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0章 疑问

王德的声音由于激动而显得有些颤抖,话音刚落,人已经走了进来。

听到王德的话,书房中的众人都是一愣,全把目光望向了他。李世民看到他一脸兴奋的样子,问道:“怎么回事儿?”

王德这时才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赶忙躬身行礼,说道:“启奏陛下,宿国公派信使送来捷报:郦州大捷。”

众人都有些蒙圈。在此之前,在郦州方向,唐军一直都处于被动局面,朝廷因此才催促程咬金他们赶紧想办法,结束这场尴尬的战事。朝廷的信使还没有派过去呢,那边捷报却传了过来。

李世民有些急切地说道:“快传进来。”

书房不是正式的会见场合,王德因此没有在书房内高声宣旨,而是急匆匆地走了出去,很快就把候在外面的人带了进来。

进来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兵部侍郎蒋进,只见他一脸喜色,很显然是赶来报喜的。跟随在他身是的振远校尉李峻。

李峻上前一步,行礼说道:“臣,宿国公账下,郦州行军道总官府振远校尉李峻,参见陛下。”

李世民说道:“免礼平身。”

“谢陛下。”李峻站起身来,双手捧着行军道总管府的军报,说道:“禀报陛下,郦州大捷,行军道行军总管府军报,请陛下御览。”

王德赶忙上前,从李峻的手中接过军报,双手捧着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完之后,哈哈大笑,说道:“了不起,一战歼灭了突厥西路的主力,还活活捉了阿史那思摩。这真是一场大胜啊!”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急于知道军报中的内容,眼巴巴地望着李世民。

李世民就将军报交给了长孙无忌,说道:“辅机,你来宣读吧。”

长孙无忌接过了报捷文书,匆匆浏览了一下,顿时两眼放光,他清了清嗓子,喜滋滋地念道:“启奏陛下,本月9日夜间,突厥主力两万人,途经玉龙川突袭我军后方,我军已提前预判突厥人的动向,事先在玉龙川设置了埋伏,在突厥主力进入玉龙川之后,突然发起攻击,抢占了两侧的谷口,把突厥骑兵的主力包围在玉龙川中。

阿史那思摩率领突厥骑兵主力意图突围,向我军发起猛攻,我军顽强作战,将其击退,随即发起进攻,迅速将敌军击溃,随后进行围歼。除了因为天黑的原因,少量突厥溃兵漏网,突厥主力基本被歼,击毙突厥骑兵13000余人,俘获包括统兵大将阿史那思摩在内的5600余人。整个战斗持续的时间为两个半时辰。唐军仅伤亡430余人,其中战死者不足百人。到目前为止,郦州方向已经没有了突厥人的踪迹。

郦州行军道总管程咬金、副总管牛劲达拜上。

唐贞观三年5月9日。”

长孙无忌念完之后,房玄龄忍不住大笑道:“哈哈哈,大捷,这可真是一场大劫啊!唐军步兵对骑兵,竟然围歼了突厥骑兵的主力,这可真是一场大胜啊!”

杜如晦也是笑逐颜开,此刻他苍白的脸色也变得红润了起来。

他点头说道:“了不起,很了不起。以步兵对骑兵,歼灭了近2万人,自身的伤亡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不知道他们这仗是怎么打的。”

高敬明也是一脸的喜色。程咬金他们这边打胜了,应该就可以撤军了。那么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压力也就大大减轻了。不仅如此,作为朝廷的官员,他也同样为唐军取得的胜利而感到高兴。

他拱手说道:“恭喜陛下。”

众人也一起行礼,说道:“恭喜陛下。”

“哈哈哈,”李世民开怀大笑,笑过之后问道:“李峻,你说说,这宿国公手下只有三万多步兵,你们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歼灭了两万突厥骑兵主力,自身的伤亡却如此之小?”

说实在话,包括李世民在内,在场所有的人除了李峻之外,他们心中也都有疑问。能够以三万的唐军步兵歼灭两万突厥骑兵主力,本身就是一场了不起的大胜。自身的伤亡却只有区区数百人,这就有些离谱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就是这三万唐军步兵全部拼光了,也未必能够吃掉两万突厥骑兵。这令他们都感到困惑。

当然,他们相信程咬金和牛劲达的为人,知道他们从来是不会谎报军情的,只是感到很好奇,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接下来李峻的话,令众人更是下巴掉了一地。

他说道:“启奏陛下,唐军围歼突厥骑兵的主力,只动用了2500名骑兵和7000名步兵,总兵力不足1万人。”

“什么?以不足1万人,歼灭突厥骑兵的主力2万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长孙无忌惊叹道。

李峻就把整个战役,从开始策划、战前准备、战役实施,到胜利结束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诉说了一遍。

众人听得都是目瞪口呆。尽管李世民在李峻讲述的时候,不断地打断他,询问一些细节,然而等李峻全部讲完之后,他还是感到十分震惊。

他感慨地说道:“原来在这场战役中,是秦川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发明的威力巨大的火器,才是这场大胜的关键所在。”

房玄龄说道:“是啊。想不到这火器的威力竟然如此巨大,如果咱们唐军全都装备了这样的兵器,绝对是无敌于天下。”

长孙无忌却皱着眉头说道:“陛下,这火器的威力如此巨大,其中的秘密只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臣建议,立刻召回秦川,让他向朝廷献上火器的秘方,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秘方泄漏。”

长孙无忌这话一出,众人脸上不由得微微变色,书房里一下子变得寂静。众人也都认为长孙无忌的话没有错。火器这种东西可以说是国之重器,必须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可是听长孙无忌的意思,似乎要将火器的发明人秦川也控制起来,这个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了。

自从秦川出现之后,为朝廷建立了许多功业,如果换成其他人,立下其中的一件功劳,恐怕就已经封侯了。而朝廷仅仅给了人家一个子爵,已经有些说不过去了。现在竟然还有软禁人家的意思,这叫人情何以堪?

