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游憩与文化自信:中国大运河的经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理论篇

第1章 线性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1.1 线性遗产的概念与内涵

1.1.1 线性遗产的概念

随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遗产保护工作经历了从关注“点”状的小范围单体文物保护向重视“面”状、“线”状的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从单一要素的遗产保护到兼顾文化与自然要素的全面保护,从关注“静态”遗产向兼顾“动态”“活态”多元遗产保护的转变(俞孔坚,等,2009;Oikonomopoulou,et al.,2016)。在这个过程中,线性遗产越来越受到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界的重视。线性遗产(也称线性文化遗产,Lineal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单霁翔,2006)。它串联起一些原本关联性不强的城镇、村庄,形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上人类的迁徙与互动交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意义。

1.1.2 线性遗产的特点

梳理国内外线性遗产的相关研究,发现线性遗产通常具有地域范围广、空间表征多样、动态性强、文化内涵丰富、主题和表现形式多样、功能与价值多元、整体性强的特点。

(1)在地域范围上,线性遗产的尺度一般为中等以上,空间规模较广(李飞,宋金平,2010;王志芳,孙鹏,2001)。线性遗产可以跨越不同地区(地理区、文化区或行政区),甚至不同国家、大洲等(龚道德,等,2016;李伟,俞孔坚,2005)。如欧洲的第一条文化线路“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之路”(Santiago de Compostela)跨越法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本研究关注的大运河则贯穿中国的南北五大水系、八大省市。

(2)在地理空间表征上,线性遗产呈现区域型线路、线性线路(基于传统交通线串联相关遗产点)和散点型线路(通过共同文化主题串联相关遗产点)等多种类型。线性遗产与所依附的环境密切联系,其文化内涵、特性表征、氛围和形象易受环境的影响(王丽萍,2011)。线性遗产也因此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社会经济因素、快速的现代化和大众旅游的发展可能会使线性遗产失去文化的原真性(Oikonomopoulou, et al. , 2016)。

(3)在时间维度上,线性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区域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其文化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演化(Oikonomopoulou, et al. , 2016)。有一些线性遗产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而逐渐消亡。例如,由于历史上中苏关系恶化,部分通往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受阻,坐落于其上的一些丝路驿站和城镇也因此衰落,甚至消失(李飞,2019)。而另一些线性遗产仍然活跃在当代社会中,并融入了多种现代化的元素。比如本研究所关注的大运河则顺应了时代趋势,融入了生态景观、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

(4)在遗产元素上,线性遗产涉及的遗产元素种类多、丰度大、级别高(王丽萍,2011)。线性遗产是区域间文化交融的见证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王建波,阮仪三,2009)。如美国波士顿的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以“波士顿倾茶事件”和“独立战争第一枪”等重要事件为基础,将16处历史文化遗迹串联起来,集中展示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走向自由的历史。

(5)在文化主题上,线性遗产涉及不同的历史文化元素,形成了主题丰富的文化线路。线性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宝贵产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造就了百花齐放的线路主题和特色。如欧洲地区的文化线路呈现多元的主题和形态,包括种植业主题(如葡萄之路、橄榄树之路),特定艺术主题(如史前岩画之路、新艺术风格之路、罗马风建筑之路),历史人物主题(如莫扎特之路、拿破仑之路)等。

(6)在表现形式上,线性遗产的载体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河流峡谷(如美国的黑石河峡谷遗产廊道),运河(美国的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法国的米迪运河文化线路),道路(如我国的丝绸之路、南粤古驿道、茶马古道等)以及铁路线(如滇越铁路廊道、奥地利的赛默林铁路等)都是线性遗产的重要载体。这些线路大多是历史上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交通线路,包含早期利用河流进行运输的水上线路、后期修建的人工航道,以及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单霁翔,2006)。

