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张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韩琦军营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张元的情绪低到了极点。
回到老家华阴县,突然又被县令抓起来打了一顿。
理由很简单:上访。
让县令揍张元一顿应该不是韩琦的注意。毕竟正三品的高官不会为这样的小事伤神。
大概率是韩琦身边的工作人员将情况通报给了华阴县令,目的也是让县令管教好县里的人,不要惹出乱子。
工作没着落,前途没希望,老家又被人揍……所有的不顺和委屈瞬间涌上了心头。
张元充满了愤怒和绝望。
他和吴昊常常泡在一个小酒馆里借酒消愁。
有一次,在畅饮吐衷肠的同时,不禁都想起了秦末陈胜吴广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拥护王朝想进入王朝,到想推翻王朝,张元的思想和黄巢、洪秀全、孙中山等人一样,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人生短短几年,死亡又有何惧?
张元吴昊决定去西边碰碰运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听说西夏的李元昊有大志气,正在广招贤才辅佐,许多能力一般的落第举子都得到了重用。
逆境中的他们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但,万事开头难。
怎么样才能让西夏的话事人李元昊重用自己?这是摆在张元吴昊面前的一道难题。
初来西夏,人生地不熟,也没有合适的人来向李元昊举荐。
张元吴昊很着急。
张元吴昊决定放手一搏。
用得还是眼球吸引法。
兵行险招,富贵险中求,张元吴昊这次是拼了,他们没有了后路。
但,这次风险很大,弄不好就命丧西夏了。
兴庆府,西夏都城。
离皇宫不远的酒馆了。
张元吴昊拿出身上全部盘缠,点了满满一桌好酒好菜。
酒足饭饱之后,张元在墙上写下了著名的诗句: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落款:张元、吴昊。
写罢张元吴昊静静地坐着,等待命运地裁决。
诗没什么问题,最多狂妄了些。问题出在落款上。
违反的禁止性规定古代叫避讳,罚则古代叫大不敬。
大不敬古代是重罪,在十恶不赦的“十恶”中位居老六,这在鄙人的《隋唐沉思录》中也提及过。
处罚轻者流放,重者绞刑。
在古代,避皇帝名字的讳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如唐朝的时候,唐太宗的名字叫李世民,手下大将李世勣,为了避讳,主动将“世”字去掉,改名李勣。到了北宋,避讳的风气越来越厉害。宋太宗赵匡义,为了避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的讳,改名赵光义,后来不但字一样不行,拼音相近也不行了,索性改名赵炅。许多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前,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要避讳的字背熟,免得在考试时犯了讳,前功尽弃(洪迈《容斋三笔》:“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
西夏李元昊虽然跟北宋斗得不可开交,但私底下还在不断学习着北宋的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避讳这件事,李元昊也是十分看重的。
张元、吴昊的名显然是犯了忌讳了。
果然,没过多久,张元吴昊就被巡逻的兵士抓了起来。
李元昊听闻,亲自审问,说:“你们两个人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姓名为何不避讳?”
张元哈哈一笑,说:“你连姓都没有理会,怎么还关心起名来?”
这话戳中了李元昊的痛处。因为当时李元昊对外还是用的北宋的赐姓赵元昊。
张元的言下之意是李元昊还习惯于臣服在北宋之下,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魄力。
李元昊是聪明之人,一听,此人见识非同寻常,自己正要创万世功业,马上尊为上宾(吴广成《西夏书事》:“既入国,二人自念不出奇无以动听,各更其名,相与诣酒肆,剧饮终日,引笔书壁曰“张元、吴昊饮此”。逻者执之,元昊责以入国问讳之义,二人大言曰:“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时元昊尚未更名曩霄,所上表奏,仍用中国赐姓也。闻言竦然,异而释之,日尊宠用事,后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云”)。
张元吴昊也十分珍惜这次机会,竭尽全力辅助李元昊,并策划和发动了好水川战役。
但在发动战役之前,张元吴昊还有顾虑。
这个顾虑就是他们的家人还在老家华阴县。
此时,张元吴昊去西夏谋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老家。
他们的家人被囚禁在了随州,准备押送京城汴梁。
李元昊爱才若渴,为了解决张元吴昊的后顾之忧,同意派出直属的特种部队前去接应。
这支特种部队也是厉害,到了随州,伪造了一份文书,就将张元吴昊家属接了出来。
等到随州府衙发现不对,为时已晚,张元吴昊家属已经顺利进入西夏境内(吴广成《西夏书事》:“元与昊潜使谍者矫中国诏释之,吏民无知者,一日临境作乐,以骏马轻车迎之归”)。
接下来,张元吴昊就将目光盯向了好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