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相识:朦胧窥探

一、美国商人的中国梦

历史的巨变,总是发生在不经意间。

1783年9月3日,星期一,18世纪末期一个普通的秋日。法国巴黎郊外的小城凡尔赛宁静祥和,古典的凡尔赛宫宏伟壮观,静谧的园林难掩怡人的秋色。

上午10时许,几辆马车先后驶进凡尔赛宫,打破了早晨的安静。马车上走下来的人没有一个是法国人,分别是英国人与美国人。一向傲慢的英国人表情严肃,昂首阔步,威风犹存。略显低调的美国人则意气风发,精神振奋。英国人与美国人没有交流,彼此无视对方的存在,因为两个国家刚刚干了一架,英国输了。现在,他们要在法国的地盘上握手言和,英国人有些不情愿。

1775年4月19日,在英国北美殖民地莱克星顿,殖民地革命党打响了反抗英国统治的第一枪,独立战争由此爆发。美国人是任性的,次年7月便发表了《独立宣言》,不管英国是否承认,美国都要宣布独立。英国人是蛮横的,继续强硬镇压,坚决要把美国扼杀在襁褓中。

弱小的美国拉来了法国、西班牙、荷兰,经过艰苦的抗争,强大的英国终于被击败,不得不投降。独立战争结束,美国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腰杆也硬了许多。

此番坐到法国谈判桌上的英国人与美国人,不再剑拔弩张。双方代表象征性地将和约文件交换,就合约的问题逐一进行再次确认。氛围谈不上融洽,但在法国人看来,英国人与美国人没有语言隔阂,基本价值观相同,双方沟通效率更快、更强,且更容易达成一致。

在双方互相勉强向对方挤出一丝笑容后,英国代表与美国代表分别签字,影响深远的《巴黎条约》正式诞生。英国被迫承认,由十三个州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帝国,英国的承认,便意味着世界的承认。此时的美国,面积大约为22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00万人。

美国人民翻身做主人,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大事。但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未来世界的超级帝国已经悄然诞生。

不过,此时的世界仍然在按照以往的历史惯性继续静静运转。

在遥远的东方,中国已经进入清乾隆四十八年。在“康乾盛世”的滋润下,大清帝国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国势稳定,国力强盛。

1780年,刚刚过完七十大寿的乾隆皇帝发表了《古稀说》,对全国形势做出总结:

三代以上弗论矣,三代以下,为天子而寿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见之近作矣。至乎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是诚古稀而已矣。夫值此古稀者,非上天所赐乎。

看得出来,乾隆很得意。乾隆得意自己的长寿,得意自己的文治武功,得意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古今罕有。因此,乾隆自诩有“十全武功”,是旷世未有的“十全老人”。

巴黎与北京有7小时时差。就在英国人与美国人签约的时候,北京已经进入傍晚。

秋日傍晚的北京,凉爽无比,白天的暑气已经散去。偌大的京城即将结束一天的喧嚣,店铺开始打烊,人们期待早早回到家里,卸下一天的疲惫,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光。

威严的紫禁城内,华灯初上,72岁的乾隆也迎来了一天的轻松时刻。

虽是帝国全盛时期,但要处理的事情一点也不少。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皇帝就是国家的神经中枢,整个国家的运转都要依靠皇帝发号施令。大量的奏折每天耗费着乾隆的心血和精力,即使深谙保健之道的乾隆,仍然感到了少有的疲倦。

刚刚忙完工作的乾隆,打了一个哈欠,又伸了一个懒腰,然后慢步走了几圈,活动了一下腰腿。紫禁城内没有晚饭的习惯,乾隆径直走进养心殿三希堂,开启自己每天的夜生活。

皇帝个个是古玩专家,乾隆自然也不例外。把玩古玩犹如与祖宗对话,乾隆痴痴的眼神,好似在向祖先致以深深的敬意。他把古玩抱在怀里,又仿佛在向列祖列宗诉说着天朝上国的荣耀。

