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庐琐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出版说明

林纾(1852—1924),清末民初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践卓翁、蠡叟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自幼家贫,刻苦向学,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之号。光绪八年(1882)中举,但此后屡试不第,遂弃举业,专治古文。曾任教于福州、杭州、北京等地书院、学堂,被公认为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大师。

林纾的声名,主要缘于林译小说。1899年,一部《巴黎茶花女遗事》洛阳纸贵,使其暴得大名。林纾一生译著百余种,其中不乏莎士比亚、科南·道尔、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易卜生、托尔斯泰等名家的著作。钱锺书曾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自己就是读了林译小说而增加了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与数量庞大的译著相较,林纾留下的著作亦不少,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闽中新乐府》《京华碧血录》《畏庐漫录》《畏庐琐记》《韩柳文研究法》等。其生平最推重古文,对康有为“译才并世数严林”的评价不以为然。

据时人臧荫松所言,林纾撰写的笔记不下千则,最初于1912至1913年发表在《平报》的专栏,署名“餐英居士”。1916年曾选取部分作品编为《铁笛亭琐记》出版(都门印书局),1922年结集出版为《畏庐琐记》(商务印书馆),篇目上互有出入。该书一度畅销,至1929年已推出第五版。《畏庐琐记》是一部笔记体短文集,共230余则,大部分故事均为其亲闻目睹,涉及清代以来官场野史传闻、民间流风遗俗、外国奇事、文学掌故等等,个别篇目甚至语及灵怪,反映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社会百态。每则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叙述生动。林纾是近代中国新旧文化思潮碰撞中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畏庐琐记》很能反映风气初开、新旧文化并立的时代特征,读来既能增广见闻,其语言也别具风味。钱锺书评价《畏庐琐记》:“多载狎亵事,窥见此老本性,诙谐可喜。《畏庐漫录》亦然。小考订亦多可观。”

本次出版,以1922年商务印书馆《畏庐琐记》为底本,并加以新式标点。《回教不食猪肉之故》一篇未收入。《铁笛亭琐记》初版时,臧荫松曾为之作序,现将该序附于书后。对明显的误字,以〔 〕标正字于后;补字加〈 〉表示;形近而误之字则径改。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