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太玄九极剑
施展之下苏夜羽便开始继续思考“以有限趋于无限,以无招归于有招,便是无与有的关系。”
无与有的关系,真要论述,那就是涉及大道的问题,将无有之说,简单描述,他苏夜羽对武学一道的理解。
武学招式一开始修习,皆是有限,思维有限,见识有限,招式有限,然而随着人的不断修炼积累,人不断地打破自身限制,这种不断打破自身有限的行为本身就标志人的无限性,逐渐的人的思维无限,心灵无限,乃至招式无限,即好比一杯水,在杯中的水,被杯子限制住即有限,可是水打破杯子,汇入大海则成就无限,这便是从有限到无限,而当你有这般底蕴的时候,便是将无化为有,所谓无用化有用,当你的积累很多的时候,你要将它作用出来,将无招化作有招,以成无穷之有招。
有限即无限,无限即有限,有限包含着无限,有限体现着无限。
有限事物的发展变化、它们生生灭灭的无穷链条,本身就是物质无限性的表现形式。任何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自己的界限,但由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本性,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有限事物原有界限的打破、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化,就体现着物质的变化和发展的无限趋势。
这种无限的趋势并不存在于有限之外,而是包含在有限之中并通过有限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同有限不能脱离无限一样,无限也不能脱离有限。
有限在不断打破自身限制,所以有限即无限,无限本身却又是有限的,无限的无限,那么相对于后者无限,前者的无限是不是就是有限,因此无限也是有限,无限的事物如何判定他是无限的,当它体现的时候,他就是有限的了,所以苏夜羽才会说,无招也是有招。
无限与有限二者本身是统一的,不能将它们分离看待,所以也没有一方比另外一方有什么优先之处。真正的有限和无限都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在有限中也同时就是在无限之中。
大部分的武侠作品中,基本上都将“无”作为武学最高思想境界之一,比如独孤求败的“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
其实以苏夜羽的理解,无与有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他们是辩证的,对立的,统一的。
将这一哲学思想运用到武学上,独孤九剑,料敌于先,限制对手发展,招数有限,是谓“有限”,太极剑法,圆滑无端,后发制人,应对手之招而出,是谓“无限”,二者结合,正好将“有限与无限”结合统一起来。
这般想着,苏夜羽的剑法变得更加玄妙,不知不觉中一门全新的剑法已经逐渐成形。
“太玄九极剑!”
太玄者,众妙之门,乃是无限之剑,九乃数道之极,即有限之剑。
明白这一点,苏夜羽剑势已收,将转轮剑再次扔入剑匣之中。
此刻的他,若是在与张三丰交战,胜负犹未可知,踏入无招之境,那么决定胜败的就已经不再是招式本身,当然如果是生死之战,赢得人一定会是他。
这门
而后苏夜羽开始回忆起阿梅,包租公,张三丰太极拳,心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太极拳,起势挥舞起来,拳之所至,便有黑白二气显现,划分阴阳,一静一动,一快一慢,一柔一刚,看似泾渭分明,实则相生相克,最终归为太极。
收势之后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
话音落,苏夜羽闭上双眼,再次睁开时,苏夜羽开口道
“宗师境,成!”
自此苏夜羽彻底踏入宗师之境,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
同时苏夜羽心中还默念了一声“多谢李宗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法归元,他学习诸多武学,以积攒自身底蕴,却不受制于此,将自身所学,融会贯通,从而想使用那招,便用那招,真正做到以有限趋无限,以无限为有限,无有相生,从而开辟新路,这才是真正的万法归元,一化万法。
明悟心中之路,苏夜羽变得宗师之境,当然同样的,精神也是需要相应的物质所匹配的,苏夜羽停留半步宗师已久,无论是武学还是内力底蕴,皆是已经达到了宗师的标准,甚至就单纯战力而言,大宗师亦可以一战,如今明悟自己的心中之路,心身合一,自是踏入宗师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