与书法家交流,临摹古代书法家的字帖是乾隆的又一大爱好。王羲之的行书是乾隆的最爱,挥毫泼墨,气定神闲,每一次下笔乾隆都充满了感情。

没有大臣,不用思考政务,此时的乾隆感到了真正的放松,甚至还找回了青年时的激情。自信无比的乾隆自然要提笔作诗,只需略加思索,便能很快写成一首。乾隆是作诗高产户,每天都能写几首,有些诗基本就是流水账,记录着他的日常点滴。每次写诗,乾隆似乎都深情款款,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单就诗歌艺术来讲,根本没有多少价值。

当美国人带着胜利的喜悦,兴高采烈地走出凡尔赛宫的时候,或许乾隆已经坐在漱芳斋内,安静地看戏。舞台上,戏曲高潮不断。乾隆嘴角洋溢着笑容,嘴里跟随戏曲节奏哼着小曲,内心的欢愉让他感觉到了少有的活力。

美国人迫不及待地要赶回自己的祖国,向祖国人民传达胜利的喜悦。51岁的美国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将军正在美国新泽西州等待着巴黎签约的消息。

乾隆感觉有些累了,在太监的搀扶下,坐轿回到养心殿东暖阁就寝。

紫禁城内,一片沉寂。北京也睡在了黑夜里。

美国的正式独立,鼓舞了美国人民,全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但华盛顿并没有太多兴奋,他的内心没有掀起多少涟漪。作为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华盛顿早已经厌倦了战乱,厌倦了统帅的生活。此时的华盛顿声望日隆,当选总统的呼声非常高,但他没有丝毫兴趣。

冬季来临,寒风萧瑟,每个美国人都期待着战争结束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华盛顿比普通人的心情更为迫切,他离家九年,始终坚持在战场上冲杀,如今思乡心切,盼望早日与夫人一起回家过个平静又欢乐的圣诞节。

1783年12月23日,圣诞节的气氛日益浓郁。午饭过后,华盛顿来到位于安那波利斯的马里兰州议会大厦。当他走进议会大厅时,全体人员全部起立,向他致以热烈的掌声。

面对昔日与自己征战的将士、家人与朋友,华盛顿眼圈微红,他用略微颤抖的语气,缓慢地向大家说:“战事终于结束,是时候交还国会赋予我的权力了。此时此刻,我非常荣幸地向国会表达我的衷心祝愿,并荣请国会接受我的辞呈,批准我终止为国效力的请求。”

台下寂静无声,人们一齐注视着华盛顿。由于多年征战,华盛顿的面容更显苍老。他回忆了与广大将士为国家浴血奋战的经历,谈到出生入死的悲壮时,华盛顿一度哽咽无语,眼角湿润。

华盛顿擦了擦泪,稳住情绪后,继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我的光荣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向庄严的邦联国会告别。我领命奋战已久,谨在此交出委任状,并辞去所有公职。”

在众人的见证下,华盛顿正式交出委任状,并向大家鞠躬致谢。议会大厅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向英雄道别。或许大家都不会想到,五年后,华盛顿将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成为美国国父。

回到家乡弗吉尼亚的华盛顿,享受着难得的清闲与放松。每天与家人或是修理弗农山庄的葡萄藤和无花果树,或是牵手漫步在波托马可河岸,欣赏自然风光,华盛顿感到无比的惬意。

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美国并没有太平,处于内忧外患中。国内各州各自为政,外国与美国联合政府签署的协议无法得到各州的承认,货物运输自然也就无法畅通。

更为可怕的是,美国想向西印度群岛出口木材与食品,但通道被英国彻底封锁。西班牙将密西西比河的航运死死控制住,禁止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农产品销往外地。造船企业大量倒闭,捕鱼产业大幅度萎缩,烟草、大米都因为英国的高关税导致出口锐减。新生的美国面临重重困难。

对外贸易的瘫痪,导致美国国内经济不断恶化。联合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控制力大为削弱,国内动乱加剧。内外交困之际,美国急需对外寻找一条贸易之路。

美国人将目光瞄向了东方,锁定在遥远的中国。

企业家的嗅觉总是最敏锐的。

1783年6月的一天,费城下起了蒙蒙细雨,一位做皮货生意的老板悄悄走进了美国银行家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的办公室。

莫里斯不仅是一位大富豪,还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擅长革命筹款,被华盛顿称为“革命财政家”。1781年,美国邦联政府成立后,莫里斯任第一任财政部部长。

皮货老板谦恭地向莫里斯递上了自己的名片,莫里斯接过后,微笑着问他:“莱迪亚德先生,听说你要去遥远而又富裕的中国做生意?”

