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大连锁兴起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爆发了一场综合性的商业革命,以连锁经营模式出现的各类大型超级市场连锁企业、专业店连锁企业等零售形式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仓储商店、便利商店、现代百货商店、购物中心这些零售形态也都出现。中国零售业态由单一的百货店发展为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格局。
1991年上海市创办“联华”超市连锁商业公司,1993年上海又创办了另一家“华联”超市连锁公司。另外,我国餐饮行业此时也打破了中式一般餐饮的统治,引进了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加州牛肉面”等西式快餐连锁店。我国一些传统的老字号餐饮企业,也学习和效仿西方国家的快餐经营模式,试办了一些诸如全聚德连锁烤鸭店、狗不理包子连锁店等。在经过了10年左右时间的高速繁荣发展之后,涌现了一大批大型的、不同业态的连锁经营零售企业。比较著名的有联华超市连锁企业、农工商超市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家电连锁、苏宁电器家电连锁等。全球零售业500强中,也有不少大型连锁企业进入我国,包括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
2005年之后,我国各大中城市的适合各类零售业态生存的各种商业地段,基本上已经被各零售企业瓜分完毕,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各类零售商场的网点,从布局上和数量上几都已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饱和。连锁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零售业经营模式的主流,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规模、企业实力、市场覆盖面等方面已经历史性地全面超过了单店零售企业,使我国的零售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阶段。
连锁业的规模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零售行业规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从市场整体规模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7250亿元的增长到1999年31 135亿元,翻了两番。批发零售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一年代的平均8.4%上升至90年代的9.4%,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增长了一个百分点。同时,零售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1991年全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的年销售额仅7.6亿元,未超过10亿元。而到2000年,约40家零售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因此,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正逐年增加。不过从表1-3可以看出,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仍停留在较低水平。
表1-3 1990—2000年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
从业态规模上看,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零售百强几乎全是百货商店。但从1996年开始,百货商店的销售增长幅度放缓。1999年,上海联华连锁超市年销售额达74亿元,超过以百货商店为主力业态、长期位于中国零售业第一的上海一百股份有限公司。且2000年的零售百强榜中,前三名都不是百货商店业态。连锁经营模式历史性地超过了以百货商店为主的单店销售模式。1994—2000年,连锁企业数量从150个增加到2100个,增长到约14倍;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例从0.18%增长到6.83%,增长到38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增长了一个百分点。见表1-4。
表1-4 1994—2000年我国连锁企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李飞.零售革命[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连锁商业的特点
连锁商店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将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化经营效益的目的。连锁商店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标准化管理
在连锁商店中,各分店统一店名,使用统一的标识,进行统一的装修,在员工服饰、营业时间、广告宣传、商品价格方面均保持一致性,从而使连锁商店的整体形象标准化。
专业化分工
连锁商店总部的职能是连锁,而店铺的职能是销售。两者在实际上有质的不同。总部的作用就是研究企业的经营技巧,并直接指导分店的经营,这就使分店摆脱了过去靠经验管理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集中化进货
连锁总部集中进货,商品批量大,从厂家可以得到较低的进货价格,从而降低进货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由于各店铺是有组织的,因此,在进货上克服了盲目性,不需要过大的商品库存,就能保证销售需要,库存成本又得到降低。各店铺专门负责销售,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手段组织推销,从而加速了商品周转。
简单化作业
连锁商店的作业流程、工作岗位上的商业活动要尽可能简单,以减少经验因素对经营的影响,由于连锁体系庞大,在各个环节的控制上都有一套特定的运作规程,要求精简不必要的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