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数字城市
1998年1月21日,时任美国副总统Gore A提出了“数字地球”概念[6],“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标志着城市信息化开始步入数字城市建设新阶段。中国学者也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1999年11月29日—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数字地球会议[7]。此后相关概念层出不穷,“数字省”“数字城市”成为热门战略项目,许多省市甚至把它作为“十五”期间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数字城市利用空间信息构筑虚拟平台,以数字形式获取并加载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有关的城市信息,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广泛的服务。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信息世界的反映和升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数字城市或信息化城市不仅仅是物质世界在信息世界的机械反映,数字城市可视化的表现能力和虚拟现实的能力,还能够将人类历史上只能抽象思维的事物,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可视化表现出来,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构建出虚拟现实世界[8]。数字城市能实现对城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应急,能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的各种高端应用都需要通过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并受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制约,空间信息平台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就如同道路、桥梁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
数字城市系统是一个人地关系系统,它体现人与人、地与地、人与地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系统有政府、企业、市民、地理环境等,由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子系统构成。政府管理、企业的商业活动、市民的生产生活无不体现出城市的这种人地关系[9]。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4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