皮货老板名叫约翰·莱迪亚德(John Ledyard),是康涅狄格州人,多年从事皮货生意,且喜欢冒险。

“正是。”莱迪亚德向莫里斯点头致意,“七年前,我曾经跟随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库克的‘革命’号、‘发现’号探险。在温哥华的努特卡湾,我们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经常向我们推销各式皮货。他们的皮货丰富多样,至少有14种之多,每件皮货只要6便士,实在是物美价廉。”

莫里斯又问:“你准备向中国销售皮货吗?”

“是的。我们大量购买了印第安人的皮货后,远航到澳门,那里的中国人竟然愿意用100个西班牙银元来购买一件皮货。我觉得,这是一笔惊人的利润。”莱迪亚德兴奋地说。

莫里斯听得入了迷,眼睛散发出了一丝光芒。莱迪亚德及时捕捉到了这个细节,立即又说:“我的商业计划是,向印第安人收购皮货,然后卖到中国广州。用皮货利润购买中国的茶叶,再运回美国销售。我们一定能大赚。”

莫里斯确实也有些激动,他又故作镇定地问:“如此远航,风险很高,你有经验吗?”

莱迪亚德立即向莫里斯保证,说:“我有多年远航探险的经历,而且在各地都有情报支持,这不是问题。”

莫里斯非常高兴,当即表示支持莱迪亚德,莱迪亚德内心狂喜。二人随即对远航的船只、船员配备及给养等具体问题进行商谈。

说服莫里斯后,莱迪亚德继续寻找其他投资商。大陆军军官丹尼尔·帕克(Daniel Parker)被游说成功,帕克邀请了自己的生意伙伴威廉·杜尔(William Duer)加盟。他们还不满足,继续携手在帕克的老家波士顿游说商人。很多商人对这个商业计划非常感兴趣,纷纷入股投资。大家商定,中国广州之旅定于1784年1月22日启航。如果顺利,正好赶上初秋前在广州收购茶叶。否则,错过这个时间,还要等到来年。

到富裕的中国去做生意,必定能赚大钱。这对莫里斯与莱迪亚德等美国人来说,既是一个“中国梦”,也是一个“美国梦”。

就在莱迪亚德憧憬着到中国发财的时候,由于国内的动乱,一些波士顿商人退出了投资,也有人在冷静下来后,对莱迪亚德在澳门卖皮货的计划产生了怀疑。

眼看启航日期临近,莫里斯紧急召集莱迪亚德、帕克、杜尔等人商议。莫里斯决定调整航线,将努特卡湾一段去除。莱迪亚德坚决反对,因为去除此段航线,也就意味着无法做皮货生意。莫里斯等人不为所动,最终,莱迪亚德决定退出。

没有皮货,总不能空船去中国。大家集思广益,四处搜寻物资。帕克听欧洲的朋友说,中国人比较喜欢人参,认为人参是一种高级滋补药材。人参(西洋参)恰巧在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山脚下大量种植。帕克大喜,立即派随船的内科医生去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采购。

在采购物资的同时,船只的订购、改装,船长、船员的雇佣也同时展开。船只向美国最具造船实力的约翰·贝克(John Beck)老板采购,贝克建议,利用战船进行改装。贝克选中了一艘360吨载重的私掠帆船,根据商船要求进行改装。

曾参加过独立战争的海军上尉约翰·格林(John Green)因具备丰富的航海经验被雇为船长,炮兵少校山茂召(Samuel Shaw,也被译为塞缪尔·肖)不仅熟悉会计业务,还精通拉丁文,喜爱诗歌与历史,他最终被聘为商务代理。正是有了擅长观察且喜欢记日记的山茂召,后人才得以更详细地了解中美交往初期的历史。

由于是第一次美中贸易,为了向中国致敬,莫里斯等人将此艘商船命名为“中国皇后”(The Empress of China)号。皇后,是皇帝的妻子,是最有权威的女人。或许莫里斯希望,以这次的贸易开启一段浪漫的中国之旅。

1781年11月,莫里斯激动地写信给邦联政府外长约翰·杰伊(John Jay)说:“我正要派遣几只船到中国去,以便鼓励其他人从事商业上的冒险。”

