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手都在用的记忆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大脑记忆存储的过程

我在从业的10年里,被问到最多的就是:“记忆法对普通人也有用吗?”

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记忆法就是一个工具、一种方法,谁都可以学,谁都可以练,只要练习就能提高记忆力。

你肯定一定要问,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其实当你了解记忆在大脑储存的过程后,就明白记忆法的原理了!

简单来说,我们的大脑将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内容,转换成一段“波”储存在神经元里。这段“波”被解码出来其实就是视觉化的一些小片段,就像抖音里1个个15秒的小剧场。然后大脑根据自己的认识或者是需求,把这些小片段贴上小标签,拥有相同标签的神经元就会向彼此长出新的神经突触,最终神奇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结构网络。这个过程就像我们拍摄电影,拍了一堆的片段,然后根据我们的故事主线把内容进行编排,形成长长的剧集。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发现,有些人好像特别聪明,能举一反三,把不同的事情归类总结在一起的原因,从而一叶知秋。

记忆“波”的储存,是特定蛋白的不同的三维折叠形式,同样折叠形式的蛋白像叠罗汉一样叠加在一起,叠得越多,这个记忆的强度越强。所以记忆的巩固,就需要我们反复刺激才能更好地完成。

例如你在大脑中回忆《新白娘子传奇》的片段,白娘子经常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白娘子跟许仙是怎么相遇的,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相信大部分八零后,九零后都能说出来,脑子里还能闪出当时电视剧的画面。其实电视界有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想要让一部剧再火一遍,就是在各大卫视的频道上再播几遍。

其实一般来说,短时记忆里(比如六小时)的两件事,负责储存这两段记忆的神经元通常有重叠。而如果两件事发生的时间间隔超过了24小时,这两件事就会储存在完全不同的两簇神经元里了。很多人说自己早上背书没有晚上背书效果好,因为早上背完书,第二天再复习的时候,已经超过了24小时,我们大脑会把这件事当成独立的两个内容。而晚上背书后,第二天复习的时候我们大脑会把相同的内容进行叠加。你就会觉得晚上的效率更高一些。解决的关键点,其实就是早上背完书,在6小时内多复习一下。

知道了记忆的存储过程,我们可以提取4个关键点,分别是:

把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内容转换成“波”——其实就是视觉化编码

打上相同标签的内容向彼此长出神经突触——也就是构建联结

联结得多了以后形成结构网络——构建结构

通过重复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这里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复习,另一个是践行。复习是将我们原有的内容进行重复,而践行是将我们构建出的结构体系套用在其他内容、甚至是其他领域中去,结构的重复,也就是咱们所谓的举一反三。

有了这样的记忆过程,那么转换成咱们的记忆方法的核心,其实就是“视觉化编码”——把看到的知识转换成视觉化的录像;“联结”——把相同的知识,或者根据我们的需求把视觉化编码联结起来;“结构”——根据连接归纳出结构,总结出底层逻辑;“复习”——多次重复信息,使用结构模型,最后在生活中践行。

你瞧,是不是记忆方法的核心就是记忆在大脑中的存储进程,既然它本就是我们大脑运行的方式,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得会的吗?所以,记忆方法不难,我也不过是比大家多走了几步,它就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加速器,只要系统的学习方法,勤加练习,多多践行,你也可以一样成为“最强大脑”。

第一章是我们的打破期,只有打破原有的认知,达成共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开启新的重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