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味着生存
——美国设计公司IDEO总经理 汤姆·凯利(Tom Kelley)
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大学中的成功典范,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根本原因是其独特的办学宗旨和校风。哈佛大学的校风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创新精神,它的教育核心就是: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崇尚对事业的追求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哈佛的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学生是否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重视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每个题目都由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甚至是争辩。哈佛的教育理念认为,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总会存在,正如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复制他人的经验,哈佛鼓励学子们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这种从问题的源头培养起来的创新理念,会帮助学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
问题本身就不只是存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在一件事上受到挫败,就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哈佛男孩教养手札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就是在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中走过历史之河,到达高度文明的今天的。哈佛大学一直是新思想和新创意的诞生地,学生与教师可以不受限制地争论,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尽一切努力营造富有创造力的学习和学术氛围。
然而,在现实的亲子生活中,父母常常以经验丰富的过来人自居,希望孩子能够在父母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造更完美的人生。然而,人生本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任何人的经验都无法复制,要孩子听话和做个乖孩子的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对孩子人生的不尊重。
要知道,过分的管束,过多的命令,结果是以大人的愿望、兴趣、思维、意念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应有的独立性、创造意识和自主行为,使孩子成为大人手中的“泥娃娃”,被动地接受“制造者”的雕刻。
当孩子想要挑战新游戏时,如果你很扫兴地说“那个太危险了,你最好不要动它”或者“现在还不是你玩那个的时候”,这时孩子想了解新鲜事物的兴趣就会受到压抑,无法尝试新游戏而产生挫败感,会压抑和打击孩子主动探索的精神,创新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
培养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就是改变家长的“我告诉你”心态,转变家长的“过来人”观念,尊重孩子,把孩子真正视为独立的“个体”,让家庭氛围更宽松、更民主,给孩子的自由空间与时间更充分,鼓励孩子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判断和理解力,激发孩子的创新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提升与成绩的提高,成为一个“有活力”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需要积极地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意识的场所、情境,关注孩子的兴趣点,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机会。当你的孩子缠着你对一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时,不要感到厌烦,相反,这时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恰恰是孩子“我的兴趣来了”的信号。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学习、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只能是兴趣。只有对某项事物发生了足够的兴趣,才能使孩子主动地、完全投入地进行某项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快乐,从而积极大胆地尝试、探索,浓厚的兴趣使孩子也能在各种问题面前继续前进。
男孩天生就有一种“创新”基因,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男孩们常常对各种玩具汽车、钟表感兴趣,总会把它拆开,他们总是好奇那些零零碎碎的零件是怎么组合在一起运转起来的,不得不承认,这方面男孩子总是比女孩子有优势,不论你的孩子拆掉了家里的冰箱、钟表、游戏机,不管购买这些物件时花费掉了你多少薪水,你都不要一味斥责,更不要暴怒。要清楚这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小家伙在探索未知的世界,将来他会发明出更神奇的机器也说不定呢。
此外,想象力是创新意识的雏形,当想象的翅膀足够丰满时,孩子才能到达创新的彼岸。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力的培养比知识积累更重要。日常生活中,想象力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都能体现出来,一个奇思妙想的故事,一幅夸张“荒谬”的涂鸦,一座东歪西斜的积木楼房,对于这些成人不能完全理解的作品或作品在完成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情况,都是成年人已经失去了宝贵的童真的想象力。
曾经有一位老师让班里的小朋友续编《小松鼠的苹果树》这个故事,当其中一个小朋友讲到“苹果树后来又长出了松子、香蕉……”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咯咯咯地笑了起来。这位小朋友一脸不高兴地解释说:“有什么好笑的?等我以后当了科学家,就能发明这种树!”
这位老师没有嘲笑孩子的梦想,而且坚定地鼓励他说:“我相信你一定会发明这种树。”
对“梦想”的鼓励和支持,是培养孩子冒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实践。调动起孩子的各种感官,解放孩子的手、眼、脑。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敢动口动脑动手或懒于动口动脑动手的孩子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没有人可以替他人成长,孩子的成长不仅无法替代,而且更加值得期待。孩子们不需要现成的答案,不需要包办的溺爱,他们需用自己的身体和意识去感知这个世界,并且还给我们一个独一无二的惊喜,创新是孩子们生存和成长的方式,让我们学会尊重并鼓励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