1784年新年刚过,纽约港码头已经一派繁忙。此时的纽约正是美国首都,人口只有3万多人。虽是隆冬季节,但码头工人的工作却热火朝天。改装一新的“中国皇后”号早已停泊在港口内,工人将一箱箱的货物装进轮船底舱。重物放下,轻物放上。大量的水与食物等给养也陆续被运送上船。

作为船长,格林要对商船的安全负责。他亲临码头现场,并登上货船进行例行检查。他不仅要监督工人装货,还要对商船的设备进行调试。

此次贸易计划也得到了国会的支持,国会还希望“中国皇后”号担当起外交使命。国会特意向船长格林寄去一封盖有国会印鉴的公函。公函是专门致信中国的外交公文,抬头写道:

最最宁静、最最强大、高贵、杰出、高尚、令人尊敬、令人敬仰、贤明而审慎的皇帝、国王、共和国、公爵、伯爵、男爵、领主、市长、议员,以及基督教国家或世俗国家的各城各地的法官、行政官、司法官和摄政官:阁下读到或听到公函上授权的内容时,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国会知会阁下,“中国皇后”号的船长约翰·格林乃我国公民,他驾驶的船乃我国公民的财产,我们希望看到,约翰·格林从事合法的商务活动时,我们祈愿,他及其货船货物平安抵达,阁下予以垂顾,以合乎贵国礼仪的方式接待,允许他以通常的缴费通关、航行和造访港口、关口和领地,以便完成交易,允许他以恰当的方式通商。我们为此而深表谢忱。

从公函的行文看,美国对中国非常谦卑,表现出了一个小国对大国的敬仰。美国刚刚独立不久,不仅国力弱小,且对遥远的中国也不熟悉。如此看重这次商贸之旅,显然,美国政府将“中国皇后”号的处女航视为开启美中外交的第一步。美国就像一个怀春的少女,对古老的东方帝国充满向往,又心怀忐忑。

1月的纽约异常寒冷,一场大的冰封将“中国皇后”号封冻在港口内。原计划1月22日的启航日期不得不推迟。经过商讨,启航日期定于2月22日,这一天正是华盛顿的生日。格林与山茂召及全部34名船员并没有闲着,每天都要登船进行演练,大家都期待着这次史无前例的远航。

公元1784年2月22日,星期日。这天注定是载入美国史册的一天。

清晨,凛冽的寒风吹过帆墙林立的纽约港。码头紧张忙碌,“中国皇后”号商船盛装待发。

莫里斯、帕克等人冒着寒风亲临现场,几位投资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一场简短的启航仪式过后,汽笛一声长鸣,“中国皇后”号缓缓驶出纽约港。格林与船员站在甲板上,向岸上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莫里斯等人一直目送着“中国皇后”号出港后才离去。

承载着“美国梦”与“中国梦”的一艘美国商船正式驶向东方。

驶入大西洋后,目视远方的格林,望着波涛翻滚的海面,心潮澎湃。一本英国出版的航海指南被放在驾驶舱最显眼的位置,他知道,此次中国远航是完全陌生的,是一个最年轻的国家与一个最古老国家的对话,历史意义非凡。到了中国会发生什么,格林不知道。不仅格林不知道,所有美国人都不清楚。此时,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一样——知之甚少。

此时,堆积如山的货物静静地躺在商船的货舱里,随着海波一起颠簸,沉重的货物压得船板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货物中有人参、皮货、毛衣、棉花……不知道中途退出的皮货老板莱迪亚德是否后悔。货物类别与重量分别为:人参473担、皮货2600件、棉花361担、铅476担、胡椒26担、羽纱1270匹,另外还有价值2万美元的西班牙银元装在木桶里。西班牙银元是当时世界通用货币,妥妥的硬通货。

当“中国皇后”号向中国广州驶来时,在遥远的中国,人们正忙着剃头修面,喜迎“龙抬头”。

纽约与北京有13小时时差,纽约的1784年2月22日,正是中国的2月23日。换算成阴历,2月23日是乾隆四十九年的二月初二,正是中国传统节日“龙抬头”,也叫“龙头节”。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时刻,华盛顿在弗农山庄庆祝着自己52岁生日,“中国皇后”号商船开启处女航,远航中国。中国“龙抬头”,大地回春,一年中的春耕开始。

