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最后往往会留下一个甜果
管理学理论奠基人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人”的假设,然而在经过200多年经济社会演变后的今天,再也不会有人对“经济人”这一概念感到惊异与唐突。走在大街上,谈论股市的人们已是长街十里,他们可以把每日股指记得清楚,也可以把小盘股与大盘股来个较为专业的分析与预测,由此,我们便可以说他们是经济人。但需要强调的是,在广泛经济领域中,千万不要认为只有像这些谈股论市的人才算经济人,诸如拾荒者,也是经济人。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我们谁也不能否认他们的行为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只是为了打发那些闲得发慌的无聊时间。
既然说到拾荒者也是经济人,那么我们会很自然地将文化的产业化行为归入经济行为范畴上去。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化行为的背后隐藏着“资金”这一敏感的经济名词。如果说在市场经济年代对于文化产业经济的发掘者来说,还是一个需要积极规避的行为经济,那么在21世纪羽翼丰满的市场经济年代,在文化产业经济领域中趋之若鹜的拓荒者们已是济济一堂,只是在拓荒的能力与程度上还远不如西方来得完美与强劲,譬如有效资源的整合、产业链运营系统模式的成熟构建等一些亟待完备的能力。由此,那些自觉落伍的拓荒者们开始浑身不自在,并粗暴地声嘶呐喊,向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国度发出无理声讨。
而与此同时,另一群头脑冷静的拓荒者却开始思索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年总产值50亿~60亿元的中国电视剧文化产业,会陷入一年亏损40亿元的不堪局面?[2]有一种观点认为,选择文化产业作为投资方向是个严重的决策失败。然而当我们看到西方在电视剧文化产业上更胜一筹的经济行为时,这一观点显然是个很糟糕的玩笑。譬如,美剧《欲望都市》,在1998~2003年5年间完成了六季的产量;《权力的游戏》,在2011~2017年6年间完成了八季的骄人产量;至于《西部世界》,在2016年完成第一季后,便火速进入第二季的拍制档期。
西方电视剧产业的这种更胜一筹的经济行为,让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明确的信号和结论——成熟、健康的可持续产业生态。无论是历经20年仍热度不减的《欲望都市》,还是新秀《西部世界》,毫无疑问都对此做出了有力背书。而事实上,这个信号与结论也无疑是对国内电视剧文化产业,对整个文化产业至今表现平庸的现状给出了答案。
这并不是一次恶意的诽谤,请注意致使拓荒者们陷入困惑的数据来源“文献”,该文献的公开发表时间是在2005年,也就是说截至2005年,国内的文化产业生态依旧不容乐观。那么,何以肯定这一生态的严峻性在今天并未消殁,很明显,我们仍未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巅峰产品——《欲望都市》。
那么,什么是影响国内文化产业生态问题悬而未决的决定因素呢?资金?是的,正是它,除了它没有谁会有如此影响力。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生产对一件文化产品的影响。其一,文化产品生产上的大制作与小制作。若以一件视觉文化产品为例,从技术角度来说,制作通常由内容生产者、导演、演员与后期四大主要要素组成。小制作是指出品单位组织普通或更为廉价的内容生产者、导演、演员与后期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大制作是指出品单位组织知名的内容生产者、导演、演员和后期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从生产成本角度来说,小制作是指投入较少的成本来完成产品生产,即常称为“小成本制作”;大制作是指投入足够的成本来完成产品生产,即“大成本制作”。其二,分别选择大制作与小制作的文化产品对收入业绩的直接影响。2008年,大制作产品《见龙卸甲》的票房为7102万元,而同期排片的小制作产品《黄石的孩子》却仅有1500万元。由大制作的定义可知,生产上的四大主要要素应同时满足“知名性”条件。那么,这种业绩的不可比性在10年后是否发生了改变?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真实的例证:在2018年1月的某天,国产《前任3》正在得意它日进1亿元的高票房时,不料同期排片的好莱坞大制作《星球大战8》却已以12亿美元的骄人收入名列全球票房周榜。由此,产品的小制作相对于大制作的这种业绩上的惨淡,可以说是绝对的。因而,困惑的拓荒者们从这一结论中,应该是得到了一个合乎因果的答案。
但我们很难肯定,小制作现象在长期困扰文化产业化后,对产业生态的深层破坏程度要如何给出一个肯綮的衡量,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惨淡业绩所厚积的资源浪费是它带来的一个日趋严重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限制以致打断我们对稳健的产业生态的推进。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3],按照经济学家给出的结论,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上应到了一个表现不俗的新起点,但显然,我们至今也未感受到这样的繁荣。
小制作的表现总是很差劲,上文的相关论述与数据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因而,文化产业者们并不指望它能带来什么甜果。那么何以又无法摆脱?这个问题放在这已并不复杂,那便是“资金焦虑”。文化产业者们同它是否发生关系的根本取舍将由资金决定。资金的焦虑,事实上正残酷消灭着文化产业者在文化产业化经济行为中可能的卓越表现。
因而,我们也确信收到了一个“甜果”。在这种焦虑中,我们开始意识到大量资源的浪费,也开始意识到在它们面前已经出现一条通往IP化的通道。
[2]张国涛、胡赳赳:《中国电视剧缺什么?》,《新周刊》,2005年7月15日。
[3]欧灿:《2003年我国GDP增长9.1%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解放军报》,2004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