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手知健康(新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认识手诊学

◆观手可以知健康

对于一棵树来说,它的健康就“写”在露在外面的枝条和叶子上。当它的叶子开始枯萎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树根可能缺水,会去给它浇水,让它恢复茂盛的枝叶。双手犹如一棵树上的枝条和叶子,它血液循环丰富、微循环密集、末梢神经集中,是人体脏腑的全息缩影。因此,每个人的健康都写在自己的双手上。了解自己的健康并非一定要到医院去做一个系统的检查。你只需要认识、判断自己的双手形态,就能做到“未病防病,有病防变”,从而不会错过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传统认识的误区

一提起观手诊病,许多人就不由地联想起民间的看相,比如“通过相面能预测人的荣华富贵”或“伸出你的手,就能告诉你明年需要躲避哪些灾祸”等。手诊在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颇受质疑,它被认为等同于充满神秘色彩的手相,经常被打进封建迷信的队伍里去。其实,这是对手诊的误解。要走出这个误区,必须得揭开手相的面纱,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从严格意义上讲,手诊只是通过对手的外部形态进行研究来获取人体健康信息的一种方法,且应该包含于手相学之中,手诊是手相学的一个分支。

“手相”一词,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提出的。手相的本质是关于手的外部形态的学问和研究。但是,在其几千年的传播过程中,一直充满着偏差和迷雾,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江湖术士的胡乱编造,以至于使手相最后蒙上了一种玄幻神秘的色彩,从而才给人造成一些毫不可信的误解。

其实,中国的相学可谓独树一帜,其悠久的历史和庞杂的内容可能在世界上都独一无二。

自周朝开始,经过春秋战国(善观气色的名医扁鹊就是战国时代的人),手相学到两汉时期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在东汉,手诊学的体系雏形也已经基本完成。

隋唐时期,手相学大规模兴盛起来。

从唐末到明清,手相学朝着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方向发展,在临床上比较受重视,并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例如《太乙照神经》中记载“夫手掌之有纹,如木之有理”。

不过遗憾的是,手诊自始至终都是夹在医学和相学之间前进的,因此被误解。当然,现代手诊学在汲取手相学合理的精华内容的基础上,再借鉴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如今已经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医学。“按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无不应者。”这句话是著名唯物论学者王充在《论衡·骨相论》一文中对手诊学所做的总括性介绍。

◆医典中的记载

既然手诊学诞生已久(虽然它掺杂在手相学之中),那么历史上的伟大成就和精彩的事例必然不少,何况中国古代医术的高明有时连现代医学都无法企及。在中医学中,手诊以其便捷、准确的特点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色以及分泌物、排泄物色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获得内脏病变的信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记载:“爪甲青黑者,为死症。”指甲诊病同手背、掌纹、手指、青筋诊病一样,在传统中医学中均属望诊。《黄帝内经》不但从整体上指出了局部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对于手与内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深刻而精辟的阐述:“掌中热者腑中热,掌中寒者腑中寒”。

肝胆反射区发青

古人曾说:“望而知之谓之神。”其说的也是关于望诊的本质。再看中医著作上记载的“肝血盛衰,可影响爪甲之枯荣。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这是手诊典型的例子。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还对手诊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解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这种通过五官、形体、神色来诊断病情的方法是中医诊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的宝贵经验。

更加细致的是唐朝王超的《水镜图诀》,此书对幼儿的食指诊病都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这些根据幼儿食指内侧表浅静脉的色泽与形态变化诊断病情的观点,在明代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运用。

现代中医的手诊和望诊,离不开清代医学家对图书的大力整理和编撰。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大量的手诊学著作,最具代表性的有《清太医手诊谱》《四诊诀微》《望诊遵经》等。

◆手诊的前景

手诊的优势

现代西医的仪器、化验等检测手段虽然有坚固的科学基础,但也有相当多的弊端,比如很多早期疾病根本不能查出,直到病发时才能确定病患,这样往往延误病人的治疗时间,使之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可能会误诊,任何的医疗器械都有一定的误诊率,包括CT等昂贵的先进仪器。

因而,我们也应该重视祖国传统医学的巨大价值。望、闻、问、切这些流传千年的诊病手段永远不会过时,除非人类的生理结构发生突变。

手诊相比其他诊病途径有3个方面的优势:

结论准确可靠。这也是手诊的第一大特点。因为手诊的诊病原理是科学的,并且经过了长久的时间验证,其准确率可达90%以上。

实用性强。运用手诊,通常只需一二十分钟就可以对一个人的全身和患病的情况做出初步结论。这种简捷、直观的方法不需要借助贵重的仪器设备,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检查费用,还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我国现在医疗资源还处于比较贫乏的状态,广大医生若能多掌握手诊方法,不但可以方便普通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看病,更能支持国家医疗建设和弥补卫生资源的缺失,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可预测性。手诊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和某些疾病能够做出超前预见,就是超前诊断,可以防患于未然,尤其在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方面,十分可靠,这个特点相对于许多仪器诊断来说更具有优越性。

手诊的不完全性

尽管生物全息律表明,手是人体的一个全息元,在手的各部位都能找到与其整体相对应的部位。但手区信息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其具体的信息表达中仍有不完全性,这样就会为诊断带来不准确性。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强调在诊断过程中应该多找几个参照系,对其不足一处予以弥补,使这种诊断得以逐渐完善。

不管怎样,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利弊共存。手诊既属于中医的一支,又融合了现代医学知识,是中西医临床诊断的一个完美结合,让西医临床诊断的不足得到了有力的补充和完善。它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非常实用的方法,在医疗卫生界,特别是在预防医学和康复保健医学领域定能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