乃是刘裕亲手提拔的年轻将领,打心眼里佩服刘裕这位算无遗策的主帅。对于主帅将此重任交与他们,倍感使命无尚光荣,责任无比重大。
布置完这些后手之后,刘裕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与卢循在正面战场上碰一碰了。
他心中暗爽:小小卢循,该我打你的时候到了。
十月,刘裕点将兖州刺史刘籓、宁朔将军檀韶、冠军将军刘敬宣等人组成南征卢循大军。
就在军队威风凛凛,就在着手祃祭、衅旗鼓准备发兵之时,又有一个人出来闹幺蛾子了。
此人便是刘毅,刘大将军。
刘毅打着一雪前耻,戴罪立功的旗号大脑朝廷,坚决要求指挥这次讨伐卢循的军事行动。
明眼人都为刘毅拙劣的演技感到惊叹,无不嗤之以鼻。谁人不知此人是想摘取胜利果实,意图恢复朝中威望。
这一次刘毅党的应和者寥寥,毕竟这位大哥当初为争一时之长短弃国家安危不顾,葬送了建康最后一支可用之兵。
生死关头之际大家都不敢站队他那里,就连曾做过司马元显的狗腿子的长史王诞都仗义执言曰:“刘毅既丧败,不宜复使立功。”
刘裕已经是箭在弦上,国家大事面前,他真的懒得与刘毅再内耗,为了预防刘毅党节外生枝,他听从了从心腹刘穆之的建议,委任刘裕太尉留府的虚衔高位,并将刘穆之留在建康暗中制衡。
一切准备就绪,清算时机已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