中美同时空,天涯共此时。

此时的乾隆皇帝并不在北京的紫禁城内。在“中国皇后”号启航的前十天,即2月12日,乾隆开启了第六次南巡。

乾隆自然也不知道,此时,一艘来自美国的商船拉开了中美贸易及中美交往的序幕。

尽管格林和船员都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但他们也不知道“中国皇后”号具体多久才能抵达中国广州。他们预计需要半年。

茫茫的大西洋上,每天看日落日出,偶尔还会有狂风暴雨、巨浪翻滚的惊险。航行的日子异常枯燥、单调,船员们面临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

所幸的是,食物与水准备充足。船上储备了大量腌制的猪肉、牛肉,土豆、面包。另外还有可供五个月饮用的淡水及装满48桶的各种美酒,如特内里费白葡萄酒、马德烈拉酒、白兰地酒、牙买加老酒。为了预防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病),还带了大量的醋。

枯燥的航行,让船员们非常寂寞。闲暇之余,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跳舞,或是到甲板上,喂喂猪、羊、鸡。为了让船员吃到新鲜的肉食,甲板上围起了猪圈、羊圈,还放置了大量的鸡笼。每天听着禽畜的叫声,对船员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经过一个月的航行后,“中国皇后”号抵达非洲佛得角群岛。这里是国际中转站,停靠着众多国际商船。看到久违的陆地,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商船靠岸休整。

“船长阁下,你知不知道我们的船出现了裂缝?”山茂召问格林。

格林笑了笑,拍着山茂召的肩膀说:“我当然知道,不过还是要像其他船员保密。我们这两天就要修好。”

山茂召也笑了笑说:“但日常饮食无法保密啊,官员可以喝白兰地,船员只能喝烧喉咙的牙买加老酒。官员们每顿都是新鲜、松软的面包,还有豌豆汤、烤肉、煮土豆、奶酪、白菜、苹果,而船员的面包又冷又硬,有的甚至还发了霉。他们每顿只有一块腌肉、几块土豆和饼干,船员们意见很大啊。”

格林收起了笑容,尴尬地摇了摇头。他指着远处法国贩运非洲奴隶的船只对山茂召说:“你看那些蜷缩在甲板上的非洲黑人,只能吃发霉的面包,喝脏脏的水,他们更可怜啊。”山茂召一愣,暗自佩服船长真是转移话题的高手。

几天后,“中国皇后”号继续踏上征程,经过好望角,驶入印度洋。航行的孤独感再次袭来,用山茂召的形容是“荒芜沉闷的天空和大海”。不过,偶尔海面上会有海鸟陪伴,无聊之际,山茂召偶尔会以捕捉海鸟为乐。捉到海鸟,就炖吃掉,但味道很差。

船上没有女人,男人们谈论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女人。尤其是黑夜降临时,船员们经常讨论起中国女人。听说中国女人都裹小脚时,船员们都充满了好奇。

7月中旬,“中国皇后”号抵达爪哇岛猫湾。当地穆斯林原住民想找美国人换点钱,便用木船给美国人带来了鸡、鱼、龟肉,还有椰子。最惊奇的是,猫湾里还停泊着两艘法国商船,其中一艘名叫“法螺”号的商船,同样要驶往中国。

法国人很热情,邀请格林与山茂召等人登上“法螺”号一起喝酒。双方都很开心,彼此谈论着未来的航行及对中国的贸易。

酒宴结束后,法国船长对格林说:“从爪哇岛到中国广州,沿途有很多岛屿与浅滩,我们经验比较丰富,不如你们跟我们走。”格林愉快地接受了。

格林也提议说:“我们在临走前,不如找一座小岛,种些玉米、燕麦、豌豆、蚕豆、土豆,等我们返航时,正好收获。”法国船长点头赞同。

美国人与法国人在爪哇岛结下了友谊,他们继续向中国广州驶去。距离中国越来越近,关于中国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格林与山茂召等人既紧张又兴奋。