众人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都把目光望向了李世民。

李峻也是个聪明人,听话听音儿,长孙无忌的话令他感到了危险。他和秦川感情深厚,对秦川又十分佩服,如果朝廷如此对待秦川,他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以李峻的身份地位,在这样的场合是没有发言权的。不过此时他担忧秦川的前程,甚至安全,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他重新向李世民行礼,说道:“陛下,秦川对朝廷忠心耿耿,立下了无数功劳。请陛下信任秦川,给予重奖。”

李世民号称千古一帝,胸怀博大,连敌人都可以包容,怎能容不下一个秦川呢?说实在话,长孙无忌的话令他也有些不高兴。他从李峻的话中,也感受到了在前线的唐军官兵们对于秦川都十分尊敬。对于一个为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李世民不可能不给予奖赏,反而进行迫害,那一定会令天下的臣民寒心的。

李世民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也知道长孙无忌是为朝廷着想,也不能苛责于他。

因此李世民只是用不满的目光扫视了一下长孙无忌,大手一挥,豪迈地说道:“朕从来不会亏待有功之臣,对于秦川这样为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臣子,朕一定要给予重奖。”

王德闻言,赶忙躬身行礼,说道:“奴婢在。”

李世民说道:“传旨,秦川协助唐军歼灭突厥主力有功,晋封泾阳县侯。”

王德回道:“奴婢遵旨。”说完就转身出去传旨了。

房玄龄、杜如晦、高敬明觉得李世民的处置得当,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李峻更是满心欢喜,原本苍白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

长孙无忌有些尴尬。他也没有针对秦川的意思,作为李世民麾下的第一重臣,他关注的是朝廷的利益。当他听到火器的威力之后,只想着唐朝的神兵利器绝不能为外族所掌握,因此才提出了那样的建议。此时他很想向众人解释一下,自己没有针对秦川的意思,可是如果他解释的话,又显得有些刻意了,反而容易引起众人的误会,因此他也跟着众人笑了起来。

此时李世民很急于见到秦川,这个尚未谋面的年轻人已经给他带来了很多惊喜。

他吩咐道:“李峻,你立刻返回郦州,让秦川回长安觐见。”

看到皇帝陛下对秦川如此重视,要亲自召见他,作为秦川的朋友,李峻也是满心的欢喜。临行之前秦川已经跟他交代过了,如果朝廷真的宣诏,让他回长安,要想办法推辞,并且已经告诉了他该如何回话。

李峻赶忙说道:“启奏陛下,秦川恐怕一时还无法返回长安。他跟宿国公和牛将军已经商量过了,要趁着突厥人尚不熟悉火器的威力时,由秦川率领火器营前往云中,去协助卫国公,打击那里的突厥主力。”

李世民也觉得的确有这个必要,他赞赏地说道:“很好,秦川愿意不辞劳苦,继续为朝廷效力,朕心甚慰。你转告秦川,等他从云中凯旋归来,朕要亲自设宴为他庆功。”

皇帝陛下要亲自为秦川设宴庆功,这是作为臣子的天大恩典。李峻深深地为秦川感到高兴,赶忙应道:“臣领旨,臣定将陛下的恩典转告秦川,让他叩谢天恩。”

秦川之所以要求去云中助战,一方面的确是因为目前需要在突厥人没有想出应对火器的方法的时候,再对突厥人予以重创,迅速结束眼前的战事;另一方面是秦川自己的想法。

唐朝的官场讲究论资排辈,秦川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就算本事再大,功劳再多,此时混迹官场,也是不适合的,容易遭人嫉恨,平添许多麻烦。

军中虽然也讲论资排辈,可是不像地方那么严重,尤其是战场上建立功勋、提升地位,不容易遭人嫉恨。秦川的想法是,首先在军中建立功勋,积攒人脉,等到站稳脚跟之后,再向其他的方向发展。

如今秦川在唐军中结识的也只有程咬金、牛劲达,秦琼也算一个,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他还需要得到更多军中将领的认可,需要在战场上建立更多的功勋,彻底巩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要想在军中建功立业,就需要有战争的环境。秦川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唐初的历史进程。贞观初年,唐朝最大的敌人就是突厥人。到了贞观四年,李世民大破突厥,活捉了突厥可汗颉利,自此以后唐朝的边境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

秦川必须抓住短暂的机会,彻底奠定自己在军中的地位。

原本程咬金和牛劲达是准备率领郦州行军道的唐军,前往云中为卫国公李靖助战的。他们现在见识了秦川率领的火器营的威力之后,就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了。

毕竟数万大军长途跋涉前往云中,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本来驻扎在云中的唐军,对于突厥的主力就是势均力敌,李靖出色的指挥才能使唐军还稍微占据一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