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培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探寻全球竞争力的内核

(一)中央企业对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探索

其实,最为接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应用,应该是我国针对中央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以及提出的相关发展要求,包括曾经提出的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相关要求以及最近提出的全球竞争力概念和新措施。

1.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自《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于2006年施行以来,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已实施超过12年。该办法由国资委审议通过,主要依据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其评价的目的是加强对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的财务监督,规范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综合反映企业资产运营质量,促进提高资本回报水平,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该评价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该评价每年实施一次。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则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

2.“四强”、“四优”、“四个特征”与“13项要素”

2012年,国资委明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世界一流企业“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形成了13项对标共性要素,这是中央企业由中国一流向世界一流迈进的行动指南。不过,当时并没有界定全球竞争力的概念。

“13项要素”具体如下[1]

(1)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各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形成科学决策、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集团母公司层面建立起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能够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决策、经理层选聘、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母公司及所属企业董事会之间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形成科学高效的集权分权体制。

(2)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主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在国资委核定的主业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内部整合、精干主业、剥离辅业等优化配置资源,使优势资源向主业集中,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

(3)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上有重要突破,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有一定话语权。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率较高,建立起产学研或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专利保护、商标注册保护、版权登记等措施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的及时有效管理。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提出有利于发挥企业潜能、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分析切实可行,具有资金、人才、组织体系等方面保障能力,能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优势相结合,明确发展重点及采取的措施,具有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加快发展的能力。

(5)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以全球性战略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开拓、业务范围、资源占有、收入比重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取得实效,拥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综合指标及各项关键指标处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社会形象良好,国际影响力较强。

(6)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通过一流的产品设计、质量服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商业模式有效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与目标市场的高度契合,品牌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国际上拥有知名统一的企业品牌或系列产品品牌,在价格和用户满意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7)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与较强的盈利能力。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排序有明显提升或地位不断巩固,盈利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给予股东较好的回报。

(8)内部改革适应国际竞争要求,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不断深化,形成职工能进能出、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体制机制,保护职工合法权益。薪酬体系和用人制度能够吸引、留住并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国际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9)集中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控模式,集团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三级以内。实行集中有效的资金管理、采购管理、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等,建立起并不断完善以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关键经营要素管控为核心的经营管控体系,对境外企业和境外资产管控有效,拥有较强的集团控制力。

(10)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拥有较强风险管控能力。有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并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手册》及《企业内部控制手册》。董事会在重大决策的风险管理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健全,落实全员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科学高效,有良好的风险预警体系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在集团范围内建立起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对重大风险管控良好。

(11)管理信息化处于较高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集团范围内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建立起管理透明、系统集成、授权受控、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借助信息化平台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利用管理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境外子企业的实时有效管控。管理信息化做到适时、高效、可持续、经济成本合理。

(12)重视领导力建设,建立起学习型组织。重视全员在岗学习和离岗培训,加强以培育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经营运作能力和管理技术复合型为重点的企业高管人员领导力建设,高端人才队伍与国际基本接轨,领导人员素质和高管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13)具有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较强的社会责任。具有中国特色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健康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开放、包容、多元、共赢的文化要素促进国际化经营。符合社会责任标准(SA 8000)要求,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形象良好,积极参与国际及行业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制定。

3.全球竞争力新概念的提出与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要求: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稳健务实,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六个突出抓好”:一是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二是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突出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四是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是突出抓好改革授权经营体制;六是突出抓好国有资产监管。[2]

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指出:要深刻认识国有企业在这一战略安排中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不动摇,加快培育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优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3]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几个重要条件。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根本的目的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能够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从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4]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塑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与要求。

2019年1月,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资委选定航天科技、中石油、国家电网、三峡、国家能源集团、中移动、中航、中国建筑、中车、中广核等10家单位,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关于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显示,国资委将进一步放权授权,示范企业可以自主决策,综合运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各项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力争建设“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世界一流企业在3年左右时间取得显著成效。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是“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三个领军”是指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三个领先”是指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等效益指标、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领先企业;“三个典范”是指践行新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企业。[5]

可见,相对2012年国资委提出的《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全球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内涵。强调全球竞争力,也就意味着不再局限于中国的庞大企业,不再局限于世界500强的概念,不再局限于规模,要更具全球引领力,更具创新力,更具资本布局能力,更具责任与使命感等,而且要充分体现“中国方案”(中国模式成功经验)的特色、彰显中国形象,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新时期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与标准,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然方向。而究竟该如何深刻理解全球竞争力?我们不妨进一步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回顾中国企业成长历程及其发展模式,探寻全球竞争力的真正内涵。


[1] 国资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13项要素.(2012-08-09).中国电力企业联合网.

[2] 刘鹤出席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并讲话.(2018-10-09).中国政府网.

[3] 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历史使命.(2018-01-31).求是网.

[4]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等就国企改革发展答记者问(实录).(2018-03-10).新浪网.

[5] 国资委放权 十家央企示范创建“世界一流”.(2019-01-11).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