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时间价值: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全球顶尖的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是推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的第一家基金公司。它曾经做过一个分析,看哪些客户投资表现最好,结果发现有3类人:
第一类:客户去世了,但是富达不知情;
第二类:客户去世了,潜在的继承人打官司抢财产,账户长期被冻结;
第三类:客户真的心大,忘了自己有账户,长期没有登录。
这3类人,恰好都克服了股市中获利的最大心理障碍,也就是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说的“短视性损失趋避”。
在投资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招胜有招。面对大跌,保持好心态,时间会修补一切坎坷。
这个道理不难,可为什么多数人依旧做不到?
不确定性
我很喜欢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电影《萨利机长》,是根据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2009年1月15日,一架飞机从纽约起飞,飞往华盛顿州。在起飞爬升的过程中,飞机遭受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个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地面塔台指示飞机立即折返,但萨利机长判断不能掉头。地面塔台又指示飞往新泽西紧急降落,萨莉机长结合下降速率,还是拒绝。他穿过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岛,决定在哈德逊河上降落——这种撞击力相当于直接和岩石碰撞。最终,萨利机长在208秒内完成了“不可能的操作”,机上155人全数生还。这个真实事件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让人唏嘘不已的是,随后安全局对萨利机长展开了事故调查。调查人员一遍一遍地质问:“电脑和模拟驾驶舱模拟出来迫降回机场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成功率非常大。你为什么坚持迫降在哈德逊河上?从来没有人在水上迫降成功,你凭什么有这么大的把握?”
在重压之下,萨利机长频繁地出现幻觉,他焦虑煎熬,甚至自我怀疑。审判庭上他说:“人不是电脑。在遭遇意外的时候,是需要反应时间的。”后来的电脑模拟正如他判断的那样,如果加上35秒的反应时间,电脑模拟的数万种可能性,包括遵循塔台的两次指示,全都会让飞机坠入万劫不复之中。而萨利机长却在短短35秒之内,仅凭直觉和经验,选中了唯一一种可能性,才救活了飞机上的155条生命。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人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站在确定性结果之上,可以倒推任何可能性,可以随意进行理论模拟,可是真实的过程中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外界出现的杂乱干扰、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和对外界反馈的再反馈,就像一团迷雾笼罩着理性的选择。像萨利机长一样凭直觉“选对”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真实的财富增长过程也是一样的。
框架效应
咱们来做个游戏,叫作“贱老板发奖金”,如图1-14所示。
马上年底了,老板要发奖金了。老板觉得你这一年的表现太突出了,为公司赚了很多利润,必须狠狠地奖励一下。于是,决定给你发一大笔奖金——200万元。
老板很爱玩,又提出一个玩法:如果你愿意跟他玩“扔硬币”游戏,你有可能得到更多。你们两个人约定,如果扔硬币的结果是正面,奖金涨到500万元;如果是反面,就不给你奖金了。
现在请你想一想,你怎么选择?是直接拿走200万元,还是参与这场“扔硬币”的赌注,让奖金飙到500万元?如果是你,你选哪个?
图1-14 贱老板发奖金1
我在讲课的时候,带着很多人玩过这个游戏。绝大部分人选择直接拿走200万元,对他们来说这是确定的收益。
但是,这个游戏其实有正确答案。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会按照“期望值”来计算最优选择,也就是选择“扔硬币”。为什么呢?扔硬币得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都是50%。对你来说,扔硬币的结果就是500万元×50%+0×50%,也就是250万元,而直接拿走奖金的话,只有200万元。扔硬币的“期望值”大于直接拿钱走人。
虽然扔硬币更理性,更正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还是会担心,万一我什么都没拿到怎么办?也有人分析,老板其实不是真想给你200万元奖金。要是扔硬币,可能什么都捞不到了。无论哪种解释,在他们看来,这200万元已经是自己的了。如果没拿到,就是自己的损失。至于那多出来的300万元,实在不行就算了吧。
当然,200万元年终奖是个游戏。咱们现实一点,老板奖励你2万元年终奖还是可能的。如果他真的跟你提出,玩扔硬币的游戏,如图1-15所示。如果扔硬币的结果是正面,奖金涨到5万元;如果是反面,就不给你奖金了。你会怎么选择?
直接拿走2万元,还是参与扔硬币?你跟刚才200万元奖金的选择发生变化了吗?
