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考古队的组织架构
一个典型的考古队一般由勘探人员、发掘人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构成:
组织一次考古发掘工作,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确定发掘领队,发掘领队负责全面工作。先熟悉遗址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以及以前所做的考古工作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明确遗址所在地在古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地位,合理估计遗址中应该会发现哪些时代的哪类遗存,做到在发掘之前心中有数。
其次,由领队根据遗址前期的调查情况确定合适的发掘人员,以及先行预计可能会遇到的适合各学科的情况,比如科技保护、遗物提取、环境取样等方面,以便合理提前知会相关专家。然后召集相关人员召开通报会,将遗址情况做详细的介绍,并提请相关人员熟悉遗址及其所在地的情况,以及通报注意事项。
再次,派出先期遗址确认和勘探的人员,为考古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安排食宿、工作场所,并通过当地文物部门协调民工和征地事宜,勘探人员通过勘探确定具体的开方地点。
最后,领队率领考古发掘人员、文物保护人员正式进驻工地,展开正式的发掘工作。
勘探人员负责对遗址进行普探,以最小的人力、物力了解整个遗址的情况,确定布方地点,并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勘探工作完成后要写好勘探报告,详细记录钻探方式,钻孔数量,钻孔位置,每个钻孔的深度、层次、土质土色、包含物等内容,并绘出钻孔分布的地形图。通过对每个孔中相似地层的深度绘出某个典型位置的剖面图,大致能了解每层所代表的那个时期的地形地貌情况。
发掘人员设有责任制,每人负责某几个探方或某几个单位的发掘,如遇有跨越其他探方的单位,则由领队指派由哪个发掘人员负责。发掘人员每天做好各自所负责的单位的发掘记录工作,并时常关注邻方和整个发掘区的情况,服从领队的指挥,时刻整理思路,决定下一步的发掘。
文物保护人员负责发掘现场重要文物的出土和保护工作,并积极在室内完成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还负责对土壤的过筛、出土物的清洗整理等工作。
后勤保障人员的工作包括对驻地库房的管理、卫生的管理、工地民工的管理、伙食的准备和住宿的安排,尽力为考古发掘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尤其是库房的设置,一定要本着安全、方便和整洁的原则,重要文物要妥善保管。同时,后勤保障人员还肩负着外联工作,比如与当地文物部门的联系和与当地政府官员的联系等。
以上几种人员的分工也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存在相互合作和交流,并且每类人员可能也兼做其他分工。
在工地的发掘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获得一定的成果后,还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到工地进行参观、指导、监测、采样和鉴定工作等。
[1] 张伟:《俯视大地——中国航空遥感考古备忘录》,《文物天地》2002年第1期。
[2] 刘建国:《解读遥感考古》,《地理知识》1999年第8期。
[3] 陈淳:《当代考古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4] 曹兵武:《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学苑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