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坑人不难
戴胄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相互点头,两人心中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其实这项政策戴胄曾经提及过,且在小范围之内讨论过一遍。戴胄一直主张减少徭役减轻赋税,以保证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
关于以工代赈的事情,只有房玄龄和魏征明确表示支持,李世民则持中立态度,并未明确赞成也并未反对。其他人则全部持反对态度。
不过当时戴胄当时也没拿出一个明确的方案出来,而且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所以没能执行下来。
毕竟这样的事情,确实会损害到一部分贵族的利益。
可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确实是益处多多。
而今天李承乾所说,则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纲领,比他们两人之前讨论的要深刻许多。而且,全部都说到戴胄和房玄龄心坎里去了。
其中有些益处,他们两人也是刚刚才从李承乾的话中分析出来。
有太子领头,又有太子给出的明确纲领,只要太子态度坚决,戴胄与房玄龄两人则可放开手脚去做这件事情。
从李承乾的总结来看,以工代赈相当于一次变法。因为要在立法,而立下的律法则涉及到大唐以后的赈灾制度和徭役制度,甚至需要在徭役制度上下刀子。
不过,李承乾主持做这件事情,来当领头羊最合适。他的身份地位,就摆在这里,大唐太子,未来帝君。
以前持反对态度的人当中,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又都是李承乾的直系亲属。
只是两人也不知道,李承乾要做这件事情,会不会改变长孙家和高家对他的看法。
“二公为何久不言语?”李承乾问道。
“我在想殿下方才所说,徭役由灾民承担,原本服徭役的人可继续从事生产。”房玄龄眉头深皱,神色意味深长。
“有何不妥?”李承乾问道。
“并无不妥,殿下此举解决了几个主要的问题。”戴胄接过话茬答道。
“确实,每年的徭役都是重中之重,我们生怕哪里徭役过重,老百姓负担不起而引发混乱,可又怕徭役无法定期完成而延长徭役,致使民间减产,百姓遭难。殿下的方案,能解决很多问题。”房玄龄点头道。
“若是要对以工代赈进行立法,肯定会有一些人反对。殿下,你可做好了准备承担这份压力?”戴胄问道。
“利国利民之举,谁来反对?若是谁反对,就是祸国殃民!以工代赈,必须要执行下去!”李承乾斩钉截铁道,貌似下定了某种决心。
有了李承乾这句话,戴胄和房玄龄心中落下一块石头。
殿下确实还年轻,才十四岁而已。可也许只有年轻之时,才有少年的韧性和无畏。
等殿下长大些了,真懂世事复杂人心可畏,反而会瞻前顾后。
只有他年少之时乘风破浪,将坚定的心性培养出来,将来才能一往无前。
“殿下,开弓没有回头箭。”戴胄无比认真道。
“二公放心,我意已决。”李承乾凝重道。
房玄龄与戴胄再度对视,相顾点头,同时下定了决心。
“房公,我若半道离开,玄成可填补我的空缺。除此之外,善登、宾王等皆可重用,这些年轻人都有真才实学,乃栋梁之材。可惜懋功要外放了,若是有他助力,此事兴许会轻松许多。”戴胄语重心长的说着,期间还咳嗽了一两次。
戴胄的话语说的有些许伤感,但此时此刻,他心中已经燃起一团新的火焰。
之所以会说这些伤感话,他是担心自己活不长了。恐怕自己做到一半,就要撂挑子。
他这身体状况,行将就木,是个人都看得清楚,他心中更是明白。
现在戴胄倒是想拉魏征入伙,魏征算是个孤臣,比那些拉帮结派的要精明得多。
戴胄若是不死,魏征不会轻易入伙。
而戴胄已经下定决心放开手脚去做这件事情,他如果能在死之前再为天下百姓做一件大事,那么死也值了。
他并无子嗣,自然能做到无所顾忌。等他死了,这件事情早已走上正轨,届时房玄龄举荐,陛下下旨,魏征才会入伙。
房玄龄想到戴胄的身体状况,不由得叹了口气。
“是啊,可惜懋功要外放,也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回朝。戴公,你说如果咱们去请知节……他会不会加入?”房玄龄问道。
“难,他对国事漠不关心。这次他查出河北隐瞒灾害,虽然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他的初衷绝对不是为江山社稷。”戴胄说道。
戴胄也不用更细致的说明房玄龄便能明白,程咬金就是这样的人。
看似糊涂,实际上清醒得很。跟国事沾边,尤其是涉及到改革站队之事,他绝对躲得远远的。
“咱们缺一名军中之人共谋大事。”房玄龄沉声说道。
“嗯。”戴胄点头,深以为然。
最合适的是李绩,可他马上外放,找他无望。
秦琼跟程咬金一个路子,而且早就放了权柄,不合适。
李靖那就更不合适了,你找他打仗,他绝对比谁都积极。你找他变法,他可能比程咬金还要程咬金……
“二公,你们是不是忽略我的存在了?”李承乾提醒了一句。
“没有,殿下若是有所想法,也可直说。”戴胄赶紧拱手道。
“如果我说,我有法子可以让宿国公参与进来,你们信不信?”李承乾问道。
房玄龄与戴胄对视一眼,旋即看向李承乾。
后者问道:“殿下有何良策拉程公加入?”
“房公擅长谋略,却想不到坑……图谋一人的方法么?”李承乾年轻的脸上,露出了老狐狸一般的笑容来。
这个方法,很简单嘛,几乎不用想。
房玄龄倒不是缺乏图谋之法,而是这种选边站队之事想拉拢程咬金,难上加难。
“殿下直说,就别卖关子了。”戴胄催了一句。
“河北灾害是宿国公查出来的,现在我们要处理河北的事情,而宿国公对河北的事情最是了解。只消我下一道教令,命宿国公前往河北,将灾民带回长安。后续则让他率领军队,管理这些灾民,不就稳妥了吗?”李承乾淡笑道。
太子教令?
两人闻言都恍然大悟,顿时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