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食物的“回收处理站”——大肠
经过了小肠的一通“操作”后,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无法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代谢产物则来到了最终的“回收处理站”——大肠。大肠是消化道的末端,全长1.5米,主要围绕在小肠周围,分为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和直肠(包括肛管)。大肠没有消化功能,主要工作是对食物进行最后一次“筛选”,吸收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素,将未吸收或无法被吸收的食物残渣、代谢产物等“垃圾”形成粪便,经由肛门排出体外。虽然大肠吸收的营养成分种类很少,但吸收能力不容小觑。正常情况下,身体需要很多消化液来进行消化工作,但是负责分泌消化液的组织器官工作能力有限,每天只能分泌一定量的消化液,如果这些消化液都是一次性的,那么完全无法满足身体的消化需求。这时候就要靠结肠了,它超强的吸收能力能将大部分液体重新吸收回体内,让这些消化液能循环使用,提高利用率。成年人每天产生的各种消化液约有7L,包括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等,从小肠进入大肠的液体有1000~1500mL,经过了大肠的重吸收之后,最终随粪便排出的液体只有100~200mL。
粪便最终的性状也与大肠的吸水能力有关。如果粪便在大肠内的停留时间过长,或每日水的摄入量少,那么水几乎会被全部吸收,大便变得坚硬,排出困难,引起便秘。而在有些疾病状态下,肠道分泌的液体增加,超过了大肠的吸收能力,或者大肠本身的吸收能力减弱,则多余的水分会随着粪便排出,出现腹泻。
另外,由于大肠内的环境湿润、温暖,因此大肠成为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天堂”。大肠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超过了消化道的其他部位。
大肠对食物进行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