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的家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小村边,不是说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而是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偏远小镇的其中一个村子里。
而今天故事的主角又是在村子的边上。
那个小镇也不那么落后,比如街上有农业银行,医院,派出所还有学校和饭店这些的。
虽然相隔不远,走路20分钟就能到,但是如果镇上是繁华闹市的话,那村边的村庄则是一片荒凉就是了。一点也不夸张,因为逢年过节看到的烟花都是镇上放的。
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跟土地打交道,墙壁的一边住着人,另一边住着牲口,牲口的另一边是玉米地。
买东西或是看病都要去镇上的,而且还不是修好的水泥板路,是下雨天会积水打滑的“泥路”。
这里的人家大都是种农田为生,种的都是玉米、土豆、大豆等一年一产的粮食。而这里的人平时吃的一般都是自己种的,比如青菜、辣椒、葱蒜之类的。这也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像芹菜、木耳、豆制品之类的不会种的都是很少买来吃的。
也有小部分是靠商业头脑赚钱生活的。还有的一年四季都出门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这让本就人口不多的村子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
就像下面要说的这个人家,代代为农民,代代都在种田,可是他家邻居却是个买卖牛肉的商户,也会种很少的农作物。他们的儿女出去打工也是给家里添了很多奢侈的东西,比如实木的家具,吃饭的桌子是那种会转的圆桌、沙发、冰箱、音响等等。时不时的会有放得很大声的山歌响起。可能就是因为这种贫富差距吧,显得这个人家更穷了。
没错,这个人家就是我家。
我是我们家的第三个孩子,由于农村家里的孩子一般都很多,所以一个家庭里孩子多也是件稀松平常的事。至少那会儿是这么认为的。
可能因为老大和老二都是女孩子,轮到我出生的时候,大人们都失望极了吧,所以我是另一个更偏僻的村子的奶奶带大的。据说我小的时候还没满月就会爸妈丢下了呢,还听说我差点就送给亲戚家了。这会儿想来,为什么不狠狠心把我送出去呢?
那会儿父母都还年轻,还能出去打工挣钱。我的父母在外地打工生出我弟这个男孩儿时,才结束打工生活回到外婆家附近修了现在这个家的。
奶奶家的孩子有八个!虽然从我记事起就没全见过他们,但的确是有八个。因为距离远很少往来,所以见面也记不清谁是谁。
外婆家里的孩子也不少,有7个,并且因为住的比较近,所以基本上都认识,虽然来往也不多,但也算比较亲近的。
我出生的时候国家正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户人家只能生两个孩子。我猜这就是为什么我弟是在外省生的吧。所以我也算是超生的。
受到旧观念的影响以及老一辈人的怂恿要多生孩子,所以我爸妈都是躲着生孩子的。直到生完第五个孩子才结扎。
长大后才知道,我爸说其实如果五妹是个男孩子的话,他们会再生一个,就想赌一下能不能生出三男三女。
生再多也改变不了贫困的现状,只会加剧贫穷而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是说早日成家,而是早早的就肩负起干体力活的重任。我发现父母一辈的也是乐意多生的,因为培养长大了还能当劳动力使。有时还能听到来自别人客套的夸赞:生那么多,等他们长大你们就有福气了。每次听到这种话,我爸虽然嘴上说都是些没出息的,其实心里开心极了。
可能他害怕我们没出息不能给他长脸吧,所以我爸还是比较重视教育的,也导致了我们家的几个小孩过得总是比别人家孩子的要辛苦很多。上学也要趁中午放学回家的间隙帮忙干家务或者到地里干活。尽管只是短暂的中午休息时间。其他休息更是一整日都在忙碌。
因为距离我爸那边的亲戚离得比较远,所以很少去亲戚家里做客,而距离很近的外婆家也是极少去的。具体是什么原因也是记不清了。但其实我们不止不能去外婆家,邻居家也是极少甚至不去的。
我以为每家孩子都是这样的,毕竟很少有小孩子到我家来玩。后来越长越大,到了我读初中的时候,才意识到只有我家是这样的。而且只有我的父母总像发怒的狮子一样脾气暴躁,也只有我的父母会经常不顾一切的打骂我们,甚至他们自己也随时吵架和打架。
比如说今天:
我家里传出了一阵阵女人悲痛的哭声,以及一个男人愤怒的咒骂声。没错那是我妈。她总是被打,今天又被打了。是什么原因呢,理由可以很多,也可能不需要理由。经常被打,但我妈从不还手。
也许她试图还手过,但被打得更狠了,于是索性就不还手了吧。其实她是个可怜的人,不被自己的婆家喜欢,还生了那么多孩子,靠着和我爸种田养猪才把我们养活的。
我爸也不全是在家种田,他会去包揽别人的土地给我妈和我们打理,自己只是偶尔帮忙。不过他也没闲着,出去给别人干活,修房呀,杀猪呀,别人家办酒席了给人家当管事呀什么的,由此挣了额外的钱补贴家用。其实他是个有赚钱能力的人。
当然,抽烟喝酒没一样落下的,而且烟瘾和酒瘾都很大。逢年过节也会和村里的人打打牌,尽管也会输得分文不剩。有什么关系呢,也没人管,有人管的就是我妈,可在他看来我妈要是和我妈一言不合,打一顿就可以了。
继续说他们在打架的事情,不知道打了多久,大概是这里的环境比较安静也没什么人经过吧,他们的打架声被邻居听到了。然后和以往一样,焦急的跑下来大声的叫着我爸的小名。
”小伟,小伟,又出啥子事情了,怎么又打架了?”
