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知道怎么办:解决育儿难题的心理学方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2005年,曾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杀母案。学生徐某,中午刚吃过午饭见母亲屋里开着电视,想看一下然后去上学。母亲一看见儿子脚步停在电视机前,便马上把脸阴下来说:“马上就要大考了,你这次要考全班前10名。”徐某一听到排名,心里便咯噔一下。那是因为徐某初进高中时,排名第44,到了高一下学期,一度跃升到第10名,母亲很高兴,要他以后每次考试都不能低于前10名。谁知越是想考到越考不到,到了高二上学期,徐某期中考试成绩排在了第18名,母亲回家后用皮带把徐某狠狠打了一顿,还又哭又闹,说:“以后你再踢足球,就打断你的腿。”

徐某一想到这里,心里就堵得慌,于是便说:“很难考的,这不太可能。”徐母声调又升高了几度:“那还看电视?还不去用功学习?”徐某说:“我已经够用功了。”徐母毫不让步地说:“期末考试不考前10名的话,你自己看着办。你自己考虑,进不了前10名,以后怎么考重点大学?”接着便是不停地讲排名,讲重点大学一类的话,徐某被母亲搞得脑袋发胀。

他背起书包准备上学去,免得再听母亲唠叨,谁知母亲依然不依不饶地说个不停。徐某此时是又怕又烦,他走到门边时,突然看见鞋柜上有把木柄榔头,随着母亲的唠叨声,他心烦得血冲上头,一下子失去了理智,他只想让母亲停止这种使他精神崩溃的唠叨,甚至是永远停止,他下意识地挥起了榔头……

悲剧就这样偶然而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这个惨案中,孩子的残忍固然让人痛心,但徐母的教育方法同样值得我们反思。试想,如果徐母能够换一种谈话方式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徐某学习,而不是唠唠叨叨地逼着他必须考前10名的话,如果徐母细心一点,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的话,或许悲剧可以避免。

妈妈常常因为跟孩子的对话而感到失望,因为他们让人毫无头绪,就像那段著名的对话所说的那样。“你要去哪儿?”“出去。”“干什么?”“不干什么。”那些想努力讲道理的妈妈很快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就像一个母亲说那样:“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讲道理,说到我脸都绿了,但是他还是不听我说,只有我冲他喊时,他才会听我说。”

孩子经常拒绝跟妈妈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得妈妈的话太多了。8岁的大卫对他的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我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说,我就没有时间玩了。”

一个对此很感兴趣的研究者无意中听到一段妈妈和孩子的谈话,他惊奇地发现,他们两个人几乎都不听对方在说什么,他们的谈话更像两段独白,一段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另一段则全是否认和争辩。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因为缺乏相互尊重;不是因为缺乏才智,而是因为缺乏技巧。

所以,说教和批评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妈妈应该注意运用聊天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同时应该重视孩子行为后面隐蔽的心理问题,因为孩子发怒或者调皮捣蛋往往都是有其隐秘的心理原因的。当他表现出烦躁、故意顶撞妈妈或者说粗话等不良行为时,许多妈妈往往并没有注意到他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心理意义,而只是厉声批评孩子。这种批评就不能对症下药。

因此,当孩子做出让人生气的事情时,妈妈首先要做到不是批评责骂,而是弄清孩子心里的想法,看看造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