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何为“晚清科幻”?
1980年11月,上海的科幻作家叶永烈收到了一封北京来信,写信人是年轻的日本留学生武田雅哉,这位科幻迷想请教一些早期中国科幻的问题。这之前不久,日本刚成立了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会。尽管只有十几名会员,这却是日本也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专门研究中国科幻小说的组织。武田就是通过它找到了叶永烈的地址,双方开始通信。翌年,武田到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打算以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为研究对象,由于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最终由叶永烈担任他的论文指导老师。
中国科幻创作始于何时? 这一问题在20 世纪70 年代末颇不明了。1979年,郑文光在为《科学文艺作品选》 (1980)所作的序言中,认为“科学幻想小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诞生的1,而叶永烈在同年撰写的《论科学文艺》(1980)中认为顾均正的《和平的梦》 (1940)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幻想小说集,之后他又把这一起点上推到老舍的《猫城记》 (1932) 。如今,在严谨的日本青年的“逼迫”下,叶永烈不得不再翻检图书馆的故纸堆。经过他们的努力,一段埋没已久的历史浮出水面,“中国科幻小说”的起点也被追溯至1904年开始连载的《月球殖民地小说》 。意识到一座宝库正有待发掘,叶永烈建议某些机构研究这一课题。可惜,这一建议未能得到重视,中国科幻也在不久以后遭到了激烈的批判,由此跌入低谷,叶永烈愤而改行,写起了纪实文学,把更多的工作留给了后来者。2
当然,在古典与现代激烈碰撞的晚清,人们虽然怀着对“科学”的崇敬,用新的目光打量着外在的宇宙和内心的灵魂,构造出了一个个现代天方夜谭式的奇异时空,但当时汉语中还没有“科学幻想”这个概念,因此,就像所有那些为现代事物寻找古老起源的努力一样,“晚清科幻”显然也是一种谱系的“发明”,是“科幻”在当代中国逐渐成熟和稳固后对自己身世之谜的追索。