来劝架的是住在我家背后的邻居大婶,也是离得最近的邻居,相隔也就不到一亩小地吧,反正能从我家窗户清清楚楚看到他家门外在做什么。大婶的年纪比我爸大15-20岁左右吧。当然一般这种时候都是她先来的。
”没有嘛,不听话就打,打了就老实了姐。”
尽管满地狼藉,尽管我妈还趴在地上痛哭流涕,我爸却像是刚打完胜仗一样,坐在长凳子上(这里的长凳子是那会儿农村比较常见的,城市里大概没人用。以前家里都会烧一个火炉,然后四周放上三四条条长凳,围着火炉烤火,吃饭等,有时哪家有酒席需要板凳和桌子了也会借来用。),他抽着烟,翘着二郎腿,看到邻居大婶来也不急,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脸上还会微微带着笑意回应,丝毫不会感到惭愧。这让他干瘦的脸看起来像个魔鬼。在大婶眼里,我爸的缺点可能就是会打我妈而已吧,其他哪都好,会挣钱,一个人在外面挣钱养着五个孩子,有本事,能干......在他们口中,我妈是个苦命的只知道种田的女人,而我爸是个能干的人。起码嘴上都是这么说的。
“小伟,再怎么样都不能这么打,出什么事了怎么办?”
“哎哟,你看,砸了这么多东西不是钱吗?”
大婶无奈地数落了我爸几句之后,就去把一条板凳扶起来,再避开碎碗渣,把我妈从冰凉的水泥地板上扶到凳子上坐着了。
“小琴,不哭了不哭了,你没啥事吧?”
大婶急切地询问我妈有没有哪里怎么样。
她坐下后更是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姐呀,你说这日子还要咋过嘛!”
大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我妈,只得叹口气冷眼看着我爸。
兴许也是不想安慰吧,安慰了也没用。他们能做的只是来看看会不会出什么事情,然后数落一下我爸而已。
会不会有人想问,你家五个孩子都干什么去了呢?为什么不拦着呢?
我想这时候我应该躲在另一间屋子里不敢出来吧。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样的。大气也不敢出。
邻居们和亲戚们都会指责我们为什么不帮忙,为什么不拦着我爸打我妈。
其实他们每次打架我们都是一边害怕一边担心的。可能因为有过劝架的时候被打,被我爸拿刀威胁过,所以谁都害怕吧。何况平时做错事也没少被打。
仔细想想,真的是恐惧占据了上方。
他们快吵架的时候,我们逃避的方式有很多种,多数都是赶紧找事情做,比如背着背篓去割草喂牛,比如感觉在他们面前打扫屋子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有时有用,有时也没用,就像发怒的狮子要撕咬前来夺食的老虎一样,谁都无法阻止“战斗”,我爸会突然就开始上手对我妈进行“教育”或者摔东西。
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都是盼着我爸出去的。不管他是去朋友家也好,去打牌也好,也街上逛逛也好。只要他在家,我们基本上都像老鼠碰到猫一样,害怕自己没事做被骂,害怕看电视被骂,害怕不做饭被骂,害怕没为家畜准备好吃的被骂。甚至他只要去看一眼猪或者牛,只要他感觉它们饿了,我们就会被骂。尽管我们是正常给它们喂食的,但也逃不过我爸的“火眼金睛”,他觉得我们欺骗他,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总之我爸在家的一大半的时间里精神都是紧绷的。之后的故事里可能大半都会讲述关于我对他的记忆吧。
“战争”完全停止的信号就是:我妈停止哭泣,然后她坐到火炉旁发呆。
这场“战斗”算是告一段落了。大部分时候大婶会在这时拉着我爸的一直胳膊,故意叫他出去玩。
我们都知道她想让我妈单独呆着吧。而我们每次都因为我爸被带走松了一大口气,而且特别希望有邻居来把我叫走。
我们也只会在确定我爸出去之后才会从屋子里出来打扫“战场”的。有时没人来家里劝架,我爸也会抽一会儿烟然后出去的。
我们大多数时候也会责怪我妈为什么明知道我爸会动手打她,她还要给我爸脸色和他争吵。但她每次都说我爸的不是或者直接骂我们。我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打架日常,兴许已经麻木了吧,从来没有问过我妈哪里不舒服,可能我爸都是打在身上吧,外面看不见伤口。
现在想想,满脑子都是愧疚。有时眼睁睁的看着我妈被揍,也没有胆量去帮忙,有时还对我妈进行指责,觉得打架都是因为她“不听话”才引起的。尽管我妈是没犯过什么大错的。
我妈被打之后有时会很快恢复情绪,有时会卧床不起,有时会满眼空洞的坐着,不说话也不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