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事叙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郁达夫重托李孤帆

几年前在网络就发现署名“达夫”写给“孤帆”的一封书信手迹,至今在网络仍可搜索到。细赏手迹并对书信内容进行佐证考察,可以确定下来是郁达夫的真迹。不过,最近挂在“孔夫子旧书网”高价求售的一件,显然使用了高清扫描技术复制,不是原件,因为信纸上的方格太规整太新了。但对郁达夫该信手迹的认定,不会造成怀疑。以郁达夫特有的行文格式,该封书信释文如下:

孤帆先生:

你还在上海么?我返家后养病觉得还有点起色。创造集股的事情,千万要你帮忙,我走的时候,叫全平来会你的,不晓得现在怎样了?

何日回汉口去?此信若接得到,请你复我一信。

我祝你

平安。

达夫十二月一日

受信人“孤帆”叫李平,“孤帆”是他的字,他以字行世。李孤帆是浙江宁波人,抗战时期出版过《后方巡礼》和《西行散记》两本散文集。后来移居台湾,晚年收集、整理和印行了陈独秀的诸多遗文。李孤帆在与郁达夫交往的时段,同时还与胡适、徐志摩、吴稚晖、马寅初和经亨颐等文化名流社会名流有往来。然而,提供上述李孤帆简况的金传胜,在其初刊二〇一八年九月二日《文学报》上的《徐志摩的两封书信》中仍说李孤帆“具体生卒年不详”。其实,郁达夫在写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四日的《追怀洪雪帆先生》,就有一整段写及李孤帆。

郁达夫写他在结识洪雪帆时:“这一次的同船者当中,有一位是李孤帆先生。他本在汉口经商;有时也常渡江,到武昌城里来和我们一道玩;所以我们的几个自北京去的教书先生,谁都和他认识。有时候,我们在汉口玩得晚了,不能渡江回去,也常常在他的那间商号里打铺宿歇;买物购书,若钱不够用的时候,也时常向他去通融若干。我们这一次下长江的船票费用之额,记得也是他老先生替我负担的。而他却是和洪先生自小就在一道的同乡,两人的年龄,也相差了没有几岁。”

郁达夫虽不准确道明李孤帆生年,但生于一八九九年的洪雪帆却让我们有了一个参照。按常理,“相差了没有几岁”即大或小均三四岁吧。其实,说李孤帆“他老人家”是郁达夫的客气,他们应该为同龄人,或许洪雪帆、李孤帆二位看起来要苍老一些吧。但有一点可肯定,郁达夫在船途中结识洪雪帆是李孤帆介绍的。

细究郁达夫写及李孤帆的这节文字,可确定该封书信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因为“我返家后养病觉得还有点起色”的事,在郁达夫这儿就发生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中旬。这时,郁达夫告病假离开国立武昌师范大学返北京小住。还是这节文字中写到李孤帆是开“商号”的,故在书信中明言“创造集股的事情,千万要你帮忙”。这里说的也是一件大事:一九二五年五月初,已在武昌供职了三个月的郁达夫,与也在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任教的张资平,同刚抵达武昌的成仿吾会合,三人共同商议脱离承印创造社书刊的上海泰东书局,筹办“创造社出版部”,就地印制章程、集筹股金。想不到半年后郁达夫还惦记着这事,郁达夫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李孤帆身上。后来,因所议股金每份五十元的数额无法落实,难以实施而放弃。“我走的时候,叫全平来会你的”中的“全平”,即周全平。这说的,该是李孤帆同郁达夫、洪雪帆等同船抵达上海后的事情:郁达夫即将前去北京,临走交代创造社的成员周全平务必直接跟李孤帆落实“创造集股的事情”。

真想不到,当时郁达夫写给李孤帆的一封书信却完好保存了下来。对于史实考索来说,见到书信手迹图片且可给以完整释读,已经达到目的了。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印行的《郁达夫全集》第十一卷即书信卷尚未收入这件致李孤帆的书信,不知其后的更详尽的《郁达夫全集》收入了这封书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