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75/46773475/b_46773475.jpg)
第122章 建议火攻
没过多久,蔡瑁留下的前军便已是尽皆崩溃,死伤了数百人,躲在不远处的蔡瑁见大势已去,也是选择了远离此处战场。
正在这时,又是一阵马蹄声传来,正是孙策率领众骑而来、加入了战场,被蔡瑁抛下的士卒们开始变得更加惊恐。
周泰和陈武等人眼见孙策亲自加入了战场,纷纷士气愈涨,周泰扬起手中的武器,说道:“主公等人加入战场了,兄弟们跟我杀啊!”
随着他的大吼声,底下骑士们的攻势更加凶猛了,他们将各自手中的长武器端紧,刺杀着沿途的敌军,一个来回就带走了无数条人命。
以目前的战法而言,在平坦宽广的平原上,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挡得住骑兵部队的冲锋,尤其是大队骑兵的冲锋。
“还不快护送本军师回襄阳,还犹豫什么?”退到后方的蔡瑁对着不愿离开的骑兵司马气急败坏地吼着,毕竟他都已经能够看到“孙”字将旗了,能不急吗?
那骑兵司马此时十分后悔,早知道就老老实实地待在夷陵,不管蔡瑁等人怎么劝说文聘,他也不同意走这一趟了,不然也不会经此大败。
如今他寸功未立,跟着蔡瑁回到襄阳后,后者肯定会推卸责任,到时就算刘表不治他的罪,也有很多人想要杀他,他往后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可惜,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不会重来,骑兵司马面色难看道:“蔡军师,咱们撤吧!”
骑兵队伍护着蔡瑁,变幻着行进方向朝远处奔去,被留下垫后的士卒们见统领军队的两人都撤了,也不再拼死抵抗,都是汉人,投降又咋了?还活着的都将武器随手仍在地上,跪倒在地,乞求投降。
周泰和陈武看着这一幕,皆是哑然失笑,万余人马就这么简单地投降了,竟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拼死一搏。
两人对先前这些步卒们表现出来的战斗力还是很认可的,输就输在统帅之人上,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此话绝对不假。
士卒就算被训练得再出色,若是遇到有威胁的敌人,也得靠统领将士卒们的战力充分发挥才行,否则定是必败无疑。
骑兵们很快便将投降的步卒们围了起来,令周泰和陈武诧异的是,孙策竟然没有选择派骑兵前去追击,要知道蔡瑁在刘表和襄阳的分量可不小啊。
抓了此人,先不说刘表,就是蔡氏族人的心脏估计都得吊到嗓子眼上,然后想尽办法,日夜期盼着孙策放蔡瑁一马,让其平安归去。
“幼平,子烈,这一战你们俩得记一个大功。”战事结束后,孙策立即夸赞道。
周泰向孙策行礼道谢,而陈武行礼后,却是开口问道:“主公,为何不下令追击那逃走的蔡瑁?”
孙策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如今襄阳城里的刘表身体状况不佳,其子刘琦和刘琮明争暗夺,都想要成为刘表的继承人,蔡瑁被放回去,不出意外的话,仍会加入这场争夺,想来不等我们攻到,城里就能乱起来了,说不定我等到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进驻襄阳。”
在知晓黄忠被生擒后,孙策有些意外,并未太过激动,当即与其见面,只是吩咐人马将黄忠送去后方城中,先好吃好喝地养着。
虽然孙策这边带人伏击蔡瑁和黄忠大获全胜,但夷陵那边,江东军的攻城却并不怎么顺利。
由文聘带领三万士卒负责驻守的夷陵宛如铜墙铁壁一般,从武陵北上的诸葛瑾部,在花费两日攻下夷道后,又攻向夷陵,结果到现在都不见成效。
等到江陵城破后,庞统也率领孙策留下的大军加入了攻打夷陵城,可夷陵依然被文聘率军守得固若金汤。
诸葛瑾见久攻无果,便自荐率部先去拿下夷陵西北和西南的秭归,巫县,佷山三城。
庞统、法正、还有徐庶都对此表示了赞同,军中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于是部署大军围困了夷陵,等待着诸葛瑾和孙策获胜归来。
当蔡瑁等人一路七转八折逃向襄阳时,孙策也收到了庞统命人传来的军报,在让黄盖前去相助周瑜三人攻取章陵后,他便打算带着众骑返回夷陵战场。
在行至枝江县时,他又得知了诸葛瑾带兵去攻打其余县城的军报,随即也改变了主意,率众骑朝着枝江城奔袭而去。
关于枝江城的信息,孙策已经搞到了不少,原本的守将和其部众已然被文聘调去了夷陵城,现今城内只剩几百新募之兵。
到了此时,即便是文聘也已经看出刘表势力覆灭只是早晚的事情了,他将周围县城的士卒调过去死守夷陵,也算是没有辜负刘表的赏识和提拔。
如此人心浮动的情况下,孙策带着骑兵也有机会拿下枝江这座城池。
令孙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到达枝江城下时,城门竟直接打开了,城中豪强大户纷纷出来迎接,而城内那几百新募士卒也是没有丝毫要抵抗的意思。
这场战事的结局已经很是明朗了,荆州还剩余的刘表治下城池,多是世族豪强聚集之地,这些人里,根本没有几个会为了刘表而葬送自家的家业和亲族。
也正是因此,诸葛瑾那边在攻取城池时,也是十分的顺利,基本上除了路上行军的时间外,每个城池都只花了不到半日的功夫便拿下了。
离开枝江后,孙策又花了一日的时间,终于率众骑来到了夷陵外的大营,庞统、法正、徐庶和甘宁等人一同出营迎接。
辕门外,孙策跳下战马,对众人抱拳说道:“诸位攻城辛苦了!”
