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品引领:数字经济快速提升产品供给效率
借助颠覆性创新技术,数字经济催生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发挥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开源经济和零工经济等新模式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为理论假设和前提,普遍存在于传统经济理论中。一般来说,产品生产所需的固定要素和可变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最优投入比例。物质产品生产主要依赖固定资本。固定资本受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约束,其价值创造能力受到制约,边际成本一开始逐渐下降,但达到一定规模后,则开始出现规模不经济,边际成本开始上升。当可变要素投入超过特定临界点时,边际效用则表现为递减趋势。
数字经济呈现边际成本递增转向递减与边际效用递减转向递增共生的规律。与传统经济的边际成本无法趋近于零相比,数字技术的虚拟性、可复制和非竞争性,决定了数字经济的边际成本递减,并趋向于零。研发成本、专用设备等固定成本作为沉淀成本,其可变成本接近于零;数字经济下的技术通常表现为知识产品,一旦技术研发成功,每多生产一单位,知识产品的边际成本就更接近于零。可见,对数字经济情境中的很多企业来说,存储、运输和复制数据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不但降低了库存成本,而且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多维度协作。
同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收益是递增的。数据资源可重复使用且越用越多,而非越用越少。在数字经济中,数字经济的非竞争性和零边际成本通过吸引新的市场参与者,降低了创新成本,带来了“创造性破坏”,增强了社会流动性,也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和老龄化引起的社会创新动力下降。无形资本的非竞争性和边际效用递增属性增强了价值创造能力,大规模的无形资本投入正驱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无形资本投入不断增加的现实正在颠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从需求侧看,规模经济是指当更多人消费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时,某一消费者额外消费该商品或服务会获得更高的价值。需求方规模经济也称网络效应,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在数字经济中,供给侧的规模经济推动生产者成本下降,需求方规模经济则推动消费者价值递增,带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均有所增进,由此提升了社会总福利水平。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均致力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然而,企业长期平均成本先下降后上升的状况制约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数字经济比传统经济的规模效应更明显,规模经济的潜力更大,倍增和加速效果更加明显。18数据要素的规模越大,效用就越大,具有极大的规模经济效应。生产者主要通过扩大网络用户规模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规模经济获得生产率、成本和价格加成优势,随着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数字贸易发展正加快重塑全球贸易形态,规模经济的作用有了更大发挥空间。
传统意义上,范围经济建立在不同产品在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相关性基础上,产品相关程度决定了范围经济的实现程度。数字经济颠覆了原有数量、成本和价格间的逻辑关系,获取了自身产品和服务之外的伴生利润。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碎片化、实时化和场景化,提升了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复杂性,进而增加了供应体系的复杂性。根据梅特卡夫法则19,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网络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对特定的互联网平台来说,平台上的用户越多,对每个用户而言平台就越有价值。被吸引的用户数量的增加,正是多边平台的价值所在。消费者的意愿被充分地表达和聚合后,有利于其广泛参与和深刻影响生产体系。此时,对生产者来说,精准、实时、低成本地顺应和响应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也将给以标准化、大规模、低成本生产为特点的传统生产模式带来冲击。
在数字经济中,范围经济发挥作用的条件由产品的相关性转向基于消费者数量的规模经济。网络协作性供给和模块化生产是数字经济的典型特征。在满足消费者异质产品需求的过程中,网络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同时发挥作用,两方面相互促进、不断扩张,共同驱动数字资本积累和数字经济发展。
在传统经济中,生产者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从已有商品中进行选择,相对生产者来说,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消费者与生产者间的不对等关系,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其影响力和作用变得更重要,逐渐成为需求提出者、生产参与者和产品推广者。尤其对电子商务行业来说,其商业实质正从纯粹的交易形式转变为由消费者参与的生产方式,参与型消费者经由平台企业获取了更多的权力。在数字经济下,消费者的异质性需求部分转化为协同生产需求。传统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消费者不愿意再做被动的最终购买者,而是有动力借助数字化平台,成为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设计者。数字经济重视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有共同之处。不同的是,数字经济不但擅长预知和发掘潜在需求,而且能为消费者创造新需求,甚至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扫码点餐、数字支付、健康码登记等产品和服务即为典型的创新应用。维基百科的产生即源自消费者的协同生产需求和协同创造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在维基百科网站上编辑、删除或者创建内容,由此才有了维基百科的活力和声誉。
