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昏招之外还有昏招
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荒唐一世的汉灵帝刘宏走完了他的人生。刘宏生前给国家带来灾难,这还不够,死后还给汉朝留下个问题。
刘宏生前娶了一个妻子,姓何,南阳宛人,父亲是一个杀猪的,这杀猪的有个儿子,叫何进,字遂高。何进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因此想尽办法将他的妹妹送进了宫里。
何氏如果是个单纯的女人,单靠着美貌恐怕无法得到皇帝的宠爱。但何氏这人有点手段,她成功地获得了灵帝的欢心,还有幸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刘辩。刘宏之前的儿子大多幼年夭折,见何氏得子,龙颜大喜,于是封何氏为贵人。又为了防止新来的儿子早夭,于是将刘辩寄养在道士家。后来何氏更是在后宫争宠中得胜,一步登天,成为国母,是为何皇后。
当时,后宫有一个王美人怀孕了,这本是大喜之事,然而王美人却因为害怕何皇后残害自己,竟吃药想打掉孩子。可见当时后宫妃子在何皇后的威吓之下日子过得如坐针毡。然而这孩子命硬,或许本已注定大汉江山要由他来拱手让出,所以天意将他留了下来。这孩子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
刘协出生以后,王美人自然得宠。何皇后醋劲浓,如何容得下她?因此派人下毒毒死了王美人。刘宏闻知此事,有了废除皇后的想法,后因宦官们的劝阻才作罢。可见这何后在拉拢宦官方面也是做得不错的。有意思的是,西汉名垂千古的帝王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在当时也贵为美人,同样姓王,而这两个王美人的遭遇却大不相同。这原因就在于刘彻的母亲并没有太过得宠,直到后来汉武帝继位之后,变成了王太后的王美人才凶光毕露,开始干预朝政,为汉武帝政策的推行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而刘宏的王美人则太过招摇,竟会在皇后面前不加掩饰,终于得此下场,也足以警示后人。
虽然何皇后位置没失,然而灵帝经此一乱,对其也没了兴趣。非但如此,还将怒气迁到了刘辩身上,对母亲被杀的刘协反而有了莫名的好感。刘宏怕刘协被何皇后毒害,于是将他交到了董太后手里,由董太后抚养成人。
后来孩子都长大了,刘宏认为刘辩这人轻佻无威仪,加之董太后也多次唆使刘宏立刘协为太子,所以刘宏有了立幼的念头。然而,历来只有立长的规矩,没有立幼的道理,长幼之争看似是皇帝一家子的私事,其实不然。废长立幼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大忌,因为这牵涉原先皇后的位置,以及一干权臣的安排,如果处理不好这其间的种种关节,往往会使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出现君臣分裂的大问题。因此如此做法必然会遭到群臣的反对,这是刘宏立幼的一个障碍。
刘宏立幼最大的威胁,其实来自外戚何进。当时何进因破黄巾有功而进封慎侯,更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兵保卫京城,所以他的势力遍布朝野。如果刘宏不立刘辩,刘辩的母亲何后和舅舅何进势必有所行动,到时宫廷难免又会出乱子。
刘宏一世荒唐,到了最后也难免为汉室计较,他自己轻佻一世,临死却挑起自己儿子的毛病。也许他有时也想过汉室的危机,只是他却不曾想过,上梁若不正,下梁又如何不歪?后来直到刘宏病重时,于床榻上唤来平生信任的宦官蹇硕,将刘协托付给了他。刘宏的一生到此结束,无论是将汉室的责任留给自己的后代,还是将自己生前无法解决的继承人问题,在死后找个人来替他解决,这样的作风都与其在黄巾之乱中下放地方权力,省得中央操心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那这个宦官蹇硕是谁?如何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而受托后事?