此时整个夷陵城池已经被大军团团围住,在庞统的告知下,孙策得知大军已经连续攻城十余日了,可城外的沟渠才不过堪堪被填平。
军中大量投石机投射的石弹,似乎是因为距离城墙太远,所以没对夷陵城墙造成多大伤害。
距离护城河约百米的敌方,庞统已然命人堆起了一座土山,身着甲胄的孙策,登上这座土山后,眺望城头的情况。
许久之后,孙策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他叹了口气,对众人说道:“我从未见过如此难攻之城,这文聘确实很有本事,若是其不是敌人便好了。”
手下地盘越来越广后,他才能体会到曹操为何会那么惜才,本领高强的人才是真的不够用啊!
目前夷陵城外的军队人数并不够多,当然,这是相对于城内文聘的守军数量来说的,毕竟攻城之法就那些,不论是蚁附攻城,还是什么挖地道之类的奇法,眼下对城内的文聘都没威胁,反而让城外的孙策军损失不小。
孙策在知晓麾下已有两千多士卒伤亡后,那是肉疼得很,这些可都是他的精锐啊,刘表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攻打这么一座归属于刘表城池,却耗费了那么多的兵士,孙策觉得太不值了。
随后孙策便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返回了军营,大帐中,他高坐上首,扫视了一圈后问道:“诸位可有什么破城妙计?”
周泰,甘宁和陈武等武将闻言,先是面面相觑,然后都将目光放在了庞统、法正和徐庶的身上。
见庞统给了法正一个眼神,徐庶这次便没有再率先进言,法正走出一步,朝孙策拱手说道:“主公可还记得先前战报中董元代以火攻拿下随县之事?”
孙策听后问道:“孝直之意,是用那石炭油?”
法正笑着恭维了一句:“正是如此,主公英明。”
孙策当然明白了法正的意思,这是劝他用石油实行火攻呢,他不由在心里感叹:不愧是法正,果然够狠!
还是那句话,战争之中,用水攻和火攻之计,向来是威力最大,效果最强,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伤天和。
孙策想了想,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总不能让兵力继续在夷陵城这里损耗吧,即便他想坐视襄阳城中众人内斗,不急着进攻,可要是他等到刘琦和刘琮兄弟分出了胜负,或者襄阳有人去向曹操求援,才领兵过去,那估计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他之所以还在犹豫,就是因为火攻之法会对城中百姓也造成巨大的伤害,往往一场火攻,至少会有大批百姓受到大火牵连而葬身烈火之中。
再加上夷陵城内的人口也不是随县那种小城可比的,若是大火烧将起来,恐怕城中有不下数千人要丧生火海。
思虑许久后,孙策还是下令道:“先继续让大军围住城池,将文聘困死在城中,孝直,你命人抄写上百封劝降信射入城中,就说五日后若是我等还进不了城,就会实行火攻。”
五日的时间,足够黄盖的水军从下雉运送石油过来了。
反正火攻是以石油浸染的火弹发起的,想来城内那些人即便提前知道了,也很难想到水竟然不能灭火,所以孙策完全不担心火攻到时不奏效。
法正领命后,立即带着军中文吏以最快的速度写好了劝降书,然后绑在箭矢上,由弓箭手射入了夷陵城内,等待着文聘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