(7)在功能价值上,线性遗产具有多元的使用价值。随着社会发展,线性遗产的功能和价值得到不断更新,逐步拓展到游憩、休闲、教育、生态服务等多种维度,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如以我国茶马古道为代表的古道型线性遗产,从最初的商贸交流渠道,演变成了徒步旅游的休闲体验空间。

(8)在保护机制上,线性遗产的保护需要采用整体视角,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线性遗产在空间上跨越了不同的地理区域乃至行政区域,因此,跨区域、跨部门、跨利益群体的协调合作对于线性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至关重要。促进协同合作和整体化运营有利于发挥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最优效应。如本研究的中国大运河的申遗过程就充分展示了政府主导之下多省份、多部门、多利益主体的合作机制。

1.1.3 线性遗产的类型

在线性遗产的类型划分上,《世界遗产名录》根据线路的内涵和主题将列入名录的44项遗产分为四种类型:河流线路、道路交通、军事工程、历史文化主题事件(见表1.1)。线性遗产大部分(2/3)分布在欧洲和亚洲,特别是西欧、北欧和西亚地区(刘科彬,沈山,2017)。在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线性遗产有长城(1987年)、大运河(2014年)以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年)。

表1.1 线性遗产类型及其分布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国内学者俞孔坚等(2009)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问卷德尔菲法,对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类型进行梳理,将之分为道路交通、军事工程、自然河流与水利工程以及历史主题事件四大类型(见表1.2)。俞孔坚等(2009)的分类在国内线性遗产研究中得到较广的采用(刘庆余,2013;张定青,等,2016)。

表1.2 中国线性文化遗产提名及所属类型

资料来源:俞孔坚,等,2009。

第一类线性遗产是道路交通,主要包括古代重要的商贸通道(如各地的古驿道)和在近现代发挥重要功能的公路(如近代民国时期的滇缅公路)。这些道路曾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如各类佛教石窟寺、古城、古镇、古驿站等)和民俗资源。如陆上丝绸之路是一座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桥梁,连接了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增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第二类线性遗产是军事工程,如横亘在我国北部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这类军事型线性遗产的最初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保证社会稳定、保护农业生产,以及促进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在当代,长城等军事工程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军事意义,但它还留存着民族精神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它蕴含着众志成城、团结统一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开放包容、守望和平的时代精神。它包含的长城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文化、建筑文化、军事文化与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以及基于此推出的世界文化遗产研学游、长城沿线古都游和塞上风情度假游等跨区域主题线路,使之成为人们凭今吊古和欣赏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

第三类线性遗产是自然河流与水利工程,一般具有水利灌溉、交通运输、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等多维功能(如法国的米迪运河,美国的伊利运河,中国的大运河、长江三峡等)。河流、峡谷这类遗产的空间载体和环境依托,影响着线性遗产的走向、分布和特色。这类遗产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以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为例,其蕴含着丰富的山水景观文化(如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水电文化(如三峡大坝),建筑文化(如传统民居、佛寺道观、水库大坝、现代桥梁),民俗文化(如巴楚文化、娱乐习俗、丧葬习俗等),饮食文化(如川味、山野味),名人文化(如古代文豪、美女、武将、贬官和近现代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宗教文化(如佛教、道教和巫文化),军事文化(如各类古战场和抗日战争遗迹)与移民文化(如库区移民、民族融合)。因此,长江三峡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必游之地。 Yu和Xu(2016)、易柳夙等(2018)学者基于三峡旅游解说与游客体验的研究,充分说明了线性文化遗产中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第四类是历史主题事件,如红军长征线路、浙东唐诗之路等。这类遗产以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内核,具有丰富的名山、名人、故里(故居)资源。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例,该线性遗产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游客可以在这里追忆古镇风华,探访佛宗道源,谈诗研学论道,将拾趣名人轶事史“诗和远方”有机融合。这条线性遗产把浙东诗画山水与中华诗词经典有机结合起来,其有望成为一条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黄金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