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华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一九五一年春间,顾颉刚先生拿来吕叔达先生的《中国通史演义》稿子,嘱我把它改写。当时我以为这种工作和我的兴趣很相合,便不加考虑地答应了。可是吕先生原稿,上古部分只有一万多字,改写是不可能的,便和顾先生商量,需要另外写过,尽可能利用新旧史料和新的历史观点结合起来,扩充范围,适当地加以夸张,才可以符合演义体裁;但是字数可能增加好几倍。顾先生说:“那么,就先写一部上古史演义,其余再分册来写。”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拿起笔来,才感到这本书虽然是一种小说性质,却并不省事,因为除了要有正确的观点之外,还得注重趣味化;在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原则下,予以形象化的描绘。已往我国历史小说不算太少,可是除了几部杰出的如《三国演义》等以外,一般说来,大都不够趣味化。因为它们差不多都是依照官书所载的历史事迹加以编写,注重的只是一姓兴亡,宫廷琐事,或者个人成败,局势分合;而对于劳动人民的创造,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精神和优秀的传统,则很少谈到,更不能要求它们有新的正确的历史观点了。

至于上古史阶段的演义那就更少了。有的完全用神话组成,例如《上古神话演义》。有的带着浓厚的迷信色彩,例如《封神演义》。根据正确史料来写成的上古史演义,似乎还不曾有过。(《廿四史演义》里有过很短的一部分,也是照抄古书。)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中国上古史料虽然不少,但是写起长篇小说来,还嫌不够,就只好避而不谈,去描写渺茫的神话。古人说:“画牛马难,画鬼魅易。”这大约就是上古史演义所以很少有人根据历史事迹来写的原因吧!

当然,古代人民传说的神话,不是不可描写的。这些神话的来源,可能是古代人民对于劳动创造的热爱,或对于自然现象的幻想,还是有它一定的意义的。

近代考古学大兴,由于地下发掘,丰富了研究上古的史料;还有天文、地质、生物、甲骨、金石等科学家探索出上古的实在情形;尤其社会科学家阐明了社会发展史。这一切都使研究上古史的人们增加了许多便利。条件既然比较好,按理似乎可以依据关于上古的新旧史料,来写一部比较可看的上古史演义了。

但是真要写起来,问题可就多了。因为这些史料大半散见于各种书刊,必需多方搜罗。而且它们中间还存在着各执一词、彼此矛盾的情况;有些问题是历史学家们聚讼纷纭、迄今还没有得到结论的。选择去取之间,煞费斟酌。甚至若干年内仅有一片空白,毫无史实;或只剩一鳞片羽,真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

有些地方,中国史料不足似乎可以采用外国历史学家研究的成果,可是它们往往又不一定适合于中国情况。例如外国历史学家说:苏联是农业早于狩猎的;可是中国史上,伏羲神农的次序,已经成为几千年固定的传说。又如外国史肯定猿人最早是吃葡萄的,可是中国上古似乎没有葡萄。外国史认为最早的陶器是由篮子敷泥烧成的,可是中国最早的陶器记载是《周礼》的裹烧。其他如上古的动物植物,也未必中外尽同。为了慎重起见,除中国地下已经发现的之外,一概舍弃。有些地方,上古史料不足,又似可把中古以下的史料来类推,可是中国上古的生活和中古以下大不相同,许多文物名词都不是上古所有的。例如佛教在汉时始入中国,汉以前书籍无“僧”字。本书于上古巫祝,一概不用“僧侣”字样。“酋长”二字始见于《汉书·张敞传》,原文意义乃指窃盗的魁帅,与后人引申为部落首领的意义迥不相同(“部落”二字亦始见于《后汉书》,上古无此名词)。本书于上古氏族首领,一概不用“部落酋长”字样,其他一切词语,也都依照时代背景,极力避免杂用。

这样选择起来,时代越古,可以运用的词语就越少,何况还有许多应该删除的不正确史料和唯心派的见解呢!写的时候,真好比“衣败絮,行荆棘中”,随时随地都发生挂碍,兢兢业业,只怕摔倒,哪里还谈得到文字的好丑呢!可是在筚路蓝缕之中,坚持到底,也自有一种愉快的滋味。

现在总算把它写完了,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三十万字。自己看了几遍,还是很不满意,而且由于个人才力所限,一定有许多见不到的地方,现在也只得算了。还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使这本不成熟的作品得以陆续修正,减少错误。

最后,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及印成样本后,曾蒙各方师友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帮助很大,特别在此附笔志谢。

陈穉常

一九五四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