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为什么你会觉得别人很可爱:可爱与母爱的本能
我们经常会发出感叹:他(她)好可爱呀。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别人可爱吗?为什么很多明星都有妈妈粉,为和自己无关的人操心,难道是因为操心会让人感到幸福?
我们会觉得别人很可爱,其实是别人的某些特征激发了我们的母爱甚至父爱。为什么会有母爱?纽约大学医学院的林大宇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小鼠脑中的“内侧视前区”(MPOA)与护犊行为有关。当母鼠把在洞穴外的幼鼠叼回巢时,这个脑区里表达雌激素受体阿尔法(ER-alpha)的少数细胞最为活跃。没有幼鼠的母鼠会不会有类似的行为?会的!研究人员在未经交配的小鼠身上重复了这一实验,并在论文《当大脑回路启动时,老鼠表现出母性的习惯》提到,只要这些细胞被人为激活后,母鼠就会把不是自己的幼鼠叼回巢中。也就是说,我们都有母爱的本能,母爱没有任何道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人生下来就有依恋行为,而婴儿的依恋行为会引发母亲的母性行为。谢弗(David R.Shaffer)在《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中提到了“丘比特娃娃效应”。这个效应说的是人类幼儿的某些特质,比如婴儿般红扑扑的脸蛋、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等面部特征会相当讨喜,从而和大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人们会被婴儿类似的脸吸引[3]。因为我们有爱,所以我们喜欢可爱的人,也愿意去帮助可爱的人,可爱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受欢迎。
“Kama Muta”来自梵文,意思是“因为爱而感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心理学家艾伦·菲斯克(Alan Fiske)在《一个让我们都感到温暖、模糊的新名词》中介绍了Kama Muta的作用,包括让人动情或者起鸡皮疙瘩,甚至激发了我们的奉献和同情心。也就是说,我们会有爱的本能,而爱会让我们对和身边事物的互动感到喜悦,这种共情会让我们更加热爱彼此,以至于我们向往和美好的人在一起,彼此关心、彼此照顾。
科学家发现,“可爱”也会引发Kama Muta。我们为什么喜欢可爱的事物?因为可爱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小孩子,会让我们想产生联系,没有任何攻击性。当我们看到别人发来的“可爱”内容时,内心常常会有一种被萌化了的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Kama Muta。可爱比起其他内容更加容易触动我们的神经,也就是它不需要其他铺垫,我们一看到可爱的图片,立马会产生强烈的共情。
想一想,我们长大以后为什么还是很喜欢去迪士尼,因为迪士尼里面的卡通形象都很可爱。想一想,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还是喜欢发一些猫狗的表情,因为小猫小狗都可以触发我们的Kama Muta。我们的生活过于紧张而压抑,我们需要得到情绪的释放。而可爱的东西能让我们的疲惫得到很大的缓解。看到可爱的东西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有悸动,而内心的暖流会流遍我们全身,让我们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还是有希望的。
我们对可爱事物的怜爱也来源于这种妈妈情怀,我们会将自己代入式地假想为一切可爱的人或物的老母亲,哪怕那个人我们不认识,那个动画角色没有生命,我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我们还会为这些可爱的人或事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比我们自己的生活还上心。
对可爱人或事物的痴迷让人变得有责任、有担当,所以它会帮助我们变得温柔,我们的内心也在和别人的互动以及彼此照应关怀中变得柔软。因为爱,所以可爱,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让自己更可爱,也让自己和别人更幸福。
(1)多共情思考,理解同情别人。
共情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如果只关心自己,是不可能明白别人的立场的,也没有办法真正理解别人,感受别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为了和别人有更加良好的互动,我们需要多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尝试用不同的思维思考问题。当我们理解了别人,我们也更能看清楚自己。
(2)多亲近别人,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亲近就是多主动让自己进入其他人的圈子,让自己不再封闭内心,保持双方的亲密感。如果我们永远都只是自己快乐,那么我们的快乐就很有限。打开自己的内心,尝试接受不同的声音,尝试和别人一起喜悦,一起因生活的美好而感动。
(3)多付出情感,和别人保持交流。
不同于会谈和辩论,我们和别人的沟通需要认真而温和。当我们真正付出自己的情感,用非理性思维和对方保持联系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人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我们也会因为和别人的走心交流缓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我们还会因为卸下了坚硬的盔甲而变得令对方更愿意亲近。
记得读书的时候,我曾经学过一篇著名的文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有爱的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