当时,大将军何进手握大权,汉灵帝倒懂得吸取前人的教训,设官来分何进的权力。他设的官叫西园八校尉,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设立。西园八校尉由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组成,由蹇硕统领,直接受命于皇帝。八校尉声势浩大,显赫无比,虽这样,蹇硕还是畏惧何进的,可见何进当时权力之大。
蹇硕受托于灵帝,于是制订了一个计划。他打算趁灵帝去世之时,秘不发丧,矫诏请何进进宫,然后杀之,最后权力在手,便可以立刘协为帝。这个计划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一个只有宦官才能想出来的昏得不能再昏的昏招,因为当时不但宦官们自己是一个集团,外戚实际上也同样是一个集团。何进只不过是外戚集团的首领,即便把他杀了,外戚依旧有着很强的实力,弄不好会成为一场争夺帝位的宫廷战争。
这次行动无疑是这场最终没有发生的战争的导火线。这场可以推测出来的战争为什么没有发生呢?原因就在于这么一个失败的计划还有一个失败的谋划过程。如意算盘算得再好,如若自己手下有了叛徒,那等于将计划明讲给了敌人听,谁在明谁在暗的局面便立即转换了。
蹇硕手下有一个当司马的叫潘隐。这个潘隐和何进是老朋友,私交甚笃,当他得知了蹇硕的计谋后,急忙给何进带去了暗示的话语。这时,诏令来到,何进撇撇嘴,称病不入宫,遂躲过了一劫。何进不死,外戚的势力不除,立幼之事就无法实现,蹇硕也只得悻悻作罢,看着刘辩被立为皇帝,看着何进一脸得意的模样。回头再看,刘协只能封个王,于是独自感叹,敢怒而不敢言。
与何进的外戚势力作对的还有一个董太后。董太后此人,史书上没记载其家世、名字,应该是个平民出身,地位不高。她当初嫁的不是皇帝,是汉桓帝的堂兄弟解渎亭侯刘苌。后来刘苌的儿子刘宏被看中,当上了皇帝。董太后于是母随子荣,统领皇室后宫。
当初刘宏为防刘协被害,将刘协交由董太后抚养,所以董太后一直站在刘协一边。当然,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战斗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悄然无声。董太后和当初的何皇后之间就因为立长立幼的问题明争暗斗着。后来何皇后赢了,当了太后,她这个昔日的太后却不能上升为太皇太后。因为何进和三公联名上了一份奏章,奏章上说董太后原是藩王的妃子,不适合长居宫中。遂将董太后赶回了她的家乡河间。若得天年,却也不差,然而过了不久,董太后便毒发身亡了。《三国演义》中说是何太后下的毒,可能性很大。
刘辩登基,是为汉少帝,昔日的何皇后今天如愿成了何太后。女人欲望一大,什么事都想去做,于是她学着前人一样,临朝称制,当起了幕布后的皇帝。何太后掌权,让何进和太傅袁隗辅政。这袁隗老老实实的,没做什么大事,不过后来他的两个侄子袁绍和袁术却搅进了汉室的混乱,这是后话了。这时,何后掌权,何进辅政,外戚的机会来了。外戚和宦官对斗在汉朝早就成了一种习惯,所以何进刚上任,首要任务自然是灭掉宦官势力。何况此时的天下百姓,都一致口诛笔伐着宦官,于是何进的脑袋动起来了。又一个昏招出现了。
何进要对付宦官,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那个想置他于死地的蹇硕。这和当初蹇硕要杀掉何进的整个思考过程简直如出一辙。何进找来西园八校尉排名第二的袁绍,和袁绍一起谋划诛杀蹇硕。蹇硕得知何进要对付他,心里不安,于是去找中常侍赵忠,心想赵忠也是个宦官,也算是一路人。可是当时十常侍中有一个郭胜,这郭胜和何进是老乡,当年何氏能进宫并当上皇后,郭胜是出了点力的,因此郭胜是站在何进这边。郭胜让赵忠别和蹇硕一路,结果蹇硕轻而易举被何进诛杀。蹇硕死后,袁绍统领西园八校尉,听命于何进,何进权力遂更进一步。
就如同刚刚所分析的蹇硕那个计划为什么是一个昏招一样,何进的办法跟那个招数如出一辙,所以可以等量代换。蹇硕虽死,宦官还大有人在,张让等十常侍所领势力依然强大,何况当时何太后和宦官势力关系不错,因此何进有所迟疑。何进虽有心彻底根除宦官势力,然而宦官此时的势力还是令他不得不有所忌惮。
就在何进犹豫徘徊时,他想到了外面的势力。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借外人之手来管理宫中之事,何进此举,愚蠢至极。
一个昏招带出来另一个昏招,昏招之外还有昏招,这就是整个东汉朝廷腐败黑暗的内幕,在这么一个关键时刻,身为大将军的何进用一个最为昏庸愚蠢的决定结束了这连串的昏招,而这决定的提供者竟是后来魏武帝曹操在早年所遇到的一个最为难啃的敌人——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