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学界的“人类学笔记”研究:三次高潮
马克思在晚年时(1879-1882)曾分别对摩尔根、柯瓦列夫斯基[5]、梅恩、拉伯克、菲尔等五位人类学家的著作写下五个读书笔记:《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亨利·萨姆纳·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约·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约翰·菲尔爵士〈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一书摘要》(下文分别简称为“摩尔根笔记”“柯瓦列夫斯基笔记”“梅恩笔记”“拉伯克笔记”“菲尔笔记”),其中最著名、最重要、被学界广泛研究的笔记首推《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与《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对于这五个笔记,我国学界通常称之为“人类学笔记”。[6]
这些笔记在马克思在世时并未被公开发表,直至20世纪才广为人知。苏联著名学者达·梁赞诺夫曾于1923年11月20日在苏联莫斯科社会主义科学院的一次讲演中对除“菲尔笔记”外的其他四个笔记首次做了简要介绍,他的这篇演讲词发表在同年的《社会主义科学院通报》,后又刊载于1925年的《社会主义历史文库》[7];1941年,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9卷首次刊载了晚年马克思的“摩尔根笔记”的俄语译文;1958-1962年,《苏联东方学》《东方学问题》《亚非人民》杂志刊载了“柯瓦列夫斯基笔记”;1964-1966年,《亚非人民》杂志又刊载了“菲尔笔记”。[8]1975年,苏联将“菲尔笔记”以外的其他四个笔记编入俄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苏联学者通常将这四个笔记统称为晚年马克思的“古代社会史笔记”或“马克思有关前资本主义形态的笔记”。在我国,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1985年出版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是参照俄文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编译的,列入了除菲尔笔记外的其他四个笔记,书中沿用苏联学界的叫法,将这些笔记称为晚年马克思的“古代社会史笔记”。[9]“菲尔笔记”的中文版最早被连载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7年第1-4辑。1972年,曾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研究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美国学者劳伦斯·克拉德将晚年马克思关于摩尔根、梅恩、拉伯克、菲尔著作的四个笔记加以整理,以《卡尔·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的名称在西方公开出版,他有时将这些笔记称为“人类学笔记”。[10]
众所周知,“人类学笔记”是晚年马克思最重要的文稿之一,也是国内外马克思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马克思主要文献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学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西方马克思学界、苏联和中国理论界先后掀起了笔记研究的三次高潮,推出了一批具有奠基性、开拓性意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