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桥之长夜路漫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9章 图纸

友平的三叔是一位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工人,在裕兴颜料厂工作已经三年有余。这家颜料厂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泉城的工业领域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叔自上班以来,便以勤恳著称,不仅在工作上成绩斐然,更以和善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工厂里,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好口碑”的代名词。

他出身贫苦,经历了与军阀和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这些经历让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也为他后来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正是这些血的教训,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工人阶级要想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武装起来,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三叔被组织吸收,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这次他被军警追捕,其实是在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到单位旁边的新城兵工厂,与那里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获取制造枪械的图纸。

新城兵工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它的前身是山东机器局,一个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晚清名臣丁宝桢在山东设立机器局的想法,源于对国家未来的深远考量。

他意识到,为了国家的强盛和军事的现代化,必须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1873年,丁宝桢首次提出了这个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关人才,起初并未能实现。

直到1874年,丁宝桢在威海考察北洋水师后,更加坚定了创办机器局的决心。他预见到中日之间未来必有一战,而战争的关键将在海上。

因此,他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军工企业,以备不时之需。1875年,丁宝桢成功保举了徐建寅来山东创办机器局。

徐建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他的父亲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

徐建寅曾在安庆军械所工作,这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由曾国藩创办。他的工作经历丰富,曾在江南机械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担任要职。

1875年9月,徐建寅被任命为山东机器局的总办,开始了他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重要篇章。

他不仅在国内的军工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还曾赴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进行技术考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的一生,是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巨大贡献,也是对科技进步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

然而,徐建寅的生命却在一次实验中戛然而止。1901年3月,他在汉阳钢药厂试制无烟火药时不幸遇难。

关于他的死因,后人有诸多猜测,有人认为可能是遭到了他人的算计和谋害。

徐建寅的去世,不仅是他个人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一大遗憾。

徐建寅在1875年9月抵达泉城,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的青年科学家。

丁宝桢在其奏章中对徐建寅的赞誉“志正才明,洞精西学”,充分显示了徐建寅的品德和学识。

两人的会面,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丁宝桢对徐建寅的才能和见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立即委以重任,这标志着徐建寅在山东机器局的重要角色正式确立。

在兵工厂的南门往北不远,有一处名为“格致苑”的院落,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徐建寅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年,徐建寅在这里设立了“格致房”,专门用于检查产品质量,体现了他对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

院中的堂屋,作为山东机器局创建时的第一座建筑物,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格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丁宝桢在奏折中提到,选择在这里开办“山东机器局”,是因为这里离城市较近,便于管理,这也说明了丁宝桢对此事的重视,以及他经常亲自来这里办公的情景。

在选择山东机器局的建厂地址时,丁宝桢和徐建寅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局厂的安全、能源供应以及军品的交通和运输问题。

他们原本考虑了莱州和昌邑、潍县之交的白浪河一带,但因为这些地方不能完全满足条件,最终被放弃。

经过徐建寅的实地勘察,丁宝桢在光绪二年上奏的奏折中提到了“省城外泺口迤东相度形势高亢之区”,并决定在这里买下民田300余亩,作为机器局的厂址。

山东机器局的选址,主要是考虑到了黄河水运的便利。黄河作为重要的水运通道,上溯可达豫、晋、陕,下达可至入海口,为机器局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

同时,附近的章丘和长山(邹平)地区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为机器局的能源供应提供了保障。

后来,文格任山东巡抚后,又开挖了局内通往小清河的水运路线,进一步优化了机器局的运输条件。

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睦里庄建设的水闸,使得小清河的水源得到了增加,胶济、津浦铁路的筑成,以及泺黄支线与局内的相通,都极大地促进了机器局的发展。

与其他18座清末军工厂相比,山东机器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自力更生。它始终坚持自主建设、自主制造的原则,不雇佣外国工匠,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部分制药机器由徐寿设计,然后交由英国加工制造,这不仅体现了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展示了中国近代工业与国际接轨的一面。

徐建寅的一生,是与山东机器局紧密相连的。他的才智、勤奋和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贡献,都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上。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的历史,更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叔拿到图纸后,深知这份图纸的重要性,用油纸仔细地包裹好,然后紧紧地扎在腰间,以确保图纸的安全。

但是,当他在夜色中匆匆返回颜料厂的途中,却意外遭遇了军警的盘查。

夜色深沉,月光静静地照在田间小道上,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三叔的心跳加速,但他尽力保持镇定,他知道任何一丝的慌乱都可能暴露自己。

军警们手持火把,火光在夜色中摇曳,他们的目光锐利,像猎鹰一样扫视并盘查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

三叔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他低着头,脚步匆匆,尽量避开军警的视线。

然而,军警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开始向他靠近。三叔的心中一阵紧张,他知道,一旦被搜身,图纸被发现,那么他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接应三叔的两人正好经过这里,他们机智地制造了一个小混乱,吸引了军警的注意力。他们假装醉酒,大声喧哗,甚至与军警发生了争执,趁此机会,三叔得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