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人都害怕人际关系
人们真正渴望的,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受伤且变得幸福。有时我们会因为害怕受伤、害怕被拒绝而意图切断关系,偶尔会在人际关系中遭到背叛,感到受伤及失望,但我们同时也能在人际关系中得到安慰,再次获得力量。有一条看不见的线连接着你我,而让这条线更加坚固的力量,就来自自己的内心。如果无法细心体察自己的情绪,便无法和任何人产生联结。
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对方那些令自己痛苦的话语和行为,但能够改变自己面对这一切的反应。如果希望彼此之间产生共鸣、彼此尊重,并且产生联结,就必须先专注聆听自己的心。若无法对内心想法产生同理心,自然也无法理解他人,进而会开始看人脸色,对人际关系感到疲惫,或是想要切断关系。
精神医学学者兼《活出意义来》(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Vicktor Frankl)曾说,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必须以自己为主。刺激与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之中,有着可以选择个人反应的自由与力量,而我们的反应将左右个人的成长与幸福。弗兰克所说的“空间”,就是刺激与反应的缓冲地带,而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力量,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能够沉着地专注于自己的心,那么我们将能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创造安全的空间,也就能选择拯救这段关系的言语和行为。
试着回想那些令你后悔的言语和行为吧!或许大多是受到他人的刺激,不假思索而说出口的话语、做出的行为。比如:
“当时我觉得很烦,所以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当时我太激动,所以说了太过分的话。”
“当时真的很生气,所以才会失去理性。”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的没什么,真的很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做出那种反应。”
如果能在事发当下稍微暂停一下,如果能够察觉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那就能够选择更好的反应。
如果不想重复那些会妨碍个人幸福的、会破坏联结的言语和行为,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偶尔会遇到真的气到难以忍受的情况,但你要知道,生气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在于控制怒火的方法,如果什么都不管就先生气,便不能理性思考,因此我认为,生气后反而应该先远离现场。
心理学上强调“3分钟”,即至少要远离现场3分钟,才会对平息怒火有帮助。如果处在令人生气的场所,跟刺激自己生气者处于同一个空间,那就很难暂停并专注聆听自己的心,也会越来越怒不可遏。所以离现场越远越好,跑着离开更好。待怒火平息之后,再好好专注聆听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好好思考,该如何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空间内,感受自己的情绪。与其不假思索地对不愉快的情绪做出反应,不如暂停一下,专注聆听自己的心,这么一来就能有弹性地控制情绪反应。
有弹性的反应,是指在行动前能够先暂停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反应不够有弹性,那么在受到愤怒、烦躁、污蔑、羞耻、害怕、不安、委屈等强烈的情绪刺激时,便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
我们可以学习了解现在感受到的情绪种类,并且让自己暂停下来的技巧。如果和关系不好的同事在同一组工作,情绪便会经常受伤;如果一直单方面忍让,终于在某一刻觉得再也无法忍受而提高音量时,就应该鼓起勇气暂停,好好观察自己的需求。如果能够停下因为不愉快的情绪而自动做出的反应,就能够真正地选择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行为。
当我们能够清楚明确地描述痛苦的情绪时,它就会静止在那一刻。
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在《伦理学》(Ethics)中提到,痛苦的情绪涌现时,应试着仔细描述那样的情绪,这是察觉“我脑海中浮现的情绪”的过程,然后必须“选择”言语与行为去控制情绪。情绪控制是“控制因情绪而起的言语和行为”,放任情绪发泄的人,无法获得任何人的共鸣。熟悉人际关系、团体生活技巧的第一阶段,就是学习操控情绪的方法。
情绪是生活经验的产物,试着察觉自己经常感受到的情绪、让自己痛苦的情绪,并以客观的角度观察这些情绪吧!
迟来的拥抱
有一对母女在咨询室里。虽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3年来两人只用短信对话,女儿在10岁之后便没有与母亲肢体接触的印象。因为无法忍受要搭30分钟的车一起来咨询所,所以女儿选择搭公交车,母亲选择搭出租车。我问她们既然相处这么痛苦,是什么契机让她们来预约咨询。
女儿开口说:“我觉得再这样下去会难过到死,爸妈让我受了很大的伤,我想整理这段关系然后离开这里。下周我就要去英国读博士了,家庭关系这么糟,导致我也一直很害怕人际关系,我不想再受伤了。”
“有很多让你心痛的事吗?”我问。
“我爸是个很暴力的人,成长过程中我常常被打。如果因为不想被打而锁房门,他甚至会破坏门锁然后报警。他说:‘你就是不被打不会听话,我要让警察好好教训你!’没有人站在我这边。更坏的是我妈,整整30年,她对我的痛苦都袖手旁观。”女儿回答。
母亲只是静静地在一旁流泪。
“你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对父母的情绪吗?”我再问。女儿盯着桌上的词汇卡看了好一段时间,最后选出了3张。对父亲的情绪是“威胁”与“痛苦”,对母亲的情绪是“背叛”。“爸爸是带给我威胁、让我痛苦的存在,我不可能跟他和解。妈妈从来不曾保护过我,所以我有被背叛的感觉。”女儿说道。
母亲也挑选了对女儿的情绪词汇,分别是“歉疚”与“罪恶感”。接着女儿哭了起来。这次我请她试着从需求卡中选出她的需求。她选择的是“惩罚”与“同理”[1],母亲则选了“和解”。
“我希望我爸受罚,妈妈……我不想说。”女儿哭着说。母亲则好不容易开口:“请原谅我,我吓到了,我不知道你这样想。妈妈也很怕爸爸火暴的个性,虽然迟了很久,但从现在起我会站在你这边,我会试着理解你的感受,妈妈会努力。”
两人就坐在我对面,像孩子一样大哭了起来。
“两位都很爱对方,希望能好好相处,想要和解,不是吗?只是从来没对彼此说过自己真正的想法,也不能付出行动而已。现在只要鼓起勇气去实践就好,请看着彼此吧!把你真正希望妈妈做的事情说出来。”我鼓励着她们。
“妈……请抱抱我。”暌违20年的拥抱让两人放声大哭,其间不断重复着“对不起、对不起”。
写下来,才能察觉情绪及需求
平时就可以通过书写,试着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空间,察觉自己的情绪与需求,练习选择自己理想的反应(言语和行为)。如果情绪受到刺激,产生负面的感受,左脑的功能会先下降。这
时如果能够通过书写刺激左脑,就能更客观地掌握自己的情绪与需求,有助我们选择更好的反应。
请把现在刺激自己的人与状况,当成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养分吧!如果能帮助自己好好掌握内心,这样一来,和身边的人相处时也能更自在。但愿你我都能培养出选择自我反应的能力。
①写下自己心中涌现的情绪
例:烦躁、愤怒、郁闷、埋怨。
②察觉自我内心真正的需求(欲望)
例:想被尊重,想过得好,想要沟通,想要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和希望。
③选择自己理想的反应(言语和行为)
例:不要因为害怕而逃避,鼓起勇气主动说话,有智慧地拒绝对自己太有压力的请托,自己先主动微笑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