生产者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正在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根据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生产者推动自身加快组织变革和技术创新,以更短的生产周期和更低的存货水平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借助数据爬取、挖掘等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技术处理,可以无限接近消费者真实的异质性需求,发掘和预测其潜在需求。生产者利用二维码这一新型介质载体和重要技术手段,实现物品标识追溯、移动网络入口和网络空间安全管控,通过分析所产生的商品生产、流通和销售数据,指导自身优化生产、库存和调货等生产运营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转型升级。生产者为了识别、获取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打破传统的科层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和运营结构,推动数据嵌入业务全链条和各环节,确保快速补货、小量生产等指令能够及时、准确地下达给生产部门,并对生产流程各环节进行实时和智能监控,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消费者的诉求,将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呈现在他们面前。在现实生活中,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代表的消费者通过视频直播等技术手段,事实上已经提前介入生产过程,其提出的消费需求受到生产者回应,并很快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和满足。这一过程不仅产生了大量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也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数字经济中的平台企业,同时引导、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价值。在线互动带动消费者的感受、需求、经验、建议和行为实现数据化,为企业积聚数据资产提供了来源;在线互动也为消费者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了供需双方协同创新的良性互动格局。
初美(山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印证这些观点。该公司认识到社区电商渠道的低成本、高客流、高利润特征,较早抓住社区团购发展的窗口期,开拓了“朵嘉浓”和“卢克”等美妆系列产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一方面,借助初美优选系统完成平台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另一方面,注重从用户的反馈中优化产品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该公司还探索了共享共赢的社区电商模式,以最短的路径、最低的能耗、最优的价格,让新鲜、安全、有效的产品从生产者直达消费者。
这种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融合多赢的案例还有很多。可以认为,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经济中消费者异质性需求和生产者规模经济间的矛盾。
物理工厂和数字化的虚拟工厂无缝对接,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后,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数字孪生技术有利于及时发现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预判、纠偏,不但降低了产品损毁率,而且提升了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提高了制造企业的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深化了分工协作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驱动企业科层制向扁平化演进,缩减生产服务周期,孕育形成按需设计、制造和配送的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并由此产生海量数据。其中,更多数据、更合理的算法,成为生产者的巨大竞争优势。
数字经济还分别为处于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增值服务,延长其生命周期,增强用户黏性,实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互联和记录。商家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各种新技术手段对产品进行多元化销售。在实现销售模式变革的同时,持续创新供应链体系,推动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将消费和生产完美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形成了用数据管理和决策的机制,精准化农业监管广泛普及。20比如,通过打通新西兰牧场的采奶、出口商和分销商的销售、物流等环节,消费者可以喝上原产于新西兰的3天以内的鲜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服务紧密结合形成的互动融合模式,推动了金融产品、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丰富了金融生态,使得投资决策更加智能,风险管控能力显著提升,金融产品定价更趋合理;不但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支付宝和微信提高了商贸流通市场的效率,也提高了消费者的数字化素养),而且拓宽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21当前,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运行的程序化交易模型,已经替代了股票交易员的大部分工作。程序化交易模型对市场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后,再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摸索出了新的股市波动规律,形成了更丰富的交易策略和更精准的投资决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交易策略也许缺乏逻辑性,但往往比人工操作更有效率,更能获取超额回报。有的对冲基金甚至将80%的股票交易决策和执行交由程序化交易模型来完成。基于人口迁徙和消费数据、客货车流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建立的大数据分析模型,还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监测分析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