图1-15 贱老板发奖金2
有些人的选择就变了。他们说,2万元的奖金他们愿意赌一赌。万一赌赢了,可以拿走5万元呢?和刚才一模一样的游戏规则,仅仅是金额发生了变化,很多人的选择就变了。
从“期望值”的角度来看,扔硬币的结果就是5万元×50%+0×50%,也就是2.5万元。选择扔硬币更理性。
所以你看,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思虑周全。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当下更确定的结果。而且对于不同资产量的人来说,同样一个金额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人觉得是损失,有的人觉得是收益。有的人更理性,有的人看起来没那么理性。
再换一个角度,在财富增长和减少的过程中,你的选择有可能发生变化。资产量增加了,有的人会更胆小,也有的人会更胆大。也就是在这个游戏里,每个人的机会其实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个特别有钱的员工,你有可能就选择扔硬币了。因为你不在意失去那200万元,所以有钱人往往更有底气。
当然,这个游戏还有不同的玩法。比如,员工可以抱团取暖,联合起来对抗老板——把全公司的人集合起来,全部扔硬币,利用多次博弈的“期望值”压垮老板。而这,其实就是金融市场上机构的打法,也就是机构比个人更容易赚钱的原因。
再比如,如果老板每年都跟你玩这个游戏,你就学聪明了。当你选择确定的200万元的时候,虽然看起来是“当下最优解”,但这个结果不断累加,其实就离500万元越来越远,偏离了最有利的长远结果,离你最希望的财富自由也就越走越远了。所以,你会每年都选扔硬币。这和机构的打法是一样的。
在长期的重复游戏里,你可以借助“期望值”战胜短暂获得确定性收益的渴望。而这,就是长期复利的奥秘。这一刻,你就战胜了人性的弱点,比肩投资界的大师。你不再认为200万元是损失,而要理性有保障地追求500万元收益。当时间被拉长,这个500万元是不是看起来确定性高了很多?
刚刚你玩的游戏,在行为经济学上被称为“框架效应”。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下,你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在财富增长过程中,这种“框架效应”特别明显:如果你认为一个选择会导致“损失”,而不是“收益”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规避它。当然,对“框架效应”加以利用也能增强你对财富增长的把控,从不确定性中更好地寻找确定性。
“韭菜”的自我修养
在投资市场中,有一群人被称为“韭菜”。因为韭菜总是割掉一茬儿,再长一茬儿,所以投资圈里的“韭菜”就是注定被“收割”的人。
如何判断你有没有成为韭菜的倾向?
看看你有没有过这些时刻吧:
怎么我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这个产品能投吗?你说它能涨吗?
怎么你买了就涨,我买就不涨?
都已经这么贵了,果然我还是应该早点借钱来投资!
都跌了一天了,怎么还没完?
都等了一天了,怎么还没涨?
都赖你,你让我买这破玩意儿,你赔我钱!
没有自己的判断基础,人云亦云,听谁说的都觉得对——这样的人,能不成为韭菜吗?只看眼前这巴掌大的地方,情绪跟着涨跌变,变脸比翻书还快——这样的人,能不成为韭菜吗?
说实话,这样的想法在我刚开始投资的时候也有过。随着盈亏经验的增加,特别是投资周期的经历,你才能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投资市场的起伏,就像你跳动的脉搏一样正常。
波动,就是不确定性。可收益本就是从不确定性中产生的。如果想要追逐高收益,要么承担更高的短期波动,通过单纯地提高风险来实现;要么拉长投资的周期,自动忽略短期波动,通过周期趋势来赚取。
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容易把控,也更具有确定性的财富增长方式是延长时间价值,从而降低波动中的痛感。
我在财富管理行业沉淀了十几年的时间。无论是手握100元、200元刚开始投资的新手,还是身价几亿元的超高净值客户,一个有意思的规律是:判断一个人能不能通过投资赚钱,只有小部分影响因素在于你买的是什么。
另外占据70%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是你的投资心态。
在该买的时候你敢躬身入局,在该坚持的时候你敢咬定青山,在该离场的时候你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投资心态的背后,是对于大趋势的清醒判断和财富增长模型的长期坚持。
心态很重要!心态不好,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会质疑自己的战略模型有问题,这是最考验人的时候。你要相信,在财富增长上面你能赢,不是靠消息,不是靠别人,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趋势,靠模型,靠执行。所以哪怕赔的时候,你也要坚定地执行下去——因为只要趋势判断没有问题,赚钱就变成了一个短期的概率问题和长期的必然结果。战略模型是用来对冲概率和运气的。在拉长周期的情况下,财富增长的确定性就被大幅提升了。
所以,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你投入的每一分钟,都会变成自己兜里的真金白银。
下一章,咱们来看模型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