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潮中悄然启航
1993年8月19日上午,闽西小城上杭县北环路县经贸局大楼门口,噼里啪啦响起了一串鞭炮声。几位中青年的企业经理人员揭开了红绸带后,在鞭炮声中排成一溜,笑着鼓起掌来。长条形的牌匾上,露出了“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的大红字样,在硝烟和初秋阳光里闪闪发光。
在这个中国东南部山区的小县城,改革开放带来的春天的世界是如此之新,一个未来激荡中国和全球矿业的名字,姗姗来迟,在这里悄然命名。
参与仪式的公司领导成员,包括总经理陈景河在内,没有一个人能预料到,30年后紫金矿业会成为蜚声全球的矿业巨头和世界500强企业。因而,在如今公司的档案中,竟然找不到一份当初挂牌典礼的详尽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
当年上杭县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复组建的上杭紫金矿业总公司,最初包括在建中的紫金山金矿、新光源材料厂、主营铁锰的矿产公司、在建中的汀杭砂金矿、鑫辉珠宝首饰公司等几个下属单位。其中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在建中的紫金山金矿,该金矿1992年生产黄金8.05千克,销售收入169.30万元,利润总额4.87万元。
在春天中破茧而出的紫金矿业,实在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不要说在中国黄金行业,就是在本地区、本县,都找不到多少存在感。
1993年全国黄金产量94.5吨,紫金矿业全年黄金产量33千克,在全国390家黄金企业中显得微不足道。当时的上杭县,就有制药厂、棉纺厂、农械厂、变压器厂、水泥厂、化肥厂等一批国有小企业,随便哪一家的产值和利润都超过紫金矿业。
虽然弱小,紫金矿业却是福建省、龙岩地区和上杭县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产物,是上杭县领导寄予厚望的公司。
对于当年的革命老区县、国家级贫困县而言,上杭县委县政府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探索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路子。此前,福建省地勘部门在上杭县紫金山发现了“上金下铜”的特大型铜矿,因为品位低、矿体变化大而将其搁置一旁。上杭县却如获至宝,认为大有可为。1992年6月10日到11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在连城县召开加快龙岩地区改革开放座谈会,会上形成了《关于加强龙岩地区改革开放座谈会纪要》,明确紫金山“金矿以地区为主进行开发”和“铜矿争取以福建省为主开发”。根据会议纪要,福建省冶金矿山公司退出,同时龙岩地区明确紫金山金矿由上杭县开发。
与此同时,上杭县矿产公司组建紫金山金矿中间试验站,在国家地矿部低品位金矿堆浸技术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于1992年上半年开展现场堆浸中间试验并取得成功,生产出首批黄金,极大地振奋了上杭县开发紫金山金矿的信心。
因此,县委县政府将开发紫金山金矿的重任,放在上杭县矿产公司身上。在1992年年底,当时的上杭县委书记丁仕达,打破常规,引进年轻的地质专家、闽西地质大队第八分队队长陈景河,担任县经委副主任兼矿产公司经理,挂帅紫金山金矿开发。
就这样,紫金矿业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悄然启航。此时,距陈景河于1993年1月3日来矿产公司上班主持工作仅半年多时间。
关于公司的命名,纯粹是一次饭后闲聊的偶然决定。
那是1993年7月的一天,陈景河在公司旁最时髦的金杭酒店请一位家乡来的朋友午餐。午餐结束后,经理陈景河、公司书记曾庆祥、两名员工和客人在包厢喝茶。
陈景河说:矿产公司格局太小,最近县里准备成立矿业总公司,你们想想用什么名称比较好。
一位员工说:上杭县矿业总公司就不错,以后可以简称“杭矿集团”。
曾庆祥书记说:可以取上杭紫金山矿业总公司嘛。
另一位员工说:紫金山矿业有点土,山字最好不要,不然用上杭紫金矿业总公司?
陈景河呷了一口茶,当场说:紫金矿业好!
就这样,紫金矿业的名称就定下来了。
陈景河选定紫金作为公司名称,不仅是这两个字富有诗情画韵,还在于他大学毕业后的紫金情缘——在紫金山上十年地质勘探、与紫金结下的“此生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