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系统原理与电路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1.蓄电池的容量

(1)蓄电池容量的定义

蓄电池的容量是指蓄电池在允许放电的范围内所输出的电量,可表示为

式中 C——蓄电池的容量(A·h);

i——放电电流(A);

t——放电时间(h)。

如果蓄电池是以恒定的电流If放电,则其容量的表达式为

C=Ift

蓄电池的容量表示了蓄电池的供电能力,它与放电电流、温度及电解液的密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标称的蓄电池容量具有一定的标准规范。

(2)额定容量C20

根据GB/T 5008.1—2013《起动用铅酸蓄电池 第1部分: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规定,C20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温度为25℃时,以20h放电率(If=0.05C)连续放电到单格电池电压降至1.75V(即:12V蓄电池端电压下降至10.50V±0.05V)时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

阅读提示

蓄电池的额定容量是检验新蓄电池质量和衡量旧蓄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重要指标。新蓄电池达不到额定容量为不合格产品,旧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低于其额定容量达到某一限值(通常是80%)时则应报废。

2.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

蓄电池实际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在允许放电的范围内,其极板上能参与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的多少,因此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

(1)极板的构造

极板的面积越大,在允许放电范围内能参与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就越多,其容量也就越大;普通蓄电池一般只利用了20%~30%的活性物质,因此,采用薄形极板、增加极板的片数及提高活性物质的孔率,均能提高蓄电池的容量。

(2)放电电流

放电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H2SO4就越多,加之对极板孔隙起阻塞作用的PbSO4产生速率高,造成孔隙内的电解液密度急剧下降,致使蓄电池端电压很快下降至终止电压,缩短了允许放电的时间,使得极板内层的一些活性物质未能参加电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了蓄电池容量的下降。蓄电池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如图1-17所示。

图1-17 蓄电池容量与放电电流的关系

专家解读:

由于发动机起动时为大电流放电,因此,在遇到发动机起动困难时应注意:一次连续起动的时间不应超过5s;一次未能起动,接连两次起动应间隔15s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电解液有渗透到极板孔隙内层的时间,可提高极板内层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并提高了再次起动的端电压,以提高蓄电池的容量和起动性能。

(3)电解液的温度

电解液温度低,其黏度大,渗透能力下降,使极板内层的活性物质不能充分利用而造成容量降低。此外,温度越低,电解液的溶解度和电离度也越低,这又加剧了容量的下降。蓄电池容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8所示。

温度每下降1℃,蓄电池的容量下降约为1%(小电流放电)或2%(大电流放电)。因此,适当地提高蓄电池的温度(但不超过40℃),有利于提高蓄电池容量和起动性能。

(4)电解液的密度

电解液的密度过低时会因为H+离子数量少而导致容量下降;电解液密度过高则又会因为其黏度增大、渗透能力降低、内阻增大、极板容易硫化而导致容量下降。蓄电池容量与电解液密度的关系如图1-19所示。

图1-18 蓄电池容量与温度的关系

图1-19 蓄电池容量与电解液密度的关系

实际使用中,电解液的密度一般为1.26~1.285g/cm3(充足电状态时)。通过模拟起动时的大电流放电试验表明,蓄电池密度偏低时其放电电流大,在有效的放电时间内所输出的容量也大。因此,对于起动型蓄电池,在防止冬季使用时电解液结冰(蓄电池电解液的密度越高,其结冰的温度就越低)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偏低密度的电解液,这有利于提高起动性能,并可减小极板硫化和腐蚀,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