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资本论》及其手稿:马克思遗产的当代价值

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曾经说过:“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莱博维奇(Michael A.Lebowitz)认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深刻而透彻,无人能及,对于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LEBOWITZ M A.Beyond capital[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3:2.。《资本论》——作为马克思耗费毕生心血艰辛探索的结晶、作为一部“大全”——既是马克思个人思想世界中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也是他留给人们最为珍贵的遗产。如何充分开掘这一蕴涵着无数思想宝藏的遗产,进而真正把握马克思的运思理路,继承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事业,是当今学界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很多年以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多是局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前期文本上,主流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莫能外。这样一种“局限”由于哲学自身的规定性以及历史的原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而且这一研究路向已然构成理解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维度。然而追踪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可以看到,前期之人道主义话语的激情澎湃、唯物史观框架的宏大幽深,相对于马克思后来的研究而言,更像是一张需要继续深入论证和微观建构的“理论图纸”。单有价值情怀、理论设想、理论抽象还远远不够,还要与现实具体分析对接、还要从理论抽象上升到理论具体。由此推之,对马克思前期文本的研究探讨纵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和学术价值,但是对于深刻、精准把握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理解现代性,理解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等具体现实问题还远远不够,因为它还没有真正借助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力量走向历史的深处。

当然,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学界越来越重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渐成一股潮流:很多学者已看到《资本论》及其手稿之于历史唯物主义再研究、之于辩证法再研究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努力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寻找理论资源。本书立足《资本论》及其手稿,力图通过对资本、生产力以及二者辩证关系的研究,从微观层面来透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把脉当代社会,可以说是参与这一潮流的粗浅尝试。可以预见,《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必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会变得日益丰满起来。

从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现状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曾经大行其道,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泛滥成灾,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却处于弱势地位,被排挤为末流,话语空间逼仄,实在令人沮丧和惋惜。但其被冷落也有原因:一方面,以历史唯物主义观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说,西方主流经济学恰恰就是现代社会的自我意识,是对现代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理论反映,其量化可操作性也让市场经济对其青睐有加。另一方面,国内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忽视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造成了理论含混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的局面,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战斗力。

在许多研究者的潜意识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了,需要超越、需要发展。然而,要“超过”首先必须要“经过”,要“发展”首先必须要“坚持”,否则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但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而成了非马克思主义或者反马克思主义(围绕劳动价值论的激烈争议便折射出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混乱,既和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等文本的研究不充分、对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把握不到位有关,又和理论界混淆理论与政策的界限、以政策导向规制理论研究有关。要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振兴,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需要重视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等文本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创新、谈发展。本书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文本依据研究资本、生产力以及二者关系这一重大基本问题,恰恰受教于上述研究现状的警示,最终目的是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奠立牢固理论基础,为理解和解释现实提供可靠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