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税收的职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甚至在不同的国家,税收的职能表现都是不同的。本书将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居民的关系等视角出发,分析税收的职能。本书认为,税收职能主要包括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这三大职能。
一、配置资源职能
税收具有通过其运行,引导人才和物力的流向,最后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功能。其职能目标是保证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税收分配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社会及成员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之所以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于市场存在缺陷而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配置资源是市场机制的职能,即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市场“看不见的手”在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配置资源是基础性的,而且市场也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例如生产和消费的供求信息不足,资源的转移受到限制等。市场对生产和消费偏重于内在成本和效益,但从整个社会来考察,不仅应注意内在成本和效益,而且还应注重外在成本和效益(就市场中的水力发电站而言,内在效益是发电的利润,外在效益除供电区域的工业发展外,还有航行、灌溉、防洪等效益;内在成本是企业的基建和经营成本,外在成本是企业之外的代价,如水库中淹没农田和水坝影响鱼类交游繁殖就是外在成本。内在效益与外在效益的总和是社会效益;内在成本与外在成本的总和是社会成本)。市场只能提供具有市场供求关系、能够获得直接报偿的市场商品和劳务(西方经济理论称为私人产品),而不能囊括社会需要的全部商品和劳务(如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国防等)。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及其存在的弱点与消极方面,可由税收的配置资源职能来调控和克服。那么,税收配置资源的职能是怎样实现的呢?税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采用一系列的手段。例如,设置或取消税种、税率或减免税优惠等,不仅可以直接作为配置资源的形式,而且可以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
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税收具有通过其运行调整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其职能目标是实现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调整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之所以具有分配收入的职能,就在于市场机制的缺陷造成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本来,分配收入是市场机制的职能,即市场机制是分配收入的主要形式。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各要素主体作为分配的参与者,企业和个人分别取得利润(或利息)、租金和工资,以及补贴、福利等,国家则主要以税收等形式取得收入。但是,仅有这一层次的分配是不够的,因为税收在实现国家的职能时,不仅是市场的参与者,而且是市场的调节者;国家除了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分配之外,而且还要以社会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分配。就企业和个人而言,市场中讲求效率,但会使收入分配出现不公平的情况,何况市场机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予照顾。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及其存在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正是由税收的分配收入职能来调控和克服的。
那么,税收的分配收入职能是怎样实现的呢?税收在分配收入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充分体现按支付能力原则的诸税种及其要素的优化组合等,调整并改变市场机制造成的情况,调节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使之公平合理。
三、稳定经济职能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逐步从经济自由主义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的税收和法律手段之一的税法,其经济调节等职能被重新认识并逐渐加以充分运用。如今在市场经济日益向国际化和全球趋同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在继续加强竞争立法,排除市场障碍,维持市场有效竞争,并合理有度地直接参与投资经营活动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经济杠杆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也就满足了人民对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需要。简言之,税收具有通过其运行稳定经济并有适度增长的功能。其职能目标是保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稳定的物价、有利的国际收支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之所以具有稳定经济的职能,就在于市场存在缺陷且不能自动调节并稳定经济,以致经济波动的幅度可能愈益变大。稳定经济和经济增长是市场机制的职能,即市场机制在稳定经济和增长经济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市场能够随“看不见的手”在一定程度、范围、对象、内容方面调节和稳定经济。但是,市场也有其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经济活动是有周期的,会出现经济波动的状态,会导致供给和需求总水平的不稳定,而市场竞争又可能受其外部干扰出现不足够、不充分的情况。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及其存在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正是由税收的稳定经济职能来调控和克服。
那么,税收的稳定职能是怎样实现的呢?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和物资供求来配套进行。就税收而言,它是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滑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政府可通过减少税收,或同时增加支出来扩大总需求,增加投资和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可通过增加税收,或同时减少支出来减少总需求,紧缩投资、抑制通货膨胀。总之,通过税收和支出的松紧搭配,相机抉择,决定或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决定或影响经济的运行态势,使整个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并有适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ARTHUR CECIL PIGOU.The Economics of Welfare(1920)[M].4th ed.Lon-don:Macmillan,1932.
[2]斯蒂芬·巴克勒.自然法与财产权理论:从格劳秀斯到休谟[M].周清林,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3]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4]洛克.政府论(上、下)[M].叶启方,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卢梭.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19版.萧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9]陈共.财政学[M].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0]王玮.税收学原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1]崔边仲.世界通史[M].古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2]王三义.古罗马“赋税名目”考略[J].史学月刊,2002(6):87-91.
[13]史记·夏本纪,转引自王成柏,孙文学.中国赋税思想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14]马国强.税收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15]小川乡太郞.租税总论[M].萨孟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16]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7]坂入长太郞.欧美财政思想史[M].张淳,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18]哈维·罗森.财政学[M].郭庆旺,赵志耘,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9]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20]塞里格曼.租税各论[M].许炳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
[21]井手文雄.日本现代财政学[M].陈秉良,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22]西蒙·詹姆斯,克里斯托弗·诺布斯.税收经济学[M].罗晓琳,高培勇,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3]杨斌.税收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4]斯蒂芬·巴克勒.自然法与财产权理论:从格劳秀斯到休谟[M].周清林,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25]郭庆旺.公共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6]项怀诚,郑家享.新财税大辞典[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