神秘又古老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美国人迫切想看到。

1784年8月23日,海面风平浪静,微风拂面的感觉很好。

格林发现,前方出现了大陆。他拿起望远镜,努力探寻着目标。

“我们马上要到中国啦!”格林兴奋地拍着桌子,船员的心情也开始激动起来。格林看到珠江上有一艘中国渔船,便靠近过去。格林知道,瘦削却精神的渔夫一定是中国人。这是美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人。格林让船员给渔夫10美元,希望渔夫引路,带着商船安全绕过众多岩石岛屿。

经过整整六个月的航行,行程2万余千米,“中国皇后”号终于抵达珠江口西岸的澳门。“中国皇后”号停靠码头,鸣放礼炮,向中国致敬。澳门的炮台随后也鸣响炮声,以作还礼与欢迎。

格林立即命令船员升起美国国旗,绣有十三颗星的星条旗(也叫大陆旗)第一次在中国升起。望着迎风飘扬的国旗,格林与全体船员集体敬礼。激动之余,格林眼角泛起了泪花。

中国海关官员登上“中国皇后”号,进行查验与登记,并给予盖章放行。格林与船员对中国官员的打扮很好奇,原来这就是用中国丝绸做成的官服,真的很漂亮。山茂召注意到,海关官员将“中国皇后”号登记为英国船,他立即进行解释:“我们是美国人,美国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与英国无关,也不效忠英国。”

停泊期间,当地小渔船纷纷靠近“中国皇后”号,不断向美国人兜售鸡蛋、糖、面包果。船员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群黝黑又瘦削的中国人。当地人把洋人一律称为“番鬼”,即外国鬼子,含有蔑视之意,看着美国人花花的国旗,便俗称美国为“花旗国”。当然,这些美国人似乎也听不懂。

8月26日,“中国皇后”号正式向广州黄埔港驶去。根据中国航运的规章制度,为了安全起见,外国船只必须由中国引航员带领,才能进入珠江内河。

船经过虎门时,需要停船接受检查。两岸多座炮台威严雄壮,炮位上漆有老虎与恶魔,黑洞洞的炮口直对着江心。格林下意识地有些紧张。山茂召嘲笑他不像一个参加过独立战争的海军上尉。

过虎门后,江面骤然收窄,珠江上的大小战船、商船、渔船也逐渐多了起来。中国的战船与渔船似乎没有统一的样式,各种奇异的形态让格林感到奇怪。船员们最感兴趣的是,中国渔船上捕鱼的鱼鹰。看鱼鹰捕鱼,成为美国人的一大乐趣。

8月28日,穿过一片竹林、香蕉林与稻田后,“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黄埔港,正式到达最终目的地。格林终于松了一口气。

从纽约出发时,还是寒冷的冬季,到广州时,已是炎热的夏季。从小城纽约到国际大港口广州,从美国到中国,景象大异,仿佛换了人间。

依照惯例,“中国皇后”号鸣放礼炮13响,各国船只也鸣炮还礼。当美国人再次升起国旗时,引来了各国官员的围观,很多人还没有见过美国国旗。弱小的美国在国际上实在太没有存在感,第一次到中国,被人围观也是正常的现象。

深知自己肩负着外交重任的格林,携带美国与欧洲列强签订的安全保障条款和条约,向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国进行登船拜访。格林的目的只有一个,他们赢了英国,为自己的祖国刷存在感是格林的主要任务。

作为商务代理,山茂召负责与中国的税务官河泊官与行商潘启官(潘振承)接洽。河泊官带领税务人员丈量船只尺寸,以计算港务费、关税。有税务人员私下向山茂召讨要“进贡”的小礼物,如钟表、机器玩偶等西方玩意儿,说是要进贡给皇帝。山茂召根本不明白中国的潜规则,一脸茫然。场面非常尴尬,幸亏潘启官及时出面解围,嘱咐山茂召下次注意。

其实潘启官就是广州的代理商,他要全面负责美国货物的押运、销售。潘启官当面向河泊官签署担保书,对“中国皇后”号在广州的一切事务负责。

潘启官毕竟是个商人,比官员更和蔼可亲。看着眼前这个满脸赔笑的中国商人,格林与山茂召觉得踏实了很多。

炎热的天气,加上肆虐的蚊子,让格林与山茂召很不适应,晚上经常失眠,他们更担心的是货物。美国的土特产是